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趋势分析_经济特区论文

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趋势分析_经济特区论文

试析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特区论文,发展趋势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经贸研究

经济特区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问世至今,先后经历了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等发展阶段,历时已达四五百年。目前,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设立了不少经济特区。各种经济特区的普遍存在与蓬勃发展,充分证明了经济特区有旺盛的生命力,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对外经济贸易的方式。然而随着世界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有些经济特区原来赖以存在的三大优势:低工资、低地价、低税率正在消失。经济特区的风险问题、竞争问题日趋激烈。今后经济特区将如何发展,这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试陈管见。

一、经济特区的数量、类型日益增多

1547年,意大利宣布里窝那港为自由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经济特区。此后,经济特区便在欧洲的一些著名城市出现,如:意大利的里雅斯特、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南斯拉夫的飞伊梅等港口。18世纪德国的汉堡和不来梅、法国的敦刻尔克,19世纪初丹麦的哥本哈根,葡萄牙的波尔多等城市也先后被宣布为自由港或划出一部分地块成立自由贸易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和约把波兰的但泽划为国际共管的自由市,市内设有免征关税的自由港区。希腊在萨洛尼卡港设立了自由贸易区。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相继建立了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30年代美国开始设立对外贸易区。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全世界已有26个国家设立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达75个。到了1959年,爱尔兰在香农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自此以后短短的10多年里。形成了风行亚、非、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潮。其中以我国台湾省的出口加工区最为突出。到1979年底止,全世界已有343个经济特区,分布在68个国家和地区。

自80年代以来,经济特区已经成为各种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普遍的经济现象。不仅数量上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而且不断在转型换代,朝着高质化、高科技、多功能等方面迈进:一是科学工业园区兴起。在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许多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向技术密集型过渡。二是多功能综合性经济特区开始出现。一个特区往往都要有转口、加工、旅游和技术开发等功能。三是各类经济特区全面发展。在亚太地区一个半弧形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地带正在形成,它北起北朝鲜的先锋郡与韩国的济州岛,中经日本的那霸、中国的天津免税区和浦东外高桥自由贸易区、台湾省的加工区、深圳、香港、新加坡、印尼,南至泰国、印度,远达斐济。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的经济特区呈规律性地分布于全球五大洲120多个国家与地区中,总数已突破1000个。如果把那些具有部分经济特区功能的各种形式的开发区和加工区也包括在内的话,那更将是数以几千计甚至数以万计了。

二、经济特区的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70年代之前,世界上经济特区一般只具有一种功能,如著名的德国汉堡自由港和巴拿马科隆自由港区是从事转口贸易的中转贸易自由港。而60年代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出口加工区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发展出口工业的工业型经济特区。自70年代后,世界经济特区进入了一个新的蓬勃发展时期,不仅自由港、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仍在继续发展并起着积极作用,而且还出现了综合经济特区等新形式。单一功能的经济特区有不少已转向多功能的经济特区。如汉堡自由港和科隆自由贸易区过去仅从事单一的中转贸易业务,但自70年代以来已逐步放宽了对工业加工装配的限制,正向具有工业内容的自由贸易区的方向迈进。爱尔兰的香农自由贸易区,不但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还兼营商业贸易、旅游业等。

此外,许多国家在70年代后开辟的经济特区一开始就具有多种经济功能。如印度尼西亚的巴塔姆免税区是包括出口加工业、转口贸易和国际商业等功能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而且,近些年来,世界上也出现了一些规模大的综合型经济特区。巴西马瑙斯自由贸易区是这种综合性经济特区的代表,其面积达22000平方公里,它把出口加工业、外贸、商业和其它服务业、农牧养殖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有重点、多功能地综合经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另外,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5个经济特区也基本上属于综合型经济特区。外国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走综合型发展的道路,它代表了世界经济特区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这将有利于经济特区中各行各业的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减少某种行业单独发展的种种不利因素,有利于提高经济特区的效益,发挥经济特区的巨大作用。

三、经济特区朝着高科技方向蓬勃发展

随着科技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日趋增强以及国际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都开始重视建立以知识、人才、技术高度集中和教育、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为特点的新型经济特区。因此,继美国的硅谷之后,创办科技型经济特区以促使本特区和本国企业技术的升级,促其经济高速发展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发达国家利用自己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力量,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区、科学研究公园、科学城等等。据报导,70年代末,世界上仅有20-30座科技园,其中约有一半在美国。如今全世界有500-600座科技园,平均每星期都有一座科技园开业。欧洲科技园发展尤为迅速,并且在不同国家,科学园具有不同的特点。亚洲的日本,1983年通过一项“高技术工业集约地促进开发法”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竟批准设立14个“技术城”特别开发区。同时,亚洲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也纷纷设立科技型经济特区。1980年中国的台湾省创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到1988年,其产品的外销额与1984年比增长了近7倍。新加坡创办了肯特岗科学技术园区。中国政府自1985年以来,已批准设立具有科技型经济特区性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52个。当代科技型经济特区迅速地发展,其数量之多和增加速度之快比之当年的出口加工区热已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现象的本身则预示着世界经济特区正朝着一个崭新的阶段飞跃前进。

