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地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策略研究
张 帆,付 斌,吕艳梅,刘立红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摘 要] 信息化是京津冀地区地方博物馆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地方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地方博物馆的现状,分析地方博物馆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以及地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阐述了完善地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建议和对策,展望了地方博物馆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 京津冀;信息化;博物馆
0 引 言
地方博物馆为地方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不仅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文化遗产管理保护方式,还有利于保护那些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地方博物馆有必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为地方文化遗产的信息化保护和传承提供技术平台。
1 京津冀地区地方博物馆的现状
我国的博物馆的真正兴起于20世纪初期,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张謇先生创立了南通博物苑,完全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国博物馆从无到有的历史。自此到现在,全国千余家大小博物馆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也支持着新中国的文化事业迈向新世纪的辉煌。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1届会议上通过国际相关人士的讨论以文字章程的形式明确指出:博物馆的功能不应该以任何营利活动为目的,而是一个能够服务于社会和当地文化事业发展的永久性公开机构,它的责任是妥善收藏和保存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人类自身以及周边环境变迁的见证物,并且以此作为自身的职责,便于这些史实、文物进行展出,针对公众开放,提供相应的鉴赏、研究、学习的机会。
从局部区域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地区都有特定的标志,标志的产生都离不开城市的核心文化,城市的文化伴随着该地区的兴衰过往,具有独特的魅力。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文化的矛盾越发突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虽然政府已按“保文、复古、建新”的方针,启动实施了一些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建设项目,目前已初具规模,但在开发建设中也对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京津冀地区历史悠久,因地理位置特殊,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沉淀,该区域拥有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目前,地方博物馆的信息化保护能力较省级博物馆还有很大差距,能够很好地保存文字、图像、声音类馆藏物品,但是视频类馆藏物品因缺少摄影等技术人才,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记录馆藏物品的信息还面临很多困难。
民间文化艺术形态是勤劳的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总结,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后产生的,是弥足珍贵的宝藏,是历史的遗迹,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地方博物馆作为地方文化的核心之一,是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伞,提升地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能力在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京津冀地区地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变更,民间传统文化时过境迁,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但总是由于一些无法抗拒和未知的外界因素导致一些文化遗产消亡。“文化”有多种释义,它是时代的产物,有了文化的存在,后人才有考究的依据,它代表了时代的特征、时代的艺术、时代的存在。
在现代文化中,传媒手段的发展推动了大众文化不断前进,人们对于文化的审美更趋向于现代与时尚而逐渐忽略了传统的意义。在年轻人的思想中,传统文化逐渐萎缩与边缘化,青少年是祖国的栋梁,地方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一些地区已有自己的地方博物馆,其藏品基本以民间艺术品为主,一方面是地理位置的关系,一方面随着老前辈的逐渐离世,加上民间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习俗,导致一些传统文化后继无人,让那些蕴含劳动人民生活体验的手工技艺、代表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民间表演艺术,还没来得及保存就已经消失,从而不利于开展资料收集工作。同时,地方博物馆受条件限制,对文字或声像类文化遗产的保管欠妥,对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有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地方博物馆的服务管理模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保存没有推动作用,反而会限制地方博物馆的发展,因此,地方博物馆必须改革,必须向数字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尽快完善地方博物馆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馆藏文化遗产数据库,完善馆藏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地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迫切任务。地方博物馆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资料共享后,可以更便捷、快速传播地方文化遗产资料,让更多人了解地方传统文化,喜欢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喷混植生是快速生态治理岩石边坡的一个新技术,为了更好地运用推广喷混植生技术,必须对该项技术的材料、工艺、方法及设备等编制地方或国家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使这项技术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轨道,从而保证施工技术质量和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对施工材料、工艺、方法以及设备纳入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最终使喷混植生技术成为石质边坡环境生态修复的一项标准化技术,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
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5年制高职护理班中的2个班学生(简称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1班护生(65人)作为对照组,将2班护生(62人)作为试验组,两组护生均为女生,年龄18岁~20岁,入学方式均为省招办统一录取,学校分班采取随机方式,两组护生入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京津冀地区地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首先要了解民间艺术、尊重民间艺人,为建立民间艺术档案奠定坚实的基础。民间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依靠地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很难完成民间艺术的搜集、保存、建立数字化档案等工作,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大众的配合。所以建立京津冀地区民间艺术数字化档案,要响应政府号召,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全民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工作。
3 完善京津冀地区地方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建议
2.年轻人形成正确消费心理之后,也会对家庭产生重要影响。当年轻人懂得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时,便是正确消费观的养成前提,不再盲目攀比,家庭就能够省去许多不必要的经济开支,降低多余资源的费用支出。同时,年轻人社交广泛,可以带动周边朋友共同形成合理消费的正确观念。
京津冀地区地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环节众多,每个环节的工作和内容都有所不同,因此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专门的负责人,是顺利开展地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保障。在这些环节中,民间艺术档案的搜集、保管及建立数字化档案在整个管理流程中尤为重要,对推进京津冀地区地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悠久,民间艺术种类也各式各样,对其进行数字化工程巨大。此外,民间艺术多数是以传承人的形式存在,图像、影像、文字相对较少,对这类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的难度势必会更大。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博物馆的作用,将民间艺术信息化管理,为数字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京津冀地区的地方博物馆可以建立信息化共享,为传播京津冀地区的民间艺术奠定基础。因此,地方博物馆的信息化管理在民间艺术资料管理中是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科技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与目的。从最初的纸质书籍,到后来的互联网,又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人们获取文化信息资源的途径越来越便捷,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借助手机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信息需求,从而对地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博物馆必须加快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尤其对于文化遗产档案,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延长它们的寿命甚至实现永久保存,对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她年纪已经大了,体态的苍老显而易见,每当黄昏时刻拖动着那肥胖的身躯去楼道散步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的体力已远远不如从前,活蹦乱跳已不能了。
根据上述的建议,地方博物馆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地方博物馆可以借助扫描技术、文字识别系统、照相机等设备把搜集到的民间艺术品、纸质文化遗产建档。具体来说,工作人员首先通过扫描将纸质文献变成图像形式,然后利用文字识别系统识别图片上的文字并还原成文字,之后再进行排版、编辑等工作。第二,针对传统表演、民间技艺、礼仪民俗、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古代建筑和历史遗迹,地方博物馆可以借助摄影、摄像设备以纪录片的形式保存成音像档案,还可以把它们转化为数字化格式在磁盘中永久保存。第三,由于建立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数据库非常烦琐,工作人员要细心、耐心地将所有的数字档案进行整理、分类、编目,逐渐完善地区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同时上传到互联网。
4 未来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京津冀地区地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提升地方博物馆的综合服务能力,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从长远来看,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未来博物馆雏形应该由藏品日常维护、仓库存储文物管理、周密的安保系统、图片及文献的入档管理工作、博物馆官方网站的维护与运营、详尽而容易识别的馆内导览展示系统、独立的博物馆官方媒体服务、精细化的藏品文化学术研究群体、博物馆日常工作统筹安排办公管理、藏品相关的历史与文化教育等部门相互协作,才能形成文化生态链条。当然,未来的博物馆也应该根据自身日常营运的需求对上述系统部门进行适当调整,办出自己的特色,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突出特色管理,以馆藏基础信息库为核心内容,利用未来大数据和网络虚拟化的现实特点创建知识化的虚拟和现实平台,制