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老年朋友谈“三高症”论文_庹田

与中老年朋友谈“三高症”论文_庹田

(广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四川广安 638000)

“三高症”指的是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它们是现代文明派生出来的 “富贵病”,可以单独存在,互相之间也紧密相连,例如,糖尿病人就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和或高脂血症,反之亦然,高血脂与肥胖者相关联,更是诱发冠心病、脑血栓、高血压等疾病的因素之一。国内最新统计资料表明,在高血压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36%~40%,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达到 40%~60%;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脑卒中发生率比正常人高8倍;在糖尿病死亡原因中,44%与高血压有关;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几率,是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的2~3倍,由此可见,预防“三高症”对身体健康特别重要。

一、正确认识“三高症”

“三高症”与胖瘦无关,在普通人概念中,认为成人肥胖症患者血液中胆固醇会很高,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肥胖成人有三成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正常或偏低,临床工作中发现,瘦人患血脂异常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事实证明,血脂尤其是其中的胆固醇高低与体型胖瘦并没有必然联系,不能以胖瘦来判断是否出现血脂异常。以往的研究显示,体型瘦的人如果不经常运动,胆固醇会和肥胖者一样高,且不经常运动的人体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会明显高于有运动习惯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关研究还发现,体型偏瘦但没有运动习惯的人,虽然体内脂肪没有肥胖者多,但他们得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与胖人无异,因为冠心病与脂肪的相关性较小,而与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密切相关,体型较瘦的人患血脂异常的特点大多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都低于正常水平,这类人更容易患冠心病。

二、调整生活方式,有效预防“三高”

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三高”的预防与治疗极其重要,定期体检是早发现疾病的最好办法,尤其是重点健康指标的监测,发现病情及时接受治疗。首先,要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治疗能起到有效防治作用,所以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的合理膳食尤为重要。同时,应注意戒烟酒、限体重、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其次,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减少体内脂肪,尤其是腹部的脂。由于内脏脂肪减少,进而会改善机体的糖耐量及血糖控制。锻炼可以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消耗体内游离的脂肪酸,提高脂蛋白质酶的活性,降低对人体有害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中间密度脂蛋白,提高对人体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此外,运动有助调节神经、扩张血管、减少胆固醇阻塞血管,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效应,能改善机体高凝状态。

目前为止,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尚无特效疗法,但运动疗法在“三高”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运动方式可以选择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乒乓球、做广播体操等。每周锻炼3~5次,每次至少40分钟,不过,坚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持之以恒才能收到疗效,当然,“三高”人群在运动前、中、后,必须注意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连续性监测,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合理用药才能最大限度保护心、脑、肾等生命重要器官。同时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应保持轻到中等强度;切勿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 2 小时进行,饥饿时或饭后 1 小时不宜做运动,如有不适,立即停止,病情严重患者锻炼时家属必须陪同。

三、中老年朋友减肥需谨慎

美国一项医学研究发现,无论男女若在50岁以后体重大幅度减轻,到65岁以后的死亡率会大幅度增加。因此,保健医学专家建议,对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准备减肥前一定要做血中胆固醇浓度检测,了解体内血液中胆固醇是高还是低,尤其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来说,定期检查血脂非常必要,一旦发现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要及时治疗。

论文作者:庹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  ;  ;  ;  ;  ;  ;  ;  

与中老年朋友谈“三高症”论文_庹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