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委员会成立初期的几项重要任务_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浅谈审计委员会成立初期的几项重要任务_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审计署成立初期几项重要工作的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署论文,几项论文,初期论文,重要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2年12月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审计署正式成立。30年来,审计工作大体经历了边组建边工作、抓重点打基础、审计法施行以来全面发展几个阶段,在维护财经法纪,推进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审计署成立初期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解放思想,放手试验,努力探索中国的审计路子。现就经历的几项重要工作做一简要回顾。

对中央部门第一次进行审计检查,提出整顿预算外收入和“小金库”,建立内部审计

1983年11月,我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调审计署工作。17日到租住于北京西郊装甲兵招待所的署机关报到的第二天,要我参加署党组会议,研究检查地矿部、煤炭部滥发实物和补贴问题的材料,拟在国务院各部部长会上作汇报。于明涛审计长指定我负责于次日写出汇报稿,要实事求是反映查出的主要问题及其严重性,并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的建议。

对两个部的检查,是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由审计署会同有关部门派人组成两个组分别进行的,于10月19日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都写有详细的检查材料。我在两位同志的协助下,对这些材料进行了仔细研究,加以归纳、梳理、精练,按要求写出了初稿。初稿经几位署领导阅后,21日、26日党组召开了两次扩大会议进行讨论,重点研究了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查出的问题涉及知识分子政策、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和老干部活动经费等政策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当时并无法规依据,因此反复进行斟酌。会后,根据讨论的意见做了认真修改。为严肃慎重,署领导于27日、29日先后向中央纪委书记韩光、国务委员王丙乾作了汇报,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分别征求了两个部的意见。之后,12月1日、3日在署办公会上再次进行研究,决定修改后写出正式报告上报国务院。

《关于检查地矿部、煤炭部滥发实物和补贴问题的报告》是12月7日上送的。除报告了检查核实的主要问题和六条处理意见外,提出应制定一个知识分子困难补助统一的发放范围和标准;对各部门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和“小金库”普遍进行一次整顿,加强监督管理;离休老干部逐渐增多,应适当增加活动经费;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确有必要在一些部门单位及早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以起到监督、制约作用等建议。这是第一次向国务院提出建立内审机构的报告,以后国务院的一些部门和大型企业开始进行了组建。

积极组织进行审计试点,摸索经验,提出审计工作要违纪审计、效益审计两手抓

审计制度实行之初,人们对什么是审计,应当审什么,怎么审,都不甚了了,审计人员也没有实践经验。在此情况下,审计署成立之初,在积极抓审计机关组建的同时,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专案审计任务,一是组织力量进行审计试点,以取得实践经验。在推动地方审计局进行试审的同时,审计署主要对天津铁厂、淮海水泥厂、监利县品公司和北京双桥农场进行了试审。根据署的安排,我参加听取了四个审计组的汇报,研阅了写出的详细材料,后在祁田副审计长的主持下,撰写了《关于天津铁厂、淮海水泥厂等四单位试审情况的报告》,于1984年3月3日上报国务院。

对天津铁厂的试审,查出该厂长期亏损,11年投资4.7亿元,亏损达2.3亿元,原因是劳动生产率低,经营管理混乱,损失浪费大,以及铁路运输不合理、社会负担重。针对查出的问题,审计组同该厂研究提出了扭亏为盈的措施,同时提出天津市应加强领导、搞好企业整顿,冶金和铁道部门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淮海水泥厂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试审中查出该厂基建投资将超概算7400万元,重点查明了超概算的主要原因。对湖北省监利县品公司试审,查明1983年1月至9月实现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95%,对造成这一严重问题的原因一一作了查证分析。试审双桥农场,主要查出该场成本不准、利润不实、包干结余资金使用管理不严等问题。试审发现,这四个单位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财经纪律松弛的严重现象。

针对上述试审情况,在向国务院的报告中提出了要认真对财会工作进行整顿,将之作为企业整顿验收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加强企业留用利润等资金的管理;要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两手抓;要尽快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等建议。

积极组织进行试审,取得实践经验,对开拓和发展审计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创办审计刊物,积极组织在报刊发表审计文章,加强审计宣传

审计机关建立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各界对审计很少了解,调入审计机关和内审机构的人员对之也不甚清楚,更缺少实践经验。正如胡乔木同志讲的,现在知道审计的人不要说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恐怕千分之一也不到。审计署成立后,国务院领导曾多次指示要加强审计宣传。

