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技师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00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目前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下高职教育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简要的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以及经济管理专业的定位,最后根据不足之处以及新农村背景下经济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高职教育;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其人才培养的着重点,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却出现了高职院校过于重视技能应用方面的教学,而在经济管理方面关注度不足,进而在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农村地区对于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是逐渐增加,这也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而来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围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为中心,分四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途径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目前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下高职教育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目前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下高职教育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为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偏差,具体而言就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自身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上,没有一所学校是将村官作为培养的目标的,在培养上存在着纯粹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现象;其二为专业设置偏离农村的实际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追求广、多,而在精方面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偏离农村的实际需求;其三为毕业生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1]。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首先在总需求上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秀人才,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设置教学的重点;其二是培养农村产品的营销人员,只有帮助农产品卖出去才可以切实的帮助农村发展,因此在人才的培养重点上也需要放在营销人才上;其三为培养提升农产品国际经竞争力人员[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管理专业的定位
农业院校遇冷和农业人才缺失是一项彼此相违背的规律,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经管理专业定位上,必须着眼于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农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需要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化,进而规划处明确的毕业生就业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就目前而言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愿意投身于农村基层建设中;其二为师资力量专业化,要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在师资力量上有所保障,强化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最后是专业课程设置明晰化,避免广大空现象的出现,针对性设置专业课程,注重农村经济、农村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保证教学内容和方式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途径
依托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上必须严格的以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跳出传统的种菜种粮,养猪养鸡的农村范畴,需要从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发展学的角度对新农村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出最为合理的教学体系。具体而言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人才其在农村的主要任职为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必须保障学生具备足够的管理知识、市场理念,并且还需要具备开拓的思想,适应农村的生活,愿意投入农村生产中[3]。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国家政策之下农村建设必然会逐渐演变发展,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也需要认知到这一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紧随国家要求的变化逐渐优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为加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培养农村切实所需的应用性人才;其二为在农村地区积极地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进而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其三为需要组织农村劳动者参与职业证书的考试。
逐渐强化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必然会导致农村生产的不断工业化、机械化,农村建设也将逐渐城镇化,面对这一变化高职院校也需要切实到农村中进行考核,具有前瞻性、发展性的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在教学内容上要和当地的农业发展高度相融[4]。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采用产学结合教学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专业建设上必须重视其实用性,对于经济管理专业也是一样,因其在经济学管理人才培养上,也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三年的教学时间内均安排学生到农村地区切实的进行经济管理管理工作,通过亲身实践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下高职教育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偏差、专业设置偏离农村的实际需求、毕业生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等诸多问题。面对目前的不足之处以及新农村背景下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首先需要将培养农村产品的营销人员、培养提升农产品国际经竞争力人员作为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着力点,同时还需要对经济管理专业,有清晰的定位,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化、师资力量专业化、专业课程设置明晰化。在具体的实施途径上可以依托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强化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采用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四条途径出发,切实培养出适应新农村实际需求的经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丽梅,侯彦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1,42(36):114-115.
2]刘淑梅.谈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接轨问题[J].甘肃高师学报,2011,16(1):62-64.
[3]高丛.我省全面自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有效教学的探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9(2):106-109.
[4]张鹏飞.文化嵌入:乡村旅游建设的内核[J].江苏商论,2015,41(8):46-48.
论文作者:徐骞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6
标签:新农村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农村论文; 需求论文; 背景下论文; 专业论文; 《科技中国》2017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