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会云 郑苏云 秦仲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2 年4 月至2015 年5 月收治的120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抗菌药物;胃酸分泌药物;消化性溃疡【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72-01
消化性溃疡是指在胃和十二指肠的球部发生的病变,大致的发病原因可以归为大脑皮质所受的外部刺激,从而导致胃、十二指肠壁血管等处的痉挛,在这种情况下,胃粘膜的抵抗力出现下降,由此导致胃肠粘膜的胃液被消化,进而演化为胃溃疡。[1]近年来,这类病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此次研究选用了我院2012 年4 月至2015 年5 月收治的120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 年4 月至2015 年5 月收治的120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情况。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31 名,女性29名,年龄18~56 岁,平均年龄(42.1±6.1)岁,病程0.7~2 年,平均病程(0.9±0.3)年,平均体温(37.3±0.4)℃,平均心率(64.1±2.6)次/min;对照组男性患者患者30 名,女性患者30 名,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43.1±6.1)岁,病程0.7~2 年,平均病程(0.8±0.3)年,平均体温(38.3±0.4)℃,平均心率(66.1±2.5)次/min。患者在年龄、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雷尼替丁片进行治疗,1片/次,1 次/d,另外,给与患者庆大霉素片,2 片/次,3 次/d,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在一个疗程的治疗之后进行复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法,首先给患者服用奥美拉唑,1 粒次,1 次/d,另外,给患者服用阿莫西林,2 片/次,3 次/d,与此同时,给与甲硝唑进行治疗,1 片/次,3 次/d,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在一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对患者进行复检。
在疗效的评定上参照《中华医药学研究康复标准》,无效的判定标准是治疗后患者没有显著变化,胃镜检查溃疡面积没有缩小;有效的判定标准是治疗后患者有轻微变化,胃镜检查溃疡缩小到治疗前的二分之三,但是依然有显著的炎症;显效的判定标准是治疗后患者出现明显变化,胃镜检查溃疡基本消失,依然有炎症;痊愈的标准是胃镜检查溃疡完全消失。[2]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优于对照组(88.33%)。
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如下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60 54 4 2 96.66%
对照组 60 49 4 7 88.33%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比较容易复发的慢性疾病,而且胃溃疡还容易演变为恶性癌变一般来说,引发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比较多样,本病的发病症状为中上腹疼痛,另外,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都是这类病症的临床表现[3],另外,消化性胃溃疡在日常表现中也有诸如体重减轻的现象,全身症状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不平衡也是这类病症的症状之一。消化性溃疡的发作初期,在中上腹会出现局限性的压痛,但是程度不重,其压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乐观的情绪和有规律的生活对于病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患者应该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很重要。若病患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则应该卧床休息数日,情况严重的应该休息一至两周。
奥美拉唑能够有效控制胃酸的分泌,控制患者的胃内微生态环境,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利用阻碍胃内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起到一个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此种药物的治疗时间比较持久。消化性溃疡是一慢性复发性疾病,将近八成的溃疡病在治愈后的一年内会出现复发的迹象,而在五年内复发率可达100%。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相关医学研究人员已经做过相应的工作,其中吸烟、胃高分泌、长期的病史和以前有过并发症、使用致溃疡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是导致溃疡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4],临床上对每一个消化性溃疡病人要仔细分析病史和作有关检查,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上述危险因素。通过上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情况可以发现二者术后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应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很好地提升患者溃疡的愈合率,另外还可以减少溃疡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 张振书,王立生.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社区预防[J]. 中国全科医学.2000(01)[2] 白文元,姚希贤,崔东来.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J]. 中国全科医学.2000(01)[3] 崔东来,姚希贤.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及防治[J]. 中国全科医学.2000(01)[4] 胡伏莲,杨桂彬.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的现代概念[J]. 实用老年医学. 2000(02)
论文作者:田会云 郑苏云 秦仲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8
标签: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消化性溃疡论文; 胃酸论文; 对照组论文; 溃疡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