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的实践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论文,共同发展论文,看多论文,所有制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联系浙江改革开放20年经济发展的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央的这一论断和决策是符合实际的,是正确的。
一、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
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省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工业很不发达。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78—1997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6%,比全国平均增长率高出3.9个百分点。1997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00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1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3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684元,均居全国前列。这些成就的取得,首先是由于国有经济获得了发展。其次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从80年代开始,依据邓小平理论,从浙江国有经济底子薄、国家投资比较少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鼓励探索,不搞争论,大胆实践,在积极发展国有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城乡集体经济,鼓励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经济,逐步形成了所有制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经济运行市场化的格局。
把这些年来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的有效政策促进了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多轮驱动”办工业。80年代初,我们抓住改革传统计划体制和市场供不应求的有利时机,鼓励乡镇集体、个体、私营、联户、股份合作制企业一起上,大力发展以“轻、小、集、加”为特征的乡镇工业,加快工业化步伐,使浙江从一个工业相对落后的省份,发展成为工业比较发达的省份。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浙江工业总体规模已跃居全国第4位,其中,乡镇工业在全省工业中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三”。 二是多条途径兴“三产”。我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个体工商户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兴办各类专业市场。专业市场发展呈现出起步早、数量多、种类齐、功能强的特点,是全省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到1997年,全省已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488个,成交额达到2798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319个。个体、 私营经济还经营着全省90%以上的商业零售、饮食和服务网点,成了这些行业的主力军。三是多种形式转机制。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经营机制和管理上的优势,并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灵活多样的企业经营机制,使一大批企业依靠机制优势,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迅速抢占市场,扩大经营规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城乡居民成为新的重要投资主体;并通过直接的独资、股份、合伙投资以及间接的金融投资等多种形式,对第二、第三产业等各个领域的投入大量增加,成为增量投入的重要来源,大大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1985年的102.2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1695 亿元,其中集体和城乡居民投资从1985年的62.7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783 亿元。这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行为的多样化,不仅促进了浙江工业的快速增长,而且也加快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给浙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浙江2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功能、适应范围不同,各自有相对应的优势领域,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功能,才能把各种生产要素最有效地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就不可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在经济总量上从经济小省跃居于全国前列的重要内在动力,就是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上起步较早,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方面营造了一定的先发性优势。
二、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过程中,从现象上看,有一个重要特征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比重下降,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逐年上升,两者的关系似乎是此消彼长,互相排斥。但事实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壮大了总体经济实力,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两者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存共荣,互相促进,协同发展。从浙江来看,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国有经济在产品、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国有经济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等方面提供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崛起,也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浙江国有经济基础薄弱,今后国有经济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要注意加强引导,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国有经济改革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改组提供了较为有利的环境。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逐步改变了过去“拾遗补缺”的地位,初步形成了与国有经济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格局,使国有经济可以实行战略性转移,集中力量,加强重点,使更多的国有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向重点骨干国有大企业、大集团集中,有力地促进了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近20年,浙江的能源、运输、邮电等基础产业的国有投资大量增加,累计达1148亿元,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40倍左右。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模式和途径。股份合作制就是我省温州、台州地区农民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过程中,为了既解决投资能力有限、又避免合伙经营的不稳定性而自发创造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这种集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于一体的企业组织形式随后被广泛引入到国有中小企业,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被证明是公有制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目前,全省已有50%以上的国有企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等形式的改革。从股份制改革的实践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给国有企业带来市场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客观上加快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促进了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并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为国有企业深化内部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兴起,还使我省积累了比较丰裕的民间资金,为国有企业吸收内部职工持股、其他自然人参股以及社会法人入股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和下岗职工安置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随着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近年来,下岗、失业人员明显增多。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我省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国有单位安置下岗职工的压力。去年,我省重新安置就业的8.8万名下岗职工中,个体、 私营企业安置了4万余人,约占总数的50%。 非公有制经济发达的温州市,城镇居民几乎没有下岗的观念,人们已把失业问题看作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台州市从80年代开始,就已彻底改变城镇居民就业单纯依靠国有单位的状况,1997年底该市市区登记失业率仅为1.2%, 为全省最低水平。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中的这种重要作用,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持。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政府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了财力保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非公有制经济上交税收的比重逐步提高,1997年已占浙江全省财政收入的1/4左右。温州市1978年全市的财政收入仅1.4 亿元,省财政当年补贴294万元。到1997年,全市财政收入则达38.7 亿元,其中上交省和中央13.5亿元。对于财政收入状况的这种巨大改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功不可没。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使税源有较大增加,税源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减轻了财政对国有经济的依赖程度,也使财政有条件增加对国有企业的支持。这几年,在确保上交中央财政的前提下,我们按照“抓大放小”的思路,对列为重点扶持的国有骨干企业通过先征后返等形式适当调低了上交税收的负担,充实了部分企业的资本金,并加大了对技术改造支持的力度,使国有企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增强。
实践证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重要内容,对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环境中都能不断得到壮大和提高,都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扬其长,共同发展。
三、 在相互促进和平等竞争中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从我们浙江的实际来看,虽然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但我们的思想观念还有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地方,各种所有制经济布局仍然不够合理,所有制结构仍然有较大的调整余地和空间,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进一步加大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力度。
(一)按照多种所有制经济“一盘棋”的原则,加快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的总体布局。抓住当前国内市场供给充足,物价稳定的有利时机,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增强国有资本的增值功能、导向功能和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功能为目标,注重国有经济质的提高,对国有经济布局实行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促使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性产业领域向战略性、基础性和高科技产业领域集中,从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集中,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以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二)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从整体上搞活搞好国有经济。进一步加大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力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着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相匹配的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打破所有制、地区、行业界限,以资产为纽带,推动“强强联合”,促进国有资产优化重组。鼓励具有优势的中央和外省市各类企业参股、控股甚至兼并我省的国有企业。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对非国有经济的股权比例不作限制,鼓励、吸收职工入股。通过企业改制,调整我省国有经济分布结构,形成有利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体制基础。
(三)鼓励劳动群众走联合和合作发展的道路,积极探索集体所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以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深化城乡集体企业改革,鼓励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参股,实现企业产权主体明晰化、多元化,并鼓励企业经营者和技术骨干积极持股;继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把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新体制有机结合起来,完善能代表乡村农民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鼓励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尤其是提倡发展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和各类专业合作社,引导劳动群众通过资本联合和劳动合作走上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个体、私营经济,在总的指导思想上,要从过去单纯注重量的扩张,转向质和量并举,在质的提高中发展;从过去不同程度的盲目发展,转向在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基础上的有序健康发展。消除对个体、私营经济在政策上的歧视和限制,实行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引导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外引内联,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向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方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起步较晚的地区,要进一步放宽政策,促进其发展。对利用外资的重要性要进行再认识,真正把它作为提高产业层次,再创产业优势的一项重点来抓。进一步解放思想,花大力气改善软环境,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外商投资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更多地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嫁接改造,使我省“三资”企业发展有较大突破。
(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根据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各种所有制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在观念上、政策上彻底摒弃“成分论”,逐步形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平等竞争、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提高。在鼓励、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发展,加强法制,引导各种所有制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标签:所有制论文; 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国企论文; 国有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