(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 为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方面的状况以及应采取的对策。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社区病情稳定的4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社区管理状况。总结并介绍目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几种社区管理模式,指出当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提高患者社区管理质量,为今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及完善此项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现状研究;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383-01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的心理功能失调[1],为严重精神障碍的疾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十分严峻,2009年国家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社区病情稳定的4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我社区的4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患者的年龄21~65岁不等,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1:1.08,患病年限1~39年。重点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方面的状况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本文就国外及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现状进行综述。
1.管理现状分析
1.1 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以社区护士和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医护人员均具有较为专业的技术水平,管理的模式主要通过评估、建档、制订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包括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自理能力及家务技能训练、社区生活技巧训练、职业训练、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症状自我控制技能、娱乐康复和兴趣培养在内的综合性康复服务,同时为患者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建立家属互助支持平台、赋权等人性化服务[2]。
1.2 重性精神病患者一体化服务模式
重性精神病患者一体化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采取政府主导的方式推行一体化服务模式,成立由财政、卫生、残联、公安、民政、社保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协调精防工作开展,并在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精神卫生办公室,负责市县精防工作计划、培训、考核。镇(街)村相应成立相关组织,工作网络上成立了有市县疾控中心牵头、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精防工作网络,具体落实精神病患者摸底调查、治疗康复、随访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
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普查登记、建档立卡、定期随访、免费送药、定时体检、指导用药等,并对管辖区范围的居民、患者家属及康复期的患者针对自身进行早期心理辅导和必要时的转诊服务。
通过回顾性分析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状况,病情稳定的患者达35例,病情稳定率为87.5%,年住院率较以前降低,病人医药费用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节约了社会资源。80%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找不到适当的工作,再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且病人回返社会信心不足,压力大,家人的思想顾虑较多。在4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中只有3人拿到退休金,其他基本无收入,有的并无低保等基本社会保障,家庭的生活压力依然很大,基本上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平。
2.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还不是很成熟:第一,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依旧欠缺,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第二,国家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的经费仍不足,资金问题是一个行业建设的基础,由于资金问题导致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欠缺,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力度不足。加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少,条件差,不具备职业吸引力等原因导致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限制基层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第三,由于个性化管理方面存在欠缺,真正做到个性化的监护和随访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一现象也是上一原因所导致的,同时护士及康复站的工作人员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的方式有待改善。第四,虽然护士及时将病情及有关病情的知识反馈给患者及患者家属,但有时仍存在疏忽的现象,即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还不够,不能及时做到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互动等。
3.改进对策及合理建议
对患者的社区综合管理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措施:第一,国家应给予在治疗重性精神病患者方面经济上的支持,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精神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任何的服务工作都必须保证其基础设施、基本运行费用及人员经费等开销,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基础也是保障[3];第二,对服务人员进行有关康复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4],保障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第三,对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保持患者房间的干净清洁、空气清新能够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且利于患者治疗的环境。第四,工作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使患者家属随时知晓患者的病情,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疏导和帮助;第五,应加大社会的宣传引导,呼吁广大社会群众给病人以必要的尊重和理解,能够容纳和理解包容他们。第六,为病情稳定的患者提供技术培训,引导部分企业为康复了的患者提供一定的工作机会,使他们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管理是目前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联合多部门,整合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社区康复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痛苦,使患者病情得到很大的改善[5],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减少家庭及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管理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不能否认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管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应继续完善与改进。
【参考文献】
[1]彭香红.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11:65-66+86.
[2]陶华,方文莉,季卫东,等.精神疾病日间康复照料机构康复模块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1):1-3.
[3]冯斯特,刘素珍.国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4,06:764-768.
[4]李卫东,司文霞,孙永合等.浅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现状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5,10:73-75.
[5]姜卉屿.大连市重性精神病患者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论文作者:刘学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患者论文; 社区论文; 精神疾病论文; 病情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精神病患者论文; 家属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