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方言中的比较标记“照”论文

辽宁盘锦方言中的比较标记“照”

邱 瑞,丁加勇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摘 要: 盘锦方言的比较标记“照”来源于表反射影像义的动词“照”。“照”经历了从事物内容投射到人认知域的隐喻过程,从反射义演变出比较义,成为比较动词。在比较动词基础上,“照”作为连谓结构的前动词语法化为比较标记。“照”语法化成比较标记为“看”类比较标记、“resemble(相似)”类比较标记提供例证。

关键词: 照;比较标记;盘锦方言;类型学

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盘锦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区哈阜片长锦小片[1]。孙悦(2016)详细记录了盘锦省大洼县的音系,按孙的音系,盘锦方言比较标记“照”读为[][2]。“照”作为比较标记的用法还未见专门的研究,多在全面介绍比较标记时一带而过。本文在盘锦方言真实语料的基础上介绍“照”作为比较标记的用法。比较标记“照”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比”连用的比较标记,是介词介引根据题元得来的;另一种则单独用作比较标记,无需与“比”同现。我们感兴趣的是“照”如何单独产生了比较功能,因此我们结合古代汉语以及其他语言点的材料对“照”演变出比较功能的过程做了推拟,并用类型学的眼光考察了“照”作比较标记的意义。

一、“照”作比较标记的用法

盘锦方言中比较标记“照”有两种用法,首先说明“照”和“比”同时出现的情况,此时“照”的前后分别是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是同质的,有时可根据表义省略。句法结构为“比较主体+照+基准+比+表示属性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具体用真实语料说明:

(1)你的水平照人家比差远了。(你的水平跟人家比差远了。)

(2)这屋儿照那屋儿比暖和点儿不?(这屋儿跟那屋儿比暖和点儿不?)

(1)中“照”介引的比较基准应该和比较主体“你的水平”同质,补全应为“人家的水平”,在使用中有所省略,但根据语境来看并不影响理解和表义。通过例句可以看出,“照”在使用中的比较都是差比,在差比句中引进比较对象,是一种差比的比较标记。需要说明的是,和“比”连用的比较标记“照”是介引根据的介词演变出来的,因“照”介引的题元是比较的根据。如(2)中,那屋是比较这屋的根据,“照”介引比较对象是从介引根据演变而来的。对于这一类“照”的比较标记不算特别,在此我们不赘述,将说明重点放在自身单独作比较标记的“照”上。

通过智能感知与执行体系、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智能决策体系三个层次体系的建设,实现的智能工厂整体智能体系的构建,每个层次本身是自治闭环,又构成单层的智能体系,这样分层化的建设和整体智能体系的集成,全面生动地反应了整个工厂的智能[7-9]。

“照”脱离“比”做比较标记的用法比较有特色。句法结构为:“主体+照+基准+表示属性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在这种结构中,“照”可以用“比”来替换,对比比字句,我们把这种结构称为照字句。实际使用如下:

(3)他的水平照我差远了。(他的水平比我差远了。)

盘锦方言“照”做比较标记时后面要说明比较结果,即要组合一个形容词性短语,且不可省略,可以看出“照”的这种用法已经较为虚化,不可重叠、不可单独做谓语并只能表示差比。据何洪峰(2014)对动词介词化的句法机制介绍,动词介词化一般源于连动结构中的前动词[8]。比较动词“照”在说明比较结果时的句法结构和连谓结构基本相同,符合前动词语法化的句法条件。同时,在语义表达上,比较结果是语义焦点,“照”的意义虚化。因此,“照”从句法结构和语义条件上都具备了语法化的条件。

此外,“照”演变出比较义的情况已有学者曾注意过,在《哈尔滨方言词典》中有介绍:“照”同“比”,用作“我照他差多了”[3]。在《简明东北方言词典》中也提到“照”为介词,相当于“比”,并举出例句:

