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与血脂检查论文_刘坤

比较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与血脂检查论文_刘坤

拜泉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47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于临床资料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与血脂,比较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与血脂检查。方法:取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 100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与观察组血脂(TC、TG、HDL - C、LDL- 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心脑血管在其发病早期,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经治疗之后则下降至正常水平,但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脑血管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临床价值,且能够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个预警因子。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又占较高比例,约 80%。脑梗死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因素。近年来才被人们逐渐重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经大量临床试验,认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机体血液中不断增高的 HCY 刺激血管壁引起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管壁的斑块形成,再加上体内脂质过度被氧化及血液凝固性增加,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在我院首次住院,并被确诊过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其中男 56例,女 44 例;年龄 35 ~ 78 岁,平均(56.6 ± 12.0)岁。其中脑梗塞患者78例,脑供血不足患者43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诊断,未使用过可以影响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含量的药物。将本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正常者 100例,其中男 56 例,女 44 例,均没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肾病等,年龄 46-70 岁,平均(61. 9±5. 3)岁。

1.2方法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心脑血管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清晨空腹从肘静脉采血2ml,取其血清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采血前两天禁止进食高蛋白饮食。仪器采用日本生产的日力7170生化分析仪。本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为1.5μmol/L,加入不同浓度干扰物,偏差<10%。血脂检测方法:本研究所测定的血脂指标主要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 - C)、低密度脂蛋白(LDL - C),血脂项目使用奥林巴斯(Olympus -2700)全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仪进行测试,使用试剂为 Olympus原装试剂。根据试剂盒上的操作说明来进行操作、说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指标(TG、TC、HDL - C 及 LDL - C)。

2.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例;脑血栓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9例;脑出血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3例。对照组与脑血栓组t=6113,P <0101,对照组与脑出血组t =5167,P <0101。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硒水平,对照组t =01219,P >0105。两组无明显差异。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中 HCY、TG、TCHO、LDL-C比非脑血管疾病组患者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HDL-C 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最新研究表明,部分心脑血管病患者并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结果提示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外,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还存在独立危险因素,这一危险因素就是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当前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原因有遗传和营养两种因素。遗传因素引起三种关键酶即: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胱硫醚缩合酶(CBS),甲硫酸合成酶(MS)缺乏或活性降低。发现这些酶的基因发生碱基突变或插入、缺失而影响酶的活性。营养因素指代谢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B12缺乏。这些因子缺乏均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有实验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因素。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血栓栓塞,从而引起冠心病和脑梗死,其确切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首先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作用可能在于过氧化损伤,高同型半胱氨酸抑制内皮细胞前列腺素的合成,NO生成减少,组织因子活性升高;其次对凝血系统的影响,一些研究发现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的损伤、血栓素A增多、血清抗凝血活性下降及纤维蛋白原升高,另外,高同型半胱氨酸能激活凝血因子,促进凝血因子a激活凝血酶原;之后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时,高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发生障碍,在肝细胞内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巯内酯,可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游离,氨基酸形成肽键,从而导致细胞摄取并凝聚低密度脂蛋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后对血管平滑肌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了超出生理剂量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能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加,如Tsai等检测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鼠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发现011mmol/LHcy可使鼠动脉平滑肌细胞的DNA合成升高25%。由此可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4.结论

心脑血管的疾病进一步严重,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过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血脂含量的关系还并不显著,所以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对于心血管病的治疗还主要努力在于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上做研究,将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另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被叶酸、维生素 B 等降低,所以补充这两种物质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王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相关性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4-55.

[2]贾二娟,张会芬.脂蛋白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月.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59-60.

[3]王玉蓉.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6):738.

论文作者:刘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  ;  ;  ;  ;  ;  ;  ;  

比较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与血脂检查论文_刘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