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文章先针对建筑结构转换层主要特点进行分析,随后介绍了结构转换层相关施工技术,包括工艺流程、模板支撑技术、混凝土施工、钢筋施工技术、预应力技术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引言:结构转换层与房屋建筑工程中的空间结构分布和建筑高度具有密切联系,结构转换层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提高结构转换层相关施工质量,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建筑企业加强结构转换层相关施工技术研究,不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一、结构转换层特点
结构转换层主要是为了解决建筑结构日益复杂化所出现的承重结构需求变化所诞生的,对于房屋建筑来说,结构转换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针对高层建筑而言,结构转换层是其承重结构当中的过渡带,能够影响建筑稳定性,其在房屋建筑内起到了结构地基作用。结构转换层还拥有复杂性特征,其内部结构由上层承重所决定,包括板式结构、梁式结构和空腹桁架式结构等,在结构设计和构件选择中需要参考上部楼层设计,提高结构转换层建设质量,提高建筑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结构转换层相关施工技术
(一)工艺流程
在进行结构转换层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应的施工流程,如此才能促进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全面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结构转换层具体施工流程是:测量放线、模板安装和支撑体系构建、暗梁、板底的钢筋捆扎、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施工缝处理养护、板面钢筋捆绑、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养护工作[1]。
(二)模板支撑技术
在结构转换层构建中通常会用到下列几种支撑模板体系:首先是针对结构转换层处于较低位置或所需较多支撑材料的工程,可以进行一次性支模,由结构转换层底部直接和地下室底板或底层地面进行连接。其次是荷载传递支模,即利用支撑结构将施工荷载与转换板的重量传递到多层楼板当中。其中需要通过合理设计确定支撑板数量[2]。另一种方法是借助转换层的支撑柱作用,传递受力状况,通过设置楼面竖向支撑体系,建立梁下排架,将受力传播到多个楼层板当中。再次,是埋设型钢支撑,及在转换梁中设置钢桁架与型钢,与模板连接到一起,分担大梁自重力和施工荷载,生产制作大梁过程中可以一次制作成型,有效节约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以通过钢骨混凝土形式来设置模板支撑,在该过程中,需要保证上下支撑处于相同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是叠合浇筑支模,通过叠合梁相关原理,对转化梁进行三次浇筑或二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中只关注首次混凝土重力以及施工荷载,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叠合面,针对叠层浇筑进行转换验算。在结构转换层下部分结构通过型钢埋设法或叠合浇洼法设置支持支撑模板后,需要针对下部分楼板和转换梁板计算其承载力。
(三)混凝土施工
因为结构转换板的厚度一般较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实际需求进行分层浇筑,针对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的情况,以及二、三层阶段水化热较高的问题,需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系统分析,通常情况下,可以添加适量的高效减水剂、粉煤灰以及矿渣等物质,减少水化热问题的发生。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保证楼层之间的连续性,浇筑路线是以结构转换板为核心,向两端进行对称浇筑施工,在该过程中需要保证相同的浇筑速度,促进下方手脚架实现均匀对称受力,避免出现侧向位移的问题。通过自然流淌、斜面分层以及薄层浇筑等方法,连续浇筑到顶。在进行初凝的前一到两个小时之间,需要先按照标高利用长刮尺将表面刮平,混凝土终凝前在通过铁滚筒进行数次碾压,保证裂缝彻底收缩闭合。
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具体可以使用下面几种方法:(1)蓄热保温法,其中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即降温环节中需要实施保温处理,而升温环节中需要进行保湿处理;(2)内降外保法,在大量混凝土内部设置流水管道,进行冷却降温,降低大量混凝土在水热化过程中不断上升的温度,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3)蓄水养护法,在混凝土初凝后洒水,放置两小时,随后实施蓄水养护。
(四)钢筋施工技术
在结构转换层中会用到大量的钢筋,想要保证施工质量,需要进行准确下料和翻样,结合钢筋安装顺序合理施工。第一需要明确钢筋的安装顺序,根据钢筋的穿插顺序,制定钢筋绑扎顺序和钢筋尺寸,具体安装顺序为:分层设置暗梁下方区域的纵向钢筋、安装结构转换板底部区域双向钢筋、建设钢管支架、针对暗梁上方纵向钢筋进行分层吊挂、套箍筋、穿腰筋、固定绑扎钢筋、暗梁准备、板面设置双向双层钢筋[3]。第二是钢筋的连接工作,主要可以通过锥螺纹方法、套筒冷挤压、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等方式来连接钢筋,钢筋构造可以通过绑扎接头方法处理。钢筋的型号决定了其连接方式,对于直径在16到25之间的钢筋可以通过闪光对焊的方法来连接,对于直径在28到32之间的主筋可以通过套筒冷挤压或锥螺纹方法进行连接,梁端弯头区域的钢筋通常利用冷挤压方法连接,而中间区域通过锥螺纹方法连接。
钢筋支撑架构建,在钢筋绑扎成型过程中,因为钢筋材料的特性,只能通过闪光对焊方法成型,绑扎中需要搭建支撑架,能够为钢筋绑扎提供便利。钢筋绑扎与钢筋连接。钢筋下部区域绑扎过程中,按照相应顺序抽出下一个排筋支撑面,落至梁底位置,进行绑扎。放置直径二十分,横向间距一千五百毫米隔筋,以此类推,直至钢筋底部绑扎结束。上部钢筋绑扎,先对第一排钢筋进行绑扎处理,结束后放松并抽出该排的钢筋支撑面,随后从梁一侧位置朝着另一侧方向依次设置钢筋支撑点,同时放开,将钢筋上提至合理位置,插入隔筋,进行二排筋固定绑扎,直到上部钢筋全部绑扎结束。
(五)预应力施工
结构转换层中通常需要设置双向双层的预应力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1)设置波纹管。波纹管需要满足规定要求,不能出现破裂凹痕等问题,接头位置通过套管进行连接,用防水带密封;(2)穿预应力筋。为了预防波纹管内部出现漏浆,导致封堵,可以通过先穿束法,即波纹管安装结束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前,穿入预应力筋。此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持续拉动钢筋,保证孔道的顺畅。为了方便识别,需要对每个孔中的四个预应力筋进行两端对称编号,结束穿筋后,检查波纹管外观形式,实施灌水操作;(3)张拉预应力筋,在该过程中需要按照由中间到两端的方向进行张拉,对张拉伸长值和控制应力进行双重校验;(4)孔道灌浆。按照0.35:0.4的比例配置水灰,选择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将水泥浆流动速度控制160到180毫米之间,通过机械设备进行搅拌,UBJ挤压泵输送,从灌浆孔一端倒入浆液,等到另一端有浆液冒出后塞进木塞。等待十分钟,进行二次压浆,压力升高到0.5-0.6MPa后停止,压力保持三分钟后停止,结束灌浆工作后将外露筋割除,封头。
结语:综上所述,结构转换层是建筑内部不同结构之间承载与连接受力点的重要节点,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结构转换层建设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结构转换层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难度较大,需要相关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施工工艺,促进规范性施工操作,针对不同施工环节进行有效处理,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磊.建筑工程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17):115.
[2]李高朋,文会霞.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11):42.
[3]惠广平.房屋建筑工程中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7):33-34.
论文作者:谢燕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钢筋论文; 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预应力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