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从汉字、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汉字和文学教学,并以此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希望能在现代学术视野下理清三者的内在关联,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现代学术视野下汉字、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汉字是世界文字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表意文字。汉字及其所记录的汉语,精妙绝伦,其艺术性盖诸文字之冠。产生了古典格律诗、对联、字谜等世间仅有的艺术,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文学是由文字组成的一种语言艺术,包括有小说、散文、诗歌、寓言等多种体裁,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直接形式。所以,汉字和文学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工具。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汉字和文学教学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性,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二、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开端。现代学术视野下,随着"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普及,从汉字的文化涵义出发,增强汉字教学的文化传播功能,这显然是增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语言文化之一,而且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皆由汉字传承,才可穿越时空,展现在我们现代人的面前。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汉字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基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现代学术视野下,教师可以通过借助神奇的汉字给学生讲一讲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汉字中的敬辞(令、惠、垂、高、贤、奉、赐)是对他人家人以及亲戚朋友的尊称,代表对他人的浓厚敬意,而谦辞(家、舍、小、愚、拙、敝、鄙)则是对自己家人以及亲戚朋友的谦称,代表自己谦虚,两者通过完全相关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重要思想文化。
再例如汉字中,"箪""豆""钟"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盛东西的容器,也代表着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器量,"取"和"舍"代表着古代最重要的处世智慧,"舍生而取义"则表现了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大于生命"的文化认知。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大丰富了汉字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对提升学生的汉文化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多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现代学术视野下,它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品德教育,即是从改善学生的内心思想、状态出发,然后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所以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是提升文化思想教育质量的一大法宝,既能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总的来说,一共有以下两个途径:
第一是在古文经典篇目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因为古文经典篇目大都是文言文,所谓"微言大义",古文中字字珠玑,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深刻阐述了生活的大道理,对其传统文化素养的养成非常重要。例如《富贵不能淫》一文中表达了孟子对于存世为人的见解,那就是做人必须顶天立地,做一名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权势低头的君子,这对当代学生学习如何为人处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由《富贵不能淫》一文的思想主旨进行拓展,以弘扬社会主任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渗透情感教育,教育学生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持本心,做一名符合中国精神文化要求的现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二是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孝道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千百年来支撑中华民族脊梁的重要力量。在通过文学作品教学渗透孝道教育,即是弘扬我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优良文化,小孝即爱家,大孝即爱国,两者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对推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增添动力。例如《秋天的怀念》,此文是一篇不到千字的散文,尽管文字很朴实,但却是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表露出真情实感。作者把对母亲无边的怀念,浓缩到短短的篇幅里,字字句句浸渗的是心血,却又平静得像一泓秋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也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一种无声的"孝道"。
结束语:
现代学术视野下,汉字、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实际是一种逐级递进、逐层渗透的过程,汉字组成了文学艺术作品,进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汉字以其自身的特点,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随着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内在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紧密,对小学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侯立东, 张丽丽.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分析[J]. 速读(上旬), 2015,(7) :160-161.
[2]艾欢欢.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 学周刊:上旬, 2018,(4):16。
[3]房玉松, 李伟杰, 王永珍.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 吉林教育, 2017,(26) :10-11.
[4]黄承斌.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 东方企业文化, 2016,(15):160-161.
[5]孙乾雯. 浅析我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 考试周刊, 2017,(9):162.
论文作者:莫仁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汉字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小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 启示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