审计署成立伊始,即决定创办审计刊物,定名为《审计通讯》(1986年更名为《中国审计》)。据说这是当年第一个以审计命名的刊物。署党组指定我参与抓办刊工作。因同时要承担署的一些重要报告、文件的研究和撰写,因此主要参与了办刊宗旨、工作组织安排等的研究,并负责对拟刊出的重要文章的审核。当时确定该刊物为综合性杂志,主要面向审计人员,着重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交流审计工作经验,介绍审计专业知识,以提高读者的政策和业务水平。当时从事具体工作的只四五人,既要搞编辑、通联、组稿工作,又要联系印刷、发行单位,工作十分艰巨繁重。

经过紧张筹备,《审计通讯》于1983年12月25日出版了创刊号,印发1万份。出刊后,各方面反映很好,不少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来信,要求大力办好,收到订单1.3万份。1984年共出版了6期。1984年4月署成立政研室,要我参加室的领导工作,即很少参与办刊的具体事项。1986年我主持政研室工作后,署党组根据情况决定,将《中国审计》编辑部划归政研室,故又将办刊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1988年审计出版社成立,刊物归到了出版社。

为开展审计宣传,在创办审计刊物的同时,积极同一些报刊联系,推荐稿件,报道审计工作情况和刊出审计论文。对内蒙古物资局的审计检查、天津铁厂的审计等,都先后见诸报端。我还挤出时间,自己或同其他同志合作,写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审计监督的特点和原则》、《审计监督要为经济改革服务》、《论我国审计学的性质》等多篇文章,在《人民日报》、《理论月刊》等报刊发表。

经过大力组织开展审计宣传,审计逐步为社会各界所了解和认知,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支持。

召开第一次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审计工作,抓违纪大案和经济效益审计,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工作路子

第一次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于1984年3月11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是,检查机构组建情况,交流试审工作经验,修改《审计条例》(草稿),部署当年工作。为开好会议,1983年12月14日,署召开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15日、19日,于明涛审计长找我和参与起草会议文件的同志,就会议报告的内容、框架、主要观点等做了详细研究。随后着手起草,形成初稿。

写好文件,开好会议,重要的是要准确、全面掌握全国的实际情况。除研阅各地报来的材料外,特地组织了几个组到地方进行调研,了解前段工作情况,听取对今后工作的意见。1984年1月14日至19日,我同几位同志到石家庄市,邀请河北、山西两省审计局和部分地、市、县审计局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听取情况介绍,并简要介绍了准备向全国会议报告的大体内容,听取意见。几个组回京后都向署作了详细汇报。

1984年1月下旬,署办公会议几次对会议报告稿和《审计条例》(草稿)进行研究修改。2月7日决定,要就工作会议向国务院作正式报告,指定我主笔写出《审计署关于审计工作的汇报提纲》。初稿拟出后,署办公会议进行了两次讨论修改。汇报的主要内容有:前段工作情况,到1984年2月底,全国已建立县以上审计局1872个,占应建数的61%,已调入人员9530人,其中经过培训的约占三分之一;为摸索经验,县以上审计局对1263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试审,同时抓了违纪专案审计和参加财务大检查,发现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中,普遍存在财经纪律松弛、财务管理混乱和经济效益差的问题,重要原因是监督检查不严,加强审计监督十分必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有些省、市、区审计机关建立的还不到30%,8个省级审计局尚未开展试审,内部审计基本还未建立,审计法规尚未制定,审计规章制度没有建立,许多审计机关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办公用房、设备极为困难。1984年的工作,以整党为动力,完成各级审计机关的组建任务;积极开展审计监督,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财政经济状况、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作出贡献,重点抓违反财经纪律的大案要案,进行经济效益审计,逐步建立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经常性审计制度;建立审计法规,起草的《审计条例》拟在会上讨论修改后报送国务院审定颁发试行,使开展审计工作有所遵循,审计机关要加强基础建设,建立规章制度;要总结我国的经验,借鉴外国的经验,加强审计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工作路子;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有关大专院校开设审计专业,为今后审计工作发展培养人才;积极准备力量对利用外资的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汇报还就省以下,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关系,审计机关的编制和经费,尽快建立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等问题作了请示。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开幕后,先用了三天时间交流试审工作经验。3月13日,审计署领导向国务院常务会议作了汇报,国务院领导作了重要指示,表示基本同意,对开展审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并决定由王丙乾同志代表国务院到会上讲话。

汇报的当日下午,祁田副审计长向我和会议文件组的同志作了详细传达,第二天于明涛同志主持研究了为王丙乾起草讲话的内容。讲话稿拟好后立即送给了王丙乾同志。

3月17日举行大会,姚依林、李鹏副总理到会,中纪委书记韩光同志作了讲话,王丙乾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前段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提出了要求。姚依林同志讲话,要求对前面的两个讲话作广泛传达。与会同志对讲话进行了热烈、认真地讨论,一致反映,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鼓舞了干劲,收获很大。3月23日,于明涛同志作了会议总结。

