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 广西 桂林541001
【摘要】目的:探讨人本位整体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2月在本院住院行剖宫产的400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日、病人对健康宣教的知晓率、病人的满意度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产后恢复指标及护理质量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地促进产妇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产科护理质量的改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本位整体护理;剖宫产;应用;评价
人本位整体护理 [1] ,是由著名的医院管理专家张中南教授在《唤醒护理》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是指在诊治伤病的同时,观察、判断和处理病人伤病的反应,尽量满足和缓解伤病或治疗过程给病人在情感、心理、功能等整体方面所带来的个性化需求和改变。人本位整体护理的核心,就是“安全、疗效和感受”,即通过护士专业化的评估与观察,早期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减少或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安全;同时提供个性化的生理、心理护理措施、适时的健康教育、早期的康复训练以及“以人为本”的专业服务,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提升病人的就医感受。这一先进的服务理念实现了与国际理念的接轨,在治疗患者生理疾病同时,也给患者心理上带来了最大的安抚[2],但同时也对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6年11月开始,我院产科率先在院内开展“人本位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术的400例产妇,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200例产妇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模式,纳入标准:年龄:22—40岁,单胎,具备剖宫产手术指征,无妊娠合并症。观察组年龄22~40(28.77±5.05)岁,孕周37-42(39.36±2.04)周,孕次1-5(2.33±1.14)次,产次0-3(1.58±0.50次)。对照组年龄20~38(29.61±4.87)岁,孕周37-42(39.51±1.87)周,孕次1-5(2.70±1.61)次,产次0-3(1.60±0.43次)。两组以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按照剖宫产的护理常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术前:禁食禁饮8小时,术后:禁食6小时,肛门排气后进普食;术后6小时内采取去枕平卧位;术后24小时常规拔除导尿管;拔尿管后方可下床活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模式,更注重对产妇进行全方位的整体关注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个性化的术后康复指导,明显地加快了产妇的术后康复速度。具体措施如下:
1.2.2.1 统一思想,改变观念 组织护理人员统一学习《唤醒护理》,认真领会“人本位整体护理”的管理理念、方法和要求,让护理人员了解“人本位整体护理”的真正内涵。
1.2.2.2 推行APN排班,实施无缝隙护理服务 改变原来白班责任护士两头班、7小时工作制的模式,全面推行APN排班8小时工作制,合理使用护理人力,减少交接班次数,为产妇实施无缝隙连续护理,进一步保证了产妇的安全。鼓励护士走动式主动服务,减少呼叫铃的次数,营造安静的病房环境。
1.2.2.3 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 责任护士每天早上与主管医师或科主任共同查房,围绕产妇的诊疗、护理和康复服务,及时了解产妇的需求,杜绝安全隐患,确保产妇安全[3]。查房过程中医生会告知护士产妇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多以提问或反问的方式,使护士知道每位产妇的观察重点以及为什么要观察这些症状,及时关注产妇各项监测指标,为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提供有力证据[4]。同时,护理部还对护士进行了一系列“肌力评估、疼痛评估、肠鸣音听诊、肺部听诊”等诊疗规范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护士的专业评估与观察能力,确保了产妇的安全。
1.2.2.4 实施工作满意度调查,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 实行每月产妇对护士、医生对护士、以及护士相互之间满意度的多项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治疗操作、了解观察、尊重体贴、护士长工作等方面,以“是”或“否”进行评价。“是”为满意,“否”为不满意,满意项占所有调查项目的百分比为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的发放时间为产妇出院当天,由客服部负责发放和收回;医生满意度的调查表发放时间为每月一次,由科助理发放,不经过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结果与护士长的绩效挂钩。调查表内容根据科室目前存在问题进行不定期的设计与更新,护士长每月关注满意度调查情况,根据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
1.2.2.5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规范护士行为 制定和完善各种护理制度及规范,包括:晨会及床边交接班、护理人员语言及行为规范、专科疾病观察护理常规、专科药物使用指导、专科健康教育指导等。让护士的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让护理工作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
1.2.2.6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有效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将护士的工作难度、工作量、工作质量、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倾向夜班岗,极大地激发了一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2.2.7. 对产妇实施围手术期个性化评估与护理,促进早期康复
