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心理调查分析_大学论文

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心理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手机短信论文,消费心理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能够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了解其消费特点,有利于培养这一群体艰苦朴素的作风。作为当前最便捷的沟通工具,手机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手机短信因为具有了时尚便捷、互动隐秘的特征,很好地迎合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诉求。因此。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河南省15所普通高等院校1-4年级在校本科生手机短信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大学生在使用手机短信的频率、发送数量、接收数量和编发时间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收发短信的原因、内容都较为相似,不存在显著差异,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与其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特点高度相关,并会因此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本文的工作旨在为高校的管理者和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信息。

一、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河南省15所普通高等院校1-4年级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该群体手机短信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查阅和检索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30余篇,相关书籍、专著6部。同时,组织专家设计了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情况调查问卷(表),问卷以多项选择题为主,采用排序计分的方式,排序越靠前得分越高,排在最前面的选项计分为与该选项数量数字相等的分数,并辅以主观提问。然后,在驻河南省的15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共各发放200份共3000份调查问卷,回收2876份,回收率95.87%,有效问卷2602份,有效率为86.73%。经专家评定,问卷信度和效度符合社会调查的需要。此外,在所调查的15所高校内随机选取50人进行面谈访问,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在数据分析方面,先对调查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然后应用社会学统计分析工具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此同时,采用类比的方法,对大学生每月短信发送、接收数量和大学生手机短信中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特点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二、心理特征

1.大学生手机短信的消费现状。调查表明,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频率、发送数量、接收数量和编发时间方面差异不明显。绝大部分大学生经常使用手机短信,偶尔使用的只占少数。

从表1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区域内,大学生短信发送和接收数量以50-300条居多,合计占到80%并且在小于50条和大于300条的区间内,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合计占到20%。经过简单的统计就能知道,如果大学生花费在每条短信上的时间平均为3分钟,以每月发送和接收短信500条计算,大学生在接发短信上每月所花时间为25小时之多。

2.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原因和内容。通过对多选题进行排序后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使用手机收发短信的原因主要有沟通便捷、费用低廉、简单实用、充满乐趣等,经卡方检验,P<0.001;同时,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主要内容有:信息联络、聊天辅助、情感交流等,经卡方检验,P<0.001。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手机短信内容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经卡方检验,P>0.05。

3.大学生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与其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特点高度相关(P<0.01),并且以“活泼幽默”、“清晰明快”和“不拘形式”为主,这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存状态是分不开的(表2)。

三、带来的影响

1.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在本次调查研究中,使用手机短信的目的在于进行日常交流和聊天的占较大比例,除此之外是对专业知识、社会新闻、时尚信息的了解。手机短信较之于以往常用的交流手段更加自由和具有趣味性,方便快捷,无须电脑辅助,用词随意,隐蔽性强,与对方的关系亲疏有间,避免了很多尴尬,能够更好的维持彼此的感情。

(2)调查结果表明,有将近80%的同学认为手机短信能够更好的保护大学生的个人隐私。因为,日常生活中一些难以表达的情感或话语,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来完成,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被其他人发觉的可能。此外,手机短信没有声音,不会打扰别人,在接收短信时,如果内容是隐秘性的,还可以将其删除。

(3)收发短信时可以将手机设置为静音或轻微震动,这一般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学习,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上课时间将手机调成静音的占到了九成左右,这有效地避免了对他人的影响,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和谐。

2.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编辑短信时如果遇到不确定的字符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会用一个同音字代替,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仅能够降低手机使用者正确表达和书写的能力,还会对今后的工作实践产生潜在影响。同时,短信的言简意赅已逐渐被大学生接受,接受比例超过70%,很明显,这种太过简短的沟通方式极易误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此外,大学生往往将一些新鲜词语加入到短信中,这一比例达到了55%,长此以往,必将弱化大学生的语言能力。

(2)大量的事实表明,大学生在课堂上收发短信已经司空见惯,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有82.8%的学生会经常在课堂上用短信聊天;有超过70%的学生把看短信作为造成或中午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甚至会有65.2%的学生在长时间没有收到短信的情况下,变得焦躁不安,并试图通过发短信的方式获取慰藉。

(3)调查发现,有61.1%的学生养成了边走边看短信的习惯,对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学生的日常安全;此外,各种各样的垃圾短信也在侵害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难以进行有效的区分,由此而上当受骗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四、总结与建议

对于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群体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不但要承认其价值,还要考察其对自身和周围所带来的影响。理性地认识到对短信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不能因为其方便,而忽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此外,对大学而言,校风的好坏直接反映学校学生素质和老师教学水平,对于其中的一些逃课短信,高校应狠抓落实,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同时,学校还应不断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防止大学生汉语规范表达能力的持续降低,引导他们对手机短信的优缺点进行重新定位,使其真正为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标签:;  ;  ;  ;  

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心理调查分析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