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回报视角下的中职生源调控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源论文,视角论文,路径论文,投资回报论文,中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走势分析
从20世纪末开始,普高热持续升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态势每况愈下。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359.55万人,全国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招生442.26万人,但从1999年开始普通高中招生迅速升温,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却出现下滑现象,虽然近几年中职招生有所回升,但普职比已发生重大变化(见图1)。
附图
图1 近1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走势图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报编制,在能够区分的情况下,中职学校仅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未包含成人中专;2004年的数据引自教育部长周济在2005年3月22日于《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文章。)
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出现滑坡的同时,国家经济持续升温,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迅猛增长,但2005年初珠三角等地出现的民工荒,清晰地反映出技能型工人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政府部门显然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跟不上经济发展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周济部长表示“今年下决心增加招生100万人,达到650万人,争取到2007年达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发展”。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不仅在于政府部门的决心,更在于政府调控的方法和措施,而要有恰当的措施,首先取决于对造成“普教热、职教冷”的原因的深刻认识。
二、投资回报视角下中职学校生源不足的原因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状况在20世纪末出现滑坡的原因,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原因,如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不够、就业出口不畅、高校扩招和普高热等;一类是内部原因,如专业陈旧、师资不足、设备落后、教学质量差等。除上述原因之外,笔者认为,从投资回报的角度分析初中毕业生家长冷落中等职业教育的原因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一问题。
(一)投资高
职业教育需要较高的投入,办学成本相当高,因而学费高于普通高中。以非重点学校为例,上海市一般高中的学费标准为每学期900元/学期,而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则是1300元/学期;天津市的市区一般高中为340元/学期,职业高中和技校为1100元/学期,普通中专为1250元/学期;安徽省普通高中为300~400元,城镇一般中职学校为600元/学期。虽然各地标准不同,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标准一般都高于普通高中,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更高,上海为2000元/学期,而安徽省也达到1500元/学期。
(二)回报低
近些年,技术工人收入超过了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报道,确实让人们对学历和技能的认识进行反思,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但要摆脱重学术、轻技能,重普高、轻中职的思维惯势并不容易,并且媒体的报道有意无意地犯了一个错误,即以某一群体中的高位数与另一群体中的中位数或低位数相比。
社会分配是根据生产要素进行的,毕业生通常不具备资金等要素,只能靠劳动力来取得收入,而劳动力价值的高低与劳动者的学历、知识、技术等呈正相关。虽然有些地方某个技术工种薪酬超过高学历者,但作为一个群体,中职毕业生的平均收入仍低于专科生和本科生。表1是深圳市2004年学历工资指导价位,而上海、杭州等地的学历工资指导价位也清晰地反映出学历越高工资越高的现象。
表1 2004年深圳市学历工资指导价位
平均数
行业 高位数中位数
低位数
2003年 2002年
增减%
初中及以下
3400 910 600 103810013.70
高中、初中、技校4563 1121 627 133212714.75
大专
6721 1750 1100193818395.37
本科
9561 2295 1558248323694.80
硕士及以上17200 3500 2243380736304.89
合计
16691 2067 615 212520215.15
(资料来源:http://www.shenzhen.molss.gov.cn/pay/2004gzjw.doc,深圳市劳动保障局网站)
(三)风险大
中职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涯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次或多次的工作内容变动、工作岗位更换,每一次变动都伴随着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需求。这种学习可能发生在人的一生中的任何阶段,而学习是否成功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在校学习时对工具性知识、普通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当因技术升级或社会进步而导致技能被淘汰或原先胜任的岗位消失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凭自己的基础去重新学习,而中职毕业生因在校期间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技能,往往导致普通教育课程基础不如普通高中学生,因而很多中职毕业生承担着难以成功再学习的风险。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分析,投资高、回报低、风险大的中职教育能有多大吸引力呢?普高热是必然趋势,如果没有外界干预,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表明,普通高中的规模与高等教育的规模应该大体一致,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又有一定限度。到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即使达到40%,仍将有近60%的学生需要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呈金字塔形状,越是基层的工作,对人力资源需求越大。这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需求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三、中职生源调控路径的探讨
(一)自由竞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领域也逐步引入市场因素,供求关系、价格、竞争等因素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教育领域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应由市场去解决,由供求关系、价格、竞争等要素调配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
但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就是市场失灵的集中表现。如果教育领域遇到的问题都由市场手段去解决,那么教育也一定会遇到市场失灵而产生危机。家长千方百计让孩子升入普通高中,继而再升入大学,当高校毕业生供给大于经济发展需求时,就会导致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失业率增加,而中职毕业生就业率明显高于高校,且工资待遇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当这种现象发展到一定程度,报考中职学校的初中毕业生便会逐渐增加。
由于人才培养的周期很长,市场自发调节的周期更长,一旦出现教育危机,将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冲击。
(二)政府调控
教育虽然和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于教育不能完全按经济问题去对待。市场经济也并不排斥国家干预,政府应加以引导和调控,避免教育投资的盲目性和结构的不合理性,从而杜绝教育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在教育选择时有一定的从众性和盲目性,他们深受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大多数学生选择普通高中,而大学的接纳能力又有限,导致大量没有升入大学的普高毕业生直接转换为劳动力,同时许多没能升入普高的初中毕业生也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由于未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这些劳动力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损害了劳动者个人和家庭的利益。
这种情况下,政府可根据人力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趋势作适当的宏观调控。一是限制高中阶段招生的普职比。这种方法可限制普高的发展速度,容易操作,学生可以选择离开学校、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也正是目前不少农村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二是建立劳动准入制度。这种方法可直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但牵涉部门多,操作难度大。这两项措施实施得当效果应是明显的,但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伴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除强制性措施之外,在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方面,政府也可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设施设备,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等。
在目前职业教育得不到初中毕业生和家长重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政府购买职业教育的形式,即以发放教育券的形式鼓励学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
教育券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认为,教育券有助于提高教育效率,让家长有学校选择权,给予家长与公立学校生均经费支出等同的教育券,用来支付所选学校(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收取的费用,将竞争引入学校系统,刺激公立学校进行改革,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虽然教育券只是在美国的少数州得到推行,并且对教育券使用的合法性以及实际效果等仍存在争议,但教育券的概念却开拓了人们的思路,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不少国家和地区都结合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推出了教育券制度。我国内地也有省市进行了试验,如浙江长兴2001年开始实施教育券制度,江西、长春等地近年也开展了职业教育券的试验。
政府如果能给家长发放一定金额的职业教育券,用来抵充中职学校的部分或全部学费,再由职业学校凭职业教育券从政府那里兑现,使中职学生家长的实际投资额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家长,就能增加其鼓励学生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由政府购买职业教育,用市场的手段而不仅是行政的手段来调节中等学校的普职比,至少具有两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学校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就必须努力改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实习实训条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于低收入家庭,职业教育券的发放可减少他们的学费支出,对促进教育公平、减少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