照字句中的“照”和与“比”连用的“照”已经完全不同了,“照”不再仅仅介引出比较对象,同时也具有“比较”的语义,表现为在使用中可以不用“比”,且可以用“比”来替换。我们将这两种“照”区分开的原因是:若不用“比”来表示比较义,比较义则会由其他词汇承担。将(1)和(3)对比来看:(3)中除没有“比”外,其余结构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看出“照”字句中的“照”有比较义。

盘锦方言中“照”和“比”对举可作为“照”作为比较标记的佐证。如:

(8)照镜见白发。(出自张九龄《照镜见白发》)

根据以上的语料,我们认为“照”的语义演变过程是从反射影像义后发展出比较义,再演变出表示抽象的差比义。大致绘制出“照”的语义演变过程为:反射影像—比较义—差比义

(3)中体现了省略的用法,但比较主体和属性主体没有分离,即“他的水平”是比较主体又是属性主体。再如(4)中“今儿天气”是与基准“昨儿天气”比较的主体,同时也是属性“好”叙述的主体。

(6)山葡萄照这不酸呢,在伪满,那玩意也得交出荷。(周立波《暴风骤雨》)[4]

可见,在东北官话区的其他方言点中也大量出现“照”做比较标记的用法,郑惠仁(2012)提到过在东北、山东的某些方言点中也存在比较标记“照”[5],因此,盘锦方言的比较标记“照”不是孤例。以下说明“照”演变出比较功能的过程。

二、“照”比较功能的演变过程

“照”比较功能的来源在《字源》中有简单的推测,此外在郑慧仁(2012)对比较标记的类型学研究中也曾有过大致推测,达成一致的是:“照”演化出比较功能是来源于动词“照”反射影像的意义[5]。焦艳妮(2017)也认为“照”可以照射出物体和影子,两者映照会引申出对比义[6]。但“照”对比功能的具体演变过程还没有详细地说明。我们认同“照”的比较功能由“照”反射义动词发展出来这个看法,以下我们用古代汉语和方言的材料推理其过程。

HPV是一组双股DNA病毒,目前确定的HPV型别约有200余种,其中约40余种可感染人类[3]。依据HPV型别与癌发生危险性的高低分为低危型HPV与高危型HPV[4]。然而,90%发生HPV感染的女性可自然清除,只有少部分发生持续感染,进而进展为可检出的宫颈癌前病变,此过程通常需要数十年。因宫颈癌的病因明确,一级和二级预防技术也很成熟,宫颈癌正成为可防可控的疾病。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措施主要是注射HPV疫苗,运用安全有效的HPV疫苗可从根本上阻断HPV传播,是最有效的宫颈癌预防措施,而HPV预防性疫苗不含病毒DNA,无传染性,因此不会引发因接种疫苗而导致的HPV感染[5]。

(一)“照”为反射义动词

(7)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徐凝《独住僧》)[7]

作为职业学校需要大力推广产学研结合,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来学习知识,而且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把好的对口的企业迎进校园,一来为学校的实践创业中心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发展提供很好的环境,二来可以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进行进入企业环境参加实践实习活动,三来可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等活动提供很好的环境,从而为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打好基础,全面的促进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快速发展,为创建国家级重点专业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以看出,“照”后面一般都组合一个可以反射影像的事物,如镜子、水面等。从认知上看,动作“照”表示反射影像,那必然会有一个物体即反射的影像。在得到这个反射的影像后,以这个事物为基准来判断反射源,就可以产生比较义。在(7)中就可以看出这种认知过程的合理性,“照寒泉自剃头”的意思是:对比参照着寒泉里的影像自己剃头,带有[+看]和[+比较]这样的语义特征。“照”从反射义动词经历一个隐喻过程,从看到的内容层面投射到认识层面,即将反射源和看到的反射影像作比较,就发展出了比较义。“照”组合的名词扩展,从镜子、水面一类可以反射的事物扩大为人或其它不可以反射的事物,“照”就发展出比较动词表示比较、比照的用法。

