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德育工作中校长的引导作用论文

论学校德育工作中校长的引导作用论文

论学校德育工作中校长的引导作用

梁冠强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沙迳中心小学,广东 龙门 516850)

摘 要: 在德育工作中,发挥校长的引导作用,对于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学校德育工作中校长的引导作用,指出校长要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抓好德育工作建设;健全德育培训制度,提升教师德育素养;改革创新德育内容,丰富课外实践活动。

关键词: 校长;德育工作;引导作用;学生成长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一个好的校长能够带领一所学校走向正确发展的轨道,学生能在校长、教师的引领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德育起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因此,校长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更好地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创新德育工作手段,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抓好德育工作建设

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高领导人”,在德育工作的规范和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校长应当沉下身去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抓好各项德育工作的建设。首先,应当完善德育工作理念。校长要遵循素质教育要求,设置德育工作目标要求,带领全体教育工作者主动开展德育,促进德育工作在校园的蓬勃发展。其次,应当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德育工作队伍是影响德育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校长可以建立“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的自上而下的德育工作队伍,发挥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促使德育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最后,应当创建德育环境。环境是学校的软实力,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校长可以创设“班级+校园+家庭”的多重德育环境,让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德育文化环境中。校长应当带头组织学生开展“爱劳动”“讲文明”“有孝心”等不同主题的班级活动,并增加班级活动次数(一周至少举办一次班级活动),以促使学生稳步提升思想道德品质。校长应当积极打造校园德育环境,带头创建以德育为主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德育宣传栏”“德育广播”“德育活动”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提升道德水准。此外,校长还应当拓展德育工作范围,适时指导家庭德育建设。例如,利用QQ、微信、校园网、家长会等多种方式,让家长了解更多的德育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现在,三个女人牵着牛来了。站在地头上,满目风景,心中萧然。这是二十世纪末叶,北乡人突然魔障了。像葫芦一般吸附在子贡湖周遭的村民,将种地视为梦魇。诅咒,逃离,掮着行李卷,被外出打工的浪潮裹挟着,南下北上,毛蛤似的滚入城市无边的滩涂。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端木村人的庄稼,越来越难下籽了。[1]12

二、健全德育培训制度,提升教师德育素养

教师处于德育工作的一线位置,他们的德育素养和工作方式直接影响着德育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量,校长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德育素养。首先,应当加强培训力度。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之一,教师的思想品德素养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极大的引导作用。因此,校长应当加大培训力度,促使教师接受先进的德育理念并充分践行,进而增强德育工作效果。例如,在传统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指责、批评学生,不但影响了师生关系,而且影响了德育工作效果。因此,校长要让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柔性化的策略关注、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观念,循循善诱,促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应当建立常态化的学习培训制度。校长建立健全激励制度,能促使教师由“被动学”转变为“自愿学”。而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学,则需要校长建立系统的激励制度,才能避免一些教师“应付了事”的问题。校长要发挥监督作用,建立科学的德育培训考核机制,积极表扬自觉学习者,让教师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促使德育培训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最后,应当建立立体化的学习培训制度。校长要做好课后学习、集中学习、短期学习、脱产培训、岗前培训等多种学习培训工作,在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培训成果方面提出“硬性”指标,并运用名师讲课、教学比拼、知识竞赛等多种载体优化学习培训方式,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学习培训。此外,校长还应当在健全监督机制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严抓培训学习的落实,建立通报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以更好地鞭策后进,激励先进,促使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实现常态化。

三、改革创新德育内容,丰富课外实践活动

只有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实现德育工作的效果。校长在德育工作中应当改革创新工作内容,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主动践行德育内容。目前,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比较多,校长要结合本校实际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应当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效果。当前,一些学校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往往都是“重在参与”,只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结果,没有进一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优化。因此,校长应当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之后,组织教师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后续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写出活动感想,合理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表扬积极主动的学生,劝导消极被动的学生,形成人人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活动效果,为充实和丰富德育活动内容提供保障。

总之,校长在德育工作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因此,校长只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头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完善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德育活动内涵,才能使德育工作得到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对党忠诚,夯实道德力基础,首先要不忘初心,忠诚于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汲取理想信念的精神营养、真理力量、精神支柱,以之为“金钥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参考文献:

[1]张聪.德育领导力:校长的核心素养——以校长领导力提升学校德育品质——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附属小学校长于伟[J].中国德育,2016(13).

[2]隗永博.校长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教育,2008(09).

中图分类号: G621;G62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3561(2019)12-0011-01

作者简介: 梁冠强(1973-),男,广东龙门人,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研究。

标签:;  ;  ;  ;  ;  

论学校德育工作中校长的引导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