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其主要职责是强化感染管理,提供无菌的医疗器械及其相关辅料等,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水平。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质量监控措施的观察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措施;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98-02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是开展质量监管的根本,也是供应室管理的中心,建立质量监控小组的也是保障医院各科室正常工作的基础。只有不断提升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水平才能保障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研究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质量监控措施的效果观察,选取我院200例污染物品实施质量监控前后的消毒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实施质量监控之前的200件清洗完毕的污染物品作为常规组,本组实施常规清洁方案;抽取实施质量监控后的200件清洗完毕的污染物品作为研究组,本组依据我院相关消毒技术指标制定适宜本院的质量监控措施,逐步改善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基本理念及其指标,分析并对比两组污染物品的清洁程度。
1.2 方法
1.2.1清洗流程 未实施质量监控的医疗器械清洗主要包括消毒液浸泡、自来水漂洗及其烘干处理等,实施质量监控则针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及冲洗浸泡,然后通过纯水煮沸与热水清洗,避免二次污染,最后进行保养。需要明确的是,针对部分贵重器材,应当进行重点分析与记录,避免消毒对其功能造成的影响,规范消毒流程,并组织人员进行全面的学习与培训,在清洗后应担定时进行紫外线照射,保障器材的光洁性,避免存在污渍及其血迹等,如果不符合要求应当进行再次处理。
1.2.2灭菌要求 在未实施质量监管之前的灭菌工作较为随意,加之工作人员并不固定且对灭菌流程掌握程度并不深,在实施质量监管之后,应当谨慎处理,在适应灭菌器材之前应当系统性检查其各项性能的正常,保障试验合格才可投入使用。在生物监测中应当依据要求拜访辅料包、器械包等,保障灭菌运转的正常,并且明确记录保养过程,监测灭菌效果。
1.2.3物品贮存 存放位置固定,进入无菌区接触无菌物品前做好手部清洁消毒工作,每日检查无菌包合格日期,及时对过期物品进行重新灭菌,已打开但未使用的无菌物品也应进行再次消毒,每日使用消毒湿巾擦拭存放无菌物品处,按时打扫,空气消毒,该区域内的打扫工具禁止与其他区域混用依据无菌物品的存储要求,设置空气循环消毒设备,每隔二十分钟自动消毒以此,在无菌包的放置中应当保障其记录地面、天花板及其墙体距离的合理性,使用消毒液擦拭无菌架并清理地板。另外,我院设置在清洗、包装及其灭菌、感染控制中均设置了专门的质量监管小组,由小组长全面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相关人员的规范化操作,定期分析及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方案。我院则每月有针对性的核查各小组的工作情况,依据方案逐步改进,最终达到质量监控的目的。
1.2.4加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培训 强化其职业道德观念,为其树立“零瑕疵”观念,医院可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供应室消毒相关工作知识讲座、培训,增强其消毒观念,提高其专业技能,以更好的完成供应室消毒工作,科室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增强其工作责任感,及时与各科室进行主动沟通,了解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提高服务质量。
1.3 评价指标
通过目测及其相关仪器的辅助,检查两组污染物品清洗及其消毒后的清洁度,合格的标准为不存在残留物、没有血迹与污渍、没有锈迹、表面光洁,只要存在一项不符合标准则表示清洁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与处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污染物品清洗后的清洁度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污染物品清洗后的清洁度比较
根据表1结果分析发现,实施质量监控的200例研究组中合格数高达182,合格率为90.50%,与常规组的76.50%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供应室属于一家医院的后勤部,临床医生所使用的各类无菌器械均是经过供应室进行灭菌处理,直接接触这些无菌器械的是住院患者,所以器械灭菌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患者是否出现医院感染。医院设立供应室的目的在于:(1)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治疗包、器械包等各类无菌包的制作消毒灭菌;(2)每天按时对医院各科室的污染器械进行下收下放,保证临床医护人员在使用的无菌物品上的供应。供应室内在进行各项工作时,需要大量水资源,为使灭菌效果更好,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供应室内的水源供应应为无菌蒸馏水,水龙头全自动控制,具有节约水功能,出水口可与消毒设备进行无缝对接。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更好的完成工作,使从供应室送出的包裹符合临床使用要求,根据舒静有关于此的研究,为做好护理质量控制,供应室在进行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岗位责任制,制订供应室完整操作规程,各位护理人员严格执行;(2)监督各个护理人员做好自己的工作,护士长合理安排每日每处的工作人员数量;(3)护理人员应做好消毒前的器械打包操作,全部包裹检查合格后才可进行灭菌处理。导致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最主要病因是细菌,其中超过60%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医院内感染可发生于患者的不同系统,轻者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适症状,重者直接导致患者发生死亡。根据刘英等有关于此的研究,发生于消化系统的感染主要为:(1)假膜性肠炎;(2)病毒性肝炎;(3)胃肠炎。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患者约有3.0%会出现败血症;较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是外科伤口感染,因为伤口暴露,诱发因素多,导致其发生几率高;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较其他感染,病死率高。对医院内的感染进行确诊时,主要通过致病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判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在供应室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有助通过质量监管控制,成立质量监控小组,主要由护士长与护理人员通过互查与自查方式,开展定期检查,达到质量全程监管控制的根本目标。在质量监控小组的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则及时进行沟通及交流,依据相关问题提出整治措施,在改善问题的同时,全面挖掘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能,达到人尽其职的目的;同时,通过护士长的全程指导,保障管理的无缝化,全面提升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质量监控措施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消毒质量及其医院医疗水平,在临床上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盼丰,傅建英,童利民.强化安全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物品准备完善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6,10(20):67-68.
[2]何伟芳.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方法分析[J].吉林医学,2014,07(15):154-156.
[3]佘建妹,陈兰.强化细节管理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J].基层医学论坛,2017,04(20):432.
[4]曾桂玲.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290-291.
论文作者:姚钰,金春强,杜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质量论文; 物品论文; 工作论文; 医院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器械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