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对推动我国审计工作的开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次参加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大会,借鉴外国的经验,介绍我国的经验,扩大我国审计的影响

审计署成立后,积极开展国际审计领域活动。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派出中国审计代表团,参加了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第三届大会和第二次国际研讨会。王宸生副审计长为代表团团长,于明涛同志为代表团顾问,我为成员之一。这是我国第一次参加该组织的大会。赴会前认真做了准备,并指定我起草了代表团团长在大会上的发言稿。5月6日还请外交部的同志就日本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中日两国关系进行了介绍。

亚洲组织大会于5月15日至22日在日本东京召开,有亚洲、大洋洲的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20个会员国的代表团参加,美国、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等7个国家、地区和组织派观察员列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加强对公共部门和公共企业的审计监督,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发挥内部审计和其他审计力量的作用,保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工作等问题,最后发表了《东京宣言》。会议还通过了亚洲组织除亚洲国家外还包括大洋洲的一些国家,推荐中国为该组织审计委员会委员等事项。

中国审计代表团本着积极主动,求同存异,广交朋友,扩大影响的精神,积极参加了会议活动。5月15日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我代表团团长作了发言,介绍了我国审计工作概况,是在全体会上介绍本国审计工作情况的唯一国家。在分题讨论时,我代表团都就有关议题发表了意见。通过发言,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审计工作的方针、任务和工作情况,阐述了我们的观点。这是第一次向亚洲、大洋洲各国审计机关领导人介绍我国的审计工作,引起了许多国家代表的关注。澳大利亚、缅甸、科威特、巴基斯坦等国代表团都表示对我代表团的发言感兴趣,主动向我索要材料。科威特代表团在发言中讲,我们这才了解到,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审计。亚洲组织秘书长、马来西亚审计长在发言中表示,非常赞成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在大学设立审计专业的意见,同意在国际领域进行审计人员培训和交流与合作的意见。我代表团还在会外同日本、泰国、印度等多国代表团进行了广泛接触,交流情况,增进相互了解。

通过参加东京会议,我代表团感触较深的有:审计工作在各国很受重视,在政界、财界和社会上都有很大影响;许多国家除继续进行财务审计外,正积极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我国应加强这项工作;必须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并保证不断有大批经过训练的人员进入审计队伍,以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应积极开展国际审计领域中的交流活动,借鉴外国的经验,介绍我国的经验,扩大我国审计的影响,起到我们应起的作用。

我代表团回国后对参加东京会议进行了总结,并责成我写出《审计署关于中国审计代表团出席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第三届大会和第二次国际研讨会的报告》,于6月5日上报了国务院。

探索和推行厂长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在传统审计中,审计的对象是部门和单位,而我国实行的厂长经济责任审计是以企业领导人员为对象。这是审计工作的一个创新。

审计机关建立之初,审计署大力倡导放手试验,积极探索中国的审计路子。1985年,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吉林省的辽源市等实行了厂长调离工作时,必须经审计机关对其任职期间企业的盈亏是否真实,财务收支是否合规合法进行审计评价的办法。这是当时经济改革中的一个有益探索。在收阅到这方面的材料后,署政研室编发《审计动态》,进行了介绍推广。

1985年12月29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是审计署成立后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会议。会前经署多次讨论研究,写出了向国务院的汇报提纲。30日,我随吕培俭审计长向姚依林、田纪云副总理作汇报。实行厂长离任审计作为努力探索审计工作路子、积累了一些经验的一个内容。姚依林同志指出:“厂长调动时进行审计,这个探索很重要,是一个重要的探索。我们的厂长一调一退,前边的事统统不管了,没事了,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这样。”对这项审计给予了充分肯定。审计工作会议上传达了领导的指示,并对这项工作做了部署。

1986年6月20日,吕培俭同志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时讲到,目前有12个省、自治区在不同范围内实行了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考核厂长的经济责任,成为落实厂长负责制的一项有力措施。

1986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中规定,“厂长离任前,企业主管机关(或会同干部主管部门)可以提请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1986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指出,今年1月至9月,已有16个省、市、区共对599个厂长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可以促进厂长增强责任感和执行财经制度的观念,有利于全面地考核干部的实绩。将厂长经济责任审计同考核干部,加强干部管理相联系。1986年12月31日审计署发出了《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这项审计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

经过几年的实践,这项审计逐步发展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形成了制度和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成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

审计署成立初期对审计工作的探索、开拓的实践,为中国审计工作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打下了基础。了解历史才能正确把握现实和预见未来。审计署成立初期的这段史实很值得我们回顾和认知。

标签:;  ;  ;  ;  ;  ;  ;  

浅谈审计委员会成立初期的几项重要任务_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