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也成为全民重视的问题。荒山造林能够有效提高绿化面积,缓和环境问题。但是,由于荒山本身条件较为恶劣,普通的绿化技术实行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想要实现荒山造林,必须针对荒山的根本情况,改进绿化技术。本文主要对荒山造林绿化的原则以及荒山造林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荒山造林;绿化技术;技术思考
快速发展的工业技术给人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近年来,绿化面积逐渐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全球的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缓解环境问题,提高绿色植被覆盖了,我国采取荒山造林绿化技术,有效的利用山地,增加绿化面积。由于荒山与普通山地的不同,导致荒山造林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因此,想要实现真正的荒山造林,还需因地制宜,改进绿化技术。
1.荒山造林绿化的原则
1.1 保护原有植被
荒山上的原有植被因常年处于恶劣的生长环境,往往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调节气候能力,生命力顽强,对荒山的适应性也普遍较高。荒山造林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改善当地自然环境,增加绿化面积。因此,在进行荒山造林时,应该遵循保护原有植被的原则。保护原有植被不但能够保护荒山的生态环境,同时原有植被通过海绵效应为荒山保持水土,当外界缺水时,还能将积蓄的水放出,更有利于新栽种植被的存活。
1.2 适宜性原则
荒山之所以被称为荒山是指其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在选择栽种苗木时,首先应该对当地的气候及各种条件进行充分调研,充分考虑到适宜性原则[1]。根据荒山的实际环境,选择适宜性较高的苗种类型。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苗种的存活概率,还能减少荒山造林成本。同时,为了能够让植被更好的生长,栽种人员应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进行充分掌握和了解,选择适应性强同时对人类对其需求量少的苗种,确保其能够顺利生长。
1.3 增强荒山蓄水能力
荒山由于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通常没有让植被生长的良好环境。最重要的是,荒山由于植被覆盖率较低,蓄水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差。想要改善荒山恶劣的自然环境,就必须增强荒山的蓄水能力。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水循环系统对水资源进行良好的利用,通过种植草木、灌木等方式,增加荒山大气蒸发量,从而提高水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强荒山蓄水能力,改善荒山环境。
2、抗旱造林技术的类型
2.1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膜层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保持土壤的湿度,营造有利于幼苗生长的环境,在荒山造林的实际生产当中,选择合理规格的农用膜和地膜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膜的要求根据苗木的特点各有不同,一般是采用0.008-0.012mm的农用膜栽种幼苗后使得苗木的地径通过膜的中间位置,用厚为3~5cm的土壤把膜的四周压实,覆膜后的形状呈倒伞型,有利于雨水的集中灌溉,保持湿度,并且可以防止蒸发。
2.2 DJS造林技术研究
在塑料容器袋下方均匀打4个直径为4mm的小眼,以利根系扎出;将适量的水与土倒入塑料容器之内,通过搅拌将其变成泥浆,并把树苗插入进去,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中,把袋2个拎手对折封严袋口后回土掩埋,修好树盘,浇透坑水,确保在无水分补充状态下自身水分可支持45~60d,从而让树苗得以茁壮成长。此法有助于树苗对水分及养分的保持,不过会对树根的生长造成消极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方法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因此适合在莒南县荒山地区广泛运用。
2.3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通过在特制容器中栽植、培育树苗,该容器内往往由营养丰富的土质层组成,这种环境有助于树苗吸收养分、生根。造林时,仅需将容器带走,然后在土质层中开展育苗即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树苗质量,还能提高树苗的存活率。鉴于莒南县地区的干旱情况,运用容器育苗技术后,树苗成活率将上升到85%左右。另外,此法可以不分季节的进行使用,且成本低、苗木存活率高,所以说要想在莒南县荒山地区开展植树造林,容器育苗技术当属最为合适。
3、造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
3.1科学确定造林时间
以我县为实例进行分析,最佳造林时间应为土壤开始解冻以后,就可以进行造林。这主要是因为秋末会有一些水分滞留在土壤中,土壤冻结过程中水分存留下来,解冻后进行造林土壤内水分被高效利用,苗木存活率显著提升,生长情况被优化。此外,秋季会有部分植物残枝落叶埋藏于土壤层,使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提升,这在提升植物在干旱区域存活率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同时,也应该参照极为干旱少雨区域的天气情况,在短期雨季未来临初期,确保造林准备工作的全面开展。
3.2起苗与运输期间的水分维持措施
在起苗环节中为了防止干旱区域土壤给苗木根须完整性造成的损伤,最好选择无风的阴雨天气或早晚时段进行。
起苗前7d应该做好培植土壤灌水工作,使其比例高于60%。通常情况下起苗与挑选工作同步进行,将长势优良的苗木挑选出来,并于阴凉少风地区把苗木细化数个层次。如果苗木运送工作开展的时效性缺乏,那么应及时使用湿润土壤覆盖苗木根部的方法,以达到降低根部的水分散失量的目的。如果苗木运送周期较长,那么为了确保苗木含水量的充足性,可以应用清水浸根、泥浆蘸根等方式去维持苗木水分,结合泥浆蘸根可在泥浆中加入适量的肥料,同时应用优质的保湿材料运送苗木。
3.3种苗造林的管理
第一,灌水和排水夏季雨水较多,但降雨集中,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导致旱涝并存,因此,在干旱阶段,对苗木需及时灌水。苗木速生期、观花苗木的观花期、观果苗木的幼果期尤其不能缺水。浇水要浇透、浇匀,采取多量少次的方法,坚持“见干见湿”的原则,苗木生长后期,除天气特别干旱外,一般不灌水或少灌水。雨季,苗圃易发生湿涝灾害,要提前做好挖渠排洪工作。疏通沟渠,保证苗木不积水,不被淹。灌水或雨水过后,进行除草松土。第二,施肥花木速生期、开花期、幼果期需肥量大,要及时补施速效肥,促进生长、开花和坐果。可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铵。追肥以行间沟施为主,尿素也可结合灌水撒施或叶面喷施。施肥后要及时灌水。第三,中耕和除草除草要做到“除旱、除小、除了”的原则,松土要均匀,苗木根际的草可拔掉,防止伤苗、压苗。化学除草先做小面积试验,然后再大面积使用。七、八月份夏草生长旺盛,大部分杂草开花、结籽,为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最佳时期,一般用灭生性茎叶处理剂,同时也能使用土壤处理剂。除草剂宜选用杀草广谱、高效并且抑草期在2~3个月的除草剂,如百草枯、草甘膦等。
结语
在荒山造林工作中,造林人员应当立足实际,累积工作经验,主动作为,积极开发探索适应性较强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尹海东.探究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7,37(12):213.
[2]李祥贵,李海,陈旭涛.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7,(01):43.
论文作者:沈中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荒山论文; 苗木论文; 土壤论文; 技术论文; 植被论文; 树苗论文; 水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