(二)“照”为比较动词

(9)其时复于《说文》篆字下,便以隶书照之。(五代林罕《〈字源偏傍小说〉序》)出自《汉语大词典》

贫困地区一般集中连片,资源共享度较高,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最好将几个贫困村县联系起来总体规划,在统筹发展的理念的制定下明确主导产业,并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主导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外部机遇及挑战,系统地思考整片贫困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策略,将扶贫产业纳进地区整体产业的发展框架,促进协调各地区产业间的发展。

德国钢厂用氧气做载体将石英砂加入至液态钢渣中,然后利用铁及铁化合物氧化时释放的热量将添加的石英砂的完全熔融,使f-CaO含量降至1%以下[39]。在1 500 ℃高温下14%粉煤灰掺入钢渣中f-CaO消解率提高,f-CaO降低到1.62%[40]。在熔融态钢渣中加入高炉渣,结果表明可改善钢渣安定性,达到再次利用钢渣和高炉渣的目的[41]。

“以隶书照之”是指用隶书和它对比,“照”组合的不再是可反射影像的事物,这种用法可被看作是比较动词。虽在盘锦方言的共时平面上找不到这种用法,但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迹可循。我们认为盘锦方言中“照”没有比较动词用法是因官话中“比”做比较动词的强势,“照”作为比较动词的用法式微。

(10)小弟也没照我差啥,叔你就别谦虚啦。

沿海地区盾构下穿孤石群及基岩凸起地层施工技术措施…………………………………………………… 彭明刚(11-166)

老子知识渊博,深明历史事实与演变历程。从三代至周公国家制度不断完善,礼制不断丰富。在礼制最为完备的周朝却出现了三代从未有过的乱世、在自己心中产生了对礼乐的不满以及对礼乐正在维护社会秩序的置疑,面对这种现实加之老子作为史官所具备“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的素质以及老子自身将他树立起的主体性彰显出去以尖锐的社会问题为契机从而提出了“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选择“无为而治”的政治道路。

值得补充的是,一般在说明比较时都会说出比较的结论。事实也是这样,我们在进行对比的过程中都会得出比较的结果。在对比中,即便比较的事物十分相似,关注的重点仍是两者的差异。因此,比较义很容易演变出差比义,即由实在的比较动作演变出抽象的差比比较关系。这也是在盘锦方言中“照”具有比较标记功能的原因。

(三)“照”为比较标记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人类健康长寿除了基因、生活习惯等因素外,其生活环境中的土壤质量亦同样重要——土壤中存在着健康长寿的密码。我们知道,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交界面,是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土壤质量不仅影响水质,而且直接影响食品安全,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结果显示,含有某些微量元素的土壤对于人类的健康长寿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元素锌、硒、锗、锶。

(11)我媳妇儿可照人家差远了。

(4)今儿天气照昨儿天气可强多了。(今儿天气比昨儿天气可强多了。)

(5)你比人家干啥呀?你照人家差远了。

“照”语法化的形式—句法演变过程表现为:

反射义动词—比较动词—比较标记

三、比较标记“照”的类型学意义

“照”从“反射影像”义演变成比较标记的结论和过程有类型学的支持,因为“照”符合类型学研究中已有的语法化过程。如Bernd Heine,Tania Kuteva(2007)在《语法化的世界词库》中介绍的“resemble>comparative”过程和郑慧仁(2012)提到的“看”型比较标记。

“resemble>comparative”这一语法化链条说明的是由表相似义向表比较义演变,在其中举了汉语中的“比”“如”“像”等表相似与表比较同形的结构。还举了德语中的“wie”,既表“like”又表“than”,即既表相似又表比较[9]。“照”由反射镜像发展出比较义,经历了一个隐喻过程。因隐喻是以相似性为条件,反射源和反射出的影像两者相似、甚至相同是“照”发生隐喻的必要条件。如“你照镜子看看自己。”“镜子”是反射工具,用反射工具“镜子”借代了反射的镜像“镜子中的你”,“你”和“镜子里的你”必然相似。因此,“照”属于“resemble(相似)”类词语法化为比较标记的一种。这一点从语义上也说得通,可以比较的一般都是同质的事物,即必须要有相似点才有进行比较的基础,要在相似的基础之上比较差异。

