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论文_伍靖

(四川省蓬溪县人民医院;四川蓬溪629100)

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胃食管返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P<0.05)。结论:奥美拉唑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奥美拉唑;雷尼替丁

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的致病因主要在于患者的消化能力出现问题,而患者消化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生活规律等[1]。胃食管反流病会导致患者胃管受到胃酸的侵蚀,进而引发吞咽困难等消化问题,降低患者的食管廓清能力。胃食管反流病必须及时采取治疗,治疗延误会进一步诱发多种并发症[2]。就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实践来看,胃食管反流病通常采取制酸药物进行治疗,但此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有限。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了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针对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胃食管返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将院内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40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为31岁~80岁,平均年龄(51.42±2.13)岁。对照组患者8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28岁~62岁,平均年龄(53.37±3.10)岁。针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雷尼替丁的生产厂家为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的国药准字号为H33020382,药品规格为0.15g,用药剂量为两次/1d,一粒/1次,治疗持续60d。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奥美拉唑。奥美拉唑的生产厂家同样为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19991122,药品规格为40mg,用药剂量为两次/1d,一粒/1次,若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则应该合理改变服药剂量,治疗持续的时间同样为60d。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其中,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腰部酸痛、夜尿、肠道不适与稀便现象。

1.4疗效判定

在患者治疗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症状。①痊愈:患者的运动障碍与食管廓清能力下降的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的生命体征;②显效:患者运动障碍与食管廓清能力下降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基本恢复正常生命体征;③有效:患者运动障碍与食管廓清能力下降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命体征与食管溃疡部分有所恢复;④无效:患者运动障碍与食管廓清能力下降的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生命体征与食管溃疡部分未能恢复甚至病情恶化。总有效=(①+②+③)/(①+②+③+④)*100%。

1.5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对其统计的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进行数据检测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由表1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中治愈例数为21例,占总人数的52.5%,而无效例数为1例,占研究组总人数的2.5%;对照组患者中治愈例数为18例,占总人数的45%,而治疗无效例数为5例,占对照组总人数的12.5%。由此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胃食管返流病患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胃中的内容物会反流到食管中,导致患者的胃食道黏膜受到损伤,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通常情况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伴有吞咽困难以及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同时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传统的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方法是采用胃酸药物进行治疗,但临床实践表明,此种治疗方法不仅治疗效果比较有限,且无法很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此,必须探索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更加有效的方法。

奥美拉唑是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常用的药物,其对胃粘膜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奥美拉唑实质上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属于脂溶性药物,比较容易在酸性环境中聚集[3]。奥美拉唑在进入患者体内后,首先经过小肠吸收,之后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胃部,最后在患者的胃壁上浓集,抑制H+与ATP等酶的活性,进行有效阻断胃酸的形成,降低患者胃液中酸的含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总而言之,奥美拉唑对基础胃酸的形成,以及刺激性胃酸的分泌均有比较显著的抑制作用[4]。本次研究,将奥美拉唑用于治疗胃食管返流病,同时将雷尼替丁药物治疗作为对比条件,可以发现,奥美拉唑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有着比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与食管廓清能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并且腰部酸痛、夜尿、肠道不适与稀便现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同时,奥美拉唑的市场价格比较低,在减轻患者生理痛苦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其生活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P<0.05)。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宜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从征.消化内科中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174.

[2]吕吉.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4):15-16.

[3]邓伟.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4):65-66.

[4]努尔孜亚·吐尔孙,古丽拜克热木·阿布力克木.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5):2839.

作者简介:伍靖(1971.11-),男,专科,四川省蓬溪县人民医院,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及消化内镜工作。

论文作者:伍靖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论文_伍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