四、泛特区化的趋势日益加强

这是世界经济特区发展到现阶段日益加强的一种新趋势,其本质也是贸易自由化,不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其一,特区政策在一国范围内泛化。特区政策包含广泛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由贸易的关税政策,即实施进出口商品免税或税率很低;二是一系列的优惠和鼓励政策,尤其是区内税种从简、税率从轻等。所谓特区政策泛化是指特区政策广泛实施于国内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如有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大规模吸引外资,实行了不论外商投资企业设在哪里,都在那里给予外商投资企业以特区待遇政策。非洲的毛里求斯就是特区泛化的国家,整个国家是一个经济自由区。中国、马来西亚、多米尼加、智利、埃及等一批发展中国家都可以说是特区政策泛化的国家。如中国自1979年开创经济特区以来,各种开放区正以最初的四个特区扩大到沿海的243个市县。1992年又进一步推向长江流域、沿边省份和部分内陆地区,既存在封闭管理的保税区特区,也开辟了一批具有特区政策内容而不存在特别关税区形式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形形色色的工业开发区。全国已形成了包括沿海、沿边、沿江和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其二,自由贸易政策在若干个国家范围里泛化,组成统一市场与大自由贸易区,是特区政策泛化更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是特区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发展。欧洲共同体建立统一大市场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终于为12个成员国所批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越过了美国保守势力的障碍,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开始共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三国总统签署了建立“南方共同市场”的《亚松森条约》。安第斯集团的5国总统在加拉斯亦达成协议,要在1992年1月1日建成安第斯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向共同市场迈进。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泛特区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经济特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五、从一国国内设区向跨国界发展是经济特区发展的最新趋势

世界上经济特区大多设立在一个国家的边界地区或沿海地区,但都属于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别关税区。而最近几年世界上经济特区出现了跨国界发展的新现象。欧洲共同体在1988年底开始兴建欧洲第一个跨边界的开发区,其范围包括法国的隆维、比利时的阿蒂斯和卢森堡的罗当奇在内。根据由中国吉林省政府提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筹制度的“图们江开发计划”,将在今后20年内在中国、俄罗斯和朝鲜三国共同接壤的图们江三角洲地区建设一个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的跨国自由贸易区。货物进出该区完全免税。在跨国自由贸易区内,计划建造10个现代化码头和能供50万居民使用的各项设施。此外,在自由贸易区外圈,即海参崴——延吉——青津一带,还将形成一个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型跨国经济特区,作为跨国自由贸易区的腹地。估计整个计划所需总投资数额达300亿美元。这些跨国界的经济特区对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将产生巨大作用。

六、经济特区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在70年代之前,经济特区只限于资本主义和带有浓厚资本主义色彩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新加坡、韩国、我国台湾省、巴拿马以及一些非洲国家等。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特区,则闻所未闻。进入70年代,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中国等均在自己国内开辟了各种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已成为超越社会政治制度的共同经济现象,其建立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各国对外经济贸易和国内经济的增长。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通过其对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吸纳和扩散功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首先,经济特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直接经济合作的“桥梁”。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造成相对的商品过剩、资本过剩和技术过剩,而这正是发展中国家所缺乏的。发展中国家设置包括诸种优惠措施的经济特区正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需要,两个不同层次的战略交叉在经济特区上得到了实现。发达国家出资金、技术,发展中国家出劳力、资源,生产出质量高、价格低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投资国、设区国各获其利。

其次,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直接经济合作的“园地”。70-80年代,务实的发展经济的政策愈来愈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准则。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局势重新趋于缓和,许多国家实行政经分离的原则,发展与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的经济联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特区基本上是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展联系的特别经济区。

再者。经济特区的发展体现了两种贸易政策的总意图。在国际经济贸易史上存在着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两种政策的矛盾对立。经济特区则是两种政策矛盾统一的产物。从特区局部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可以利用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从国家整体看,经济特区又是将自由贸易政策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防止整个国家遭受外来冲击的一种保护措施。因此,经济特区使设区国家既能得到自由贸易的好处,又能起到保护贸易的作用。

综上分析,世界上经济特区的发展趋势,其中心是设区国希冀在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中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科技化。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形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特区的发展很可能淘汰一批、调整一批和新生一批,将在规模上趋于稳定,结构上趋于优化,质量上趋于提高。经济特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取决于各国自己的努力。

标签:;  ;  ;  ;  ;  

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趋势分析_经济特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