郑慧仁(2012)所介绍的“看”一类比较标记则是由“看”类动词语法化成差比比较标记。这一类的词有韩语中的“boda”还有少数民族语言中柯尔克孜语的“kørø(看见)”以及古代汉语的“视”等。动词“照”的“反射影像”义在使用当中可以看到有[+看]的语义特征。拿“你照镜子看看自己”为例,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你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我们这种看法在王力《古汉语词典》中也有举证,王力认为《晋书王戎传》中“在车中揽镜自照。”的“照”是“看镜中或水中之影”,实际上就是看镜子或水反射的影像[10]。动词“照”中有“看”的动作存在,看了才完成“照”这个动作,也只有看了反射的影像也才有产生对比的可能。因此,我们认为盘锦方言中的“照”也属于“看”一类比较标记。“看”类比较标记因动作“看”必然会产生一个被看的对象,将这个对象的一些特点为基准来判断其他相似的事物就产生了比较。

无论是“resemble(相似)”一类比较标记还是“看”一类比较标记,我们认为都是以一种事物为标准来判断其他同质事物为动因,本质上都是一种隐喻过程,从事物内容投射到人们的认知层面。即便在语法化的类型分类中,“照”可以根据语法化过程中表现的不同特点被看作不同的类型,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我汪文斌,1974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杭州画院创作展览部副主任、杭州油画院秘书长、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油画家协会理事。

四、小结

盘锦方言的事实表明,“照”的比较标记功能是从动词反射影像义演变而来的,动词“照”语法化为比较动词,再从比较动词抽象出表示具体比较关系的差比比较标记。语法化的动因是隐喻,以某事物为标准判断相似事物,从事物内容投射到心理认知。此外,“反射影像”义的“照”演变成比较标记具有类型学的价值,从词义上看,动词“照”必然有“看”的语义特征在其中,是“看”类词语法化的例证。从共现的名词来看,与“照”共现的两个事物是相似的事物,符合“resemble(相似)>comparative(比较)”的语法化路径,在古代汉语、方言及其他语言中都能找到相同现象。

比较标记的来源是学术界一直比较关注的内容,希望我们对比较标记“照”的用法以及演变过程的推拟能够为比较标记的来源提供例证。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的分区[M].第2 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15.

[2]孙悦.大洼方言音系研究[D].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6.

[3]尹世超.哈尔滨方言词典[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20.

[4]许皓光, 张大鸣.简明东北方言词典[M].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490.

[5]郑慧仁.东北亚语言比较标记的类型学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中文系, 2013.

[6]焦艳妮.“照”的语法化考察[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 37(4): 91-95.

[7]马贝加.介词“照”的产生[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1): 13-14.

[8]何洪峰.动词介词化的句法语义机制[J].语文研究,2014(1): 15-22.

[9]Bemd Heine, Tania Kuteva.语法化的世界词库[M].吴福祥, 导读.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257.

[10]王力.王力古汉语词典[M].北京: 中华书局, 2000:664.

中图分类号: H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27X (2019)05-0058-03

DOI: 10.15916/j.issn1674-327x.2019.05.017

收稿日期: 2019-04-0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YY144)

作者简介: 邱瑞(1995-),女,辽宁盘锦人,硕士生。

通信作者: 丁加勇(1968-),男,湖南隆回人,教授,博士。

网络出版地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66.C.20190624.1907.003.html

(责任编校:叶景林)

标签:;  ;  ;  ;  ;  

辽宁盘锦方言中的比较标记“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