1.2.2.7.1 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 指导产妇将术前禁食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缩短至6小时,禁饮时间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至2小时,并鼓励产妇在术前2小时进食200ml左右清饮料,以缓解由于长时间禁食禁饮导致的口渴不适,并可增加产妇对手术的耐受性。
1.2.2.7.2 术后早垫枕 产妇术毕回房,如麻醉师交代术中无特殊,即可马上给予垫枕平卧,如无不适,即可采取舒适卧位。比较传统的去枕平卧6小时,极大地提高了产妇的舒适感。
1.2.2.7.3 术后早进食 产妇手术回病房半小时内即由护士听诊肠鸣音,如肠鸣音恢复正常,产妇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即可由护士用注射器协助产妇饮水约10ml, 1小时后产妇无呛咳、无呕吐,则可指导产妇每小时进食流质饮食,每次小于50ml,如米汤、鱼汤、排骨等;如肠鸣音弱或无肠鸣音,护士协助产妇用注射器饮水约5ml ,1小时后再次评估肠鸣音是否恢复,如肠鸣音恢复正常或比之前增强,则指导产妇每小时进食流质饮食,每次小于50ml。
1.2.2.7.4 术后早下床 手术回房后半小时内开始由护士对产妇进行肌力评估,如产妇肌力达到5级,生命体征平稳,无头晕、眼花、恶心、心悸等不适主诉,疼痛评分≤ 3 分(用NRS数字疼痛评分法进行评估),在主刀医生允许的情况下,护士指导产妇借助助行器协助第一次下床。产妇下床前先摇高床头坐起30 秒,感觉无不适然后将双腿移到床边下垂30秒,无不适再站立30 秒,无不适再走动,走动的距离根据产妇的感受因人而异,产妇下床过程持续心电监护,如有异常立即回床休息。
1.2.2.7.5 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 产妇下床活动后,开始第一次夹闭导尿管,待产妇有明显的尿意感,膀胱尿量达到约300ml时予以放开引流;然后进行第二次夹闭,待产妇有明显尿意时予以放开引流;最后进行第三次夹闭,待产妇有明显尿意时予以拔除导尿管,并立刻让产妇下床排尿,以冲洗尿道,避免了长期留置尿管而导致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从护理质量、产妇术后恢复两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护理质量主要以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次作为考察指标;产妇术后康复主要以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进食白开水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日作为考察指标。其中,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体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 个级别,以前两者计算满意度。通过对每位出院患者发放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以及对每位住院医生发放的《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收统计后得出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产妇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对护士而言,通过开展人本位整体护理,使护士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规范了日常语言和行为,提升了人文素养。同时,以病人的安全和需求为导向,制定和完善了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和专科护理规范,使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通过开展“医护一体化查房”,以及对护士进行“肌力评估、疼痛评估、肺部听诊”等诊疗技术、专科护理常规及技术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护士的对病情变化的评估与观察能力,使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合绩效分配制度的改革,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专业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护士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又提升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3.2 对患者而言,通过护士的早期评估,正确指导产妇早进食、早下床,加快了产妇的术后康复速度,提高了术后的舒适感,减少了产妇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减轻了个人、家庭的负担。同时,通过护士的专业观察和评估,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和安全隐患,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3.3 对医院而言,通过开展人本位整体护理,使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更加和谐,医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更为密切和顺畅,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升,缩短了剖宫产产妇的平均住院日和产科的床位周转率。
综上所述,人本位整体护理的开展,提高了产科护理安全与质量,促进剖宫产产妇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中南主编.唤醒护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39-43.
[2]陈汉锦,黄芳,刘金明.人本位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45):23.
[3] 杨晓莉,吕海燕,李曙光. 医生护士对医护合作所持态度的对比研究[J]. 中华 护理杂志,2006,41(5):466-469.
[4] 张中南. 唤醒医疗[ M ] . 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20-223.
论文作者: 蒋丽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产妇论文; 护士论文; 术后论文; 满意度论文; 人本论文; 患者论文; 模式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