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与文化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进展论文,财务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财务与文化”是当前财务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尽管国外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国内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该领域仍缺乏系统性地认识。因此,对财务与文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述,对于今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显得尤为及时而又重要。为此,本文在对文化的定义和度量进行整理的基础上,从国家文化、宗教、地域和社会资本四大维度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文化对公司财务、股票市场和金融发展的影响,并指出该领域存在的三大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文化的定义与度量 有关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具有广泛性但又充满争议(Reuter,2011)。[1]文化作为当代学者所关注的新兴领域,其定义与度量还存在较大争议。目前,文献上度量文化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四大指标: 1.国家文化。众所周知,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而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地区经济生存与发展也大不相同。本文所分析的国家文化的定义,主要指由著名学者Hofstede所提出的国家文化的六个维度划分。Hofstede先后两次对分布在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6万的海外IBM员工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文化价值观调查。在此期间,Hofstede还以同样的问卷对非IBM的管理学员进行了一次同样的调查研究。后来Hofstede又增加了10个国家和3个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十几年的调查研究,Hofstede(1983)从四大维度来解释国家文化差异对雇员工作价值观的影响: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不确定性规避。考虑到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影响之后,Hofstede在前四个文化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五个维度——长期取向/短期取向。2010年Hofstede又在其第三版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一书中加入第六个文化维度放纵与约束。[2] 另外,基于Hofstede的跨文化研究成果,Gray(1988)在借鉴Harrison & McKinnon(1986)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遵循“社会文化—会计亚文化—会计模式”的分析思路,提出了“会计亚文化”的四个维度:专业导向与法律监管、统一性与灵活性、保守主义与乐观主义、保密与透明。[3] 2.宗教。不同国家信奉的宗教不同,如美国主要信仰天主教和新教,而亚洲国家信仰佛教居多。在文献上,一般用一个地区信仰某个宗教人数与当地总人口的比例或一个地区教堂或寺庙的个数来衡量宗教信仰程度。 3.地域。这里强调“就近原则”的概念,指投资者在投资和融资决策中有就近的偏好,从而影响了投资者、分析师行为与企业决策。 4.社会资本。最早把社会资本概念化的是Granovetter(1973),但学术界目前对社会资本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从社会资本的基本内涵出发,它相对于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概念,是指社会主体,包括个人、群体、社会甚至国家间紧密联系的状态及其特征,其表现形式有社会网络、社会规范、信任、权威、行动的共识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其中,“社会规范是指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它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相习成风,约定俗成,或者由人们共同制定并明确施行的。”[4] 二、文化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一)国家文化与公司财务 1.盈余管理。文化是影响财务披露水平的重要变量之一(Hope,2003)。[5]例如,Tsakumis(2007)发现,美国的会计人员相较于希腊的会计人员更倾向于披露或有事项,间接验证了文化对财务披露的内在影响力。[6] Nabar & Boonlert-U-Thai(2007)发现投资者保护与盈余管理负相关,不确定性规避与盈余管理正相关,母语是英语的企业盈余管理低;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与盈余裁量权相关,而与收入平滑无关。[7] Han et al.(2008)提出假设并证明了,管理者是否进行盈余管理与他们所在国家的价值体系以及制度背景相关。其发现国家文化中不确定性规避和个人主义能够解释不同国家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这种关系随投资者保护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该研究拓展了关于国家文化和制度结构是解释盈余管理行为重要因素的相关文献,并且说明这些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有条件的。[8] 2.现金持有。Ramirez & Tadesse(2009)考察了不确定性规避、跨国公司和公司现金持有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处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高的国家其公司趋向持有更多的现金。[9]Menyah(2005)认为国际化公司持有更少的现金,因为存在资金池,现金的预防动机减小。该文与Foley et al.(2007)研究一致,认为国际化程度越高,公司持有现金更多;国际化程度缓和了不确定性规避对流动性资产的作用。[10]Chang & Noorbakhsh(2009)分析了国家文化对跨国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发现下列国家的公司持有更多现金和流动资产:倾向于避免更多的不确定性,文化更男子气,更具有长期取向。