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滨水景观的生态设计论文_杜新1,鲍春2

浅析滨水景观的生态设计论文_杜新1,鲍春2

杜新1 鲍春2

1.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0;2.东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0

【摘 要】以生态设计为切入点,分析了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在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原则;生态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迅速累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产生了较多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等。滨水环境作为城市开发的热点资源之一,其景观系统对于城市空间的开敞性,人居环境的亲水性、舒适性等方面有特殊的影响。因此,研究合理的、科学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法成为设计师必须在第一时间面对的问题。对滨水景观的设计,应该从更深层面去理解和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设计的传统模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景观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角度去分析。把生态设计融入到整个设计中,使城市滨水区能真正展现城市特色及地域风格,使之可持续发展,并致力挖掘城市滨水区的生态和游憩功能。

一、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与原则

(一)滨水景观设计的特殊性

滨水景观作为公共开敞空间最具特色组成部分,承担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的功能,并对城市通风及整体规划布局产生影响。①生态交错带是两种不同类型自然环境的交汇地区,大自然赋予其丰富的水生和陆生资源,使其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基因库。②滨水地区生物多种多样,但滨水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自然与人为的活动干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③城市中的滨水区域没有连续的循环和流动系统,只能依赖人为的循环流动,所以当人类活动与之规律不符时,便会出现功能性衰退。所以,重视滨水景观生态的的设计方法与原则刻不容缓。

(二)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生态效益优先原则。衡量景观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了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是否结合了低能耗、低成本的原则来进行景观设计。设计中要着重考虑生态设计的原理性、适应性,充分利用本土植物,为改善生态条件提供条件。降低设计成本必须以最大限度保护改良城市生态,阻挡、消减城市污染美化城市环境为前提。

对于空间格局,城市空间格局的骨架由沿岸绿带、水系以及山林构成,这些元索在特定条件下协调共生,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也成就了城市的魅力。以实现景观的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为口的。设计以尊重滨水区特有自然规律为前提,最大限度协调各生态因索,并能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地方特色维护原则。最好的设计是实现与自然的“共生”,这就要求应从城市地域性出发,保持自然的内在协调性,同时使用本土化的设计材料来适应场所原有的自然环境。生态化的城市景观是不能摆脱所在地域来凭空设计构建的,同样应具有它特定的地方文化色彩。这需要设计师了解城市的背景,了解城市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建筑文化,把握城市的文脉。在营造城市景观时要了解城市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和传统的建筑文化。这样才可能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并富于地方色彩的生态城市景观。

(3)以人为本原则。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当地人的认知意识和活动意识,着眼于人民的设计,就应该重视人类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与美感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真正的以人为本必须以尊重自然为前提,通过合理的运用自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幸福、健康与快乐。放弃追求展示性空间的美感和非人性化设计,满足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照顾到普通百姓的空间感觉,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的重要体现。

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公共场所是设计的最终口的,让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都能够从中受益,设计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所则是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切记一味照搬,脱离当地实际。

(三)水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与内容

(1)滨水空间的纵向与横向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滨水空间多为开放性空间,外部的街道空间和水面的景观是空间设计应兼顾的。在纵向设计上,沿水岸设置带状的空间以取得多层次的立体观景效果,串连各节点,丰富景观序列及展开层次。充分利用地形起伏、植物高矮的变化,进行多样化的配置,形成纵向的节奏与韵律。

在横向设计时,按照高度不同分为滨水、亲水、临水空间,其截面必须考虑到潮汛、生态和交通等要求,采取灵活的断面结构,分别形成外高内低型、外低内高型、中间高两侧低型等复式断面结构。同时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横向和竖向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立体空间系统。

(2)驳岸的生态设计。由于景观和生态的需要,临水空间可采用的断面形式主要有自然缓坡型、台地型、挑出型、引入型等来避免传统的块石驳岸平直生硬的感觉。传统的驳岸设计方法产生了许多消极后果,破坏了河岸植被,不利于生态效能的发挥。而推广使用生态驳岸,则能有效弥补这些缺点和不足。

生态驳岸有以下3种:①自然原型驳岸,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栽植喜水、深根植物,利用其发达的根系来稳固堤岸。②自然型驳岸是以物理的方法进行基础处理,构筑土堤,增强堤岸抗洪的能力,然后在土堤上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来固堤护岸。③人工自然型驳岸即用物理方法先制成梯形箱状框架,形成鱼巢,再种植水生植物于水侧,加固堤岸。

(3)植物选择与配置。空间的营造需要通过水、植物、地形等的作用营造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或郁闭空间。利用水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利用园林植物的特性,如体量、形象、声音、姿态、光线、色彩以及香味等,突出空间明暗、虚实的对比,利用地形的特性,如高低、陡缓、起伏,突出空间的曲与直、大与小的对比,使空间更有吸引力,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传统的设计中坚持“三通一平”的原则有很大的局限性且不准确,未充分考虑植物群落的小气候条件性和地带性,且生境条件要求也是不同,植物满足这些条件后,才能健康生长。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当结合好地形、建筑等因索,进行整体考量,有统一,有变化,让园林景观变得丰富化。

二、生态设计在沈阳浑河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沈阳是北方城市,浑河是其内陆河水,在其两边河岸已有一定的绿化规模,为了更好的突出浑河沿岸景观,本次项目为改造浑南干河子船闸工程。本区景观斑块主要由城市斑块、农业斑块和自然斑块组成。干河子船闸工程位于浑河城市段干河子拦河坝南岸,是实现浑河全线通航,打造沈抚同城,开发浑河旅游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打造沿岸的景观亮点式工程。此次景观设计面积为1.4万平方米,主要分为上闸首区,船闸区和下闸首区三个部分。通过景观的联系使三部分能够紧密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设计中遵循环境优先和维护地域特色的建设原则,上闸首区地势平坦,景观设计主要以植物种植为主。区域中保留一条原有村落的主要道路轴线,将其延伸为景观轴线。尊重基地的原有地貌特征并加以升华。在轴线西侧设计管理闸房一处,此处地势较高交通便利并且临近船闸区,便于观察及操作。船闸区为主要的游览观赏区,是人流集中的区域,亦是整个景区的标志性景观区。临河部分设置大面积木质平台铺装提供观赏区,局部设置座椅。座椅旁种植乔木遮阴为人们提供一个可游可赏可憩的宜人空间。船闸与滨河路之间场地高差变化较大,设置台地解决高差,并种植层次丰富的植被增强其立面效果。下闸首区地势高差变化较大,景观以台地形式处理。自由的曲线设计隐喻“水”,台地景观丰富了人们从游船向岸上多重的景观感受。这区域中的三个部分被一条沿船闸挡墙的木栈道联系在一起。充分的考虑到无论是从滨河路还是游船上或是置身景观区之中,都能产生美好的感受。从而也形成混合旅游开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杜新,鲍春.地域性滨水景观的组织与塑造.沈阳工业大学学报[J],2014(2):112-114.

[2]杜新,鲍春.初探沈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4(6):86-88.

作者简介:杜新(197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和文化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BWJ011,L15DXW002),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5lslktziwx-30)

论文作者:杜新1,鲍春2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8

标签:;  ;  ;  ;  ;  ;  ;  ;  

浅析滨水景观的生态设计论文_杜新1,鲍春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