[11] 3.投资行为。(1)R&D投资。Varsakelis(2001)采用50多个国家的数据分析国家文化、经济开放性和专利保护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的专利保护程度越高,R&D投资就越多。同时,社会的流动性以及中产阶级的流动性在权力距离指数较低的社会较强,而这种流动性实现的关键就是技术,因为人们需要投资于技术和知识来提高其社会地位,因此,国家的权力距离指数越低,R&D投资就越多。[12](2)机构投资者投资。Anderson et al.(2011)通过全球60多个国家超过37000个投资机构的基金持有数据,研究发现文化确实会影响投资组合的分布:不确定性规避指数高的国家更愿意在本土进行投资,当他们进行国际投资时,多元化的程度较低;机构投资者所处国家男性气质与长期取向文化指数较高时,会显示出较低的本土偏差,其进行国外投资时多元化的程度更高;投资者更倾向于在文化差距较小的目标市场进行投资。该文的一大贡献是,对于投资组合分配的多种变化从文化的角度给予了新的解释,这比制度、法律等已有因素来得更为直接。[13] 4.资本结构。(1)融资决策。文化相关理论认为,文化背景对公司的每一项决策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包括对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House et al.,2004)。[14]Chui et al.(2002)证实了,在保守主义和征服欲得分较高的国家,企业往往具有较低的负债率。[15]Li et al.(2011)以2002年中国与32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合资的非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了文化对杠杆决策的影响。他们发现,征服欲对合资企业杠杆和短期债务融资决策有显著负向影响,对长期债务融资有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而根植性对杠杆决策没有直接的影响,完全通过间接影响来体现。[16](2)债务期限结构。Zheng et al.(2012)研究了国家文化对公司债务到期日选择的影响。作者认为,基于根植性水平的文化可以通过非正式约束形成契约式环境来影响人们在市场交易中的行为动机和选择。该文发现在高不确定性规避水平、高集体主义、高权力距离和高男子气概的国家,其公司倾向于运用更多的短期债务。可见,文化确实会影响债务的期限结构。[17] 5.股利政策。Shao(2009)以1995-2007年21个国家27462家公司为样本,发现了保守主义与股利分配正相关,征服欲与股利分配负相关。与传统财务理论的预测不同,该研究拓宽了我们对公司股利政策差异的理解。[18] (二)宗教与公司财务 Hilary & Hui(2009)发现,在宗教信仰虔诚度高的国家中,公司表现出更低的风险承受水平,更低的投资率和长期增长率,更高的投资盈亏平衡点。但是,当公司宣告新投资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更正面的市场反应。文章还发现,当CEO更换雇主时更愿意加入与之前所在公司有类似宗教环境的公司。[19] EL Ghoul et al.(2012)进一步发现,位于宗教信仰浓厚地区的公司可以获得更低的权益融资成本,且对于缺乏监督的公司,该影响更大,说明宗教起到了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同时,宗教对股权定价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透明度低的公司,而这更容易受到当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总体上,文章的结论支持宗教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20] 此外,McGuire et al.(2011)研究了宗教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发现总部位于宗教规范性较强地区的公司,更少发生财务报表违规行为。[21] (三)地域与公司财务 Hennart & Larimo(1998)基于日本和芬兰两个国家的数据,发现如果母国具有高的权力距离、高的风险规避特征,那么公司对其外国子公司将采取更高的持股比例;两国之间的文化特征差异越大,那么外国投资者更倾向于寻找一个本土的合作者共同分享公司股份,以期利用本土合作者处理当地的劳资关系、政府关系等。[22] Chakrabarti et al.(2008)从跨国并购这一新的视角考察文化对公司财务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普遍的认知相反,收购双方的文化差异越大时,跨国收购经营越好,即收购的业绩与文化距离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该文的贡献体现在:为文化对商业活动的影响提供证据,并且对文化的定义与衡量给出了新的方法。[23] Sarkissian & Schill(2004)研究了公司选择海外上市市场的偏好问题。结果表明,地理、经济、文化和行业相近度成为海外上市市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发现公司更倾向于投资规模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24] (四)社会资本与公司财务 Coleman(1988)认为,在企业间形成的社会网络,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有利于调节和避免各企业间不协作和投机行为。这种社会资本减少了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使原本不相联的企业形成紧密的社会网络,成为利益共同体,交易关系更加稳定。[25]Lin(2002)认为社会资本是可以通过社会网络有目的地汲取或动用的资源。如果企业的社会资本越丰富,其获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因此,社会网络的不断加强可以提升企业获取资源的速度和质量。[26]Bai et al.(2006)研究发现,紧密的社会关系可以为企业带来三个方面的收益:获得较低成本的贷款;长期客户需要提供较少的担保;在发生资金紧张时,更有可能重新和长期客户谈判贷款条件。[27] 三、文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地域与股票市场 1.投资者的“就近原则”。Grinblatt & Keloharju(2001)通过研究芬兰市场发现,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购买或出售距离他们较近公司的股票、用投资者的母语交流的公司、管理者拥有同样文化背景的公司。[28]Ivkovi标签:股票论文; 投资分析师论文; 股票分析师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盈余管理论文; 投资论文; 分析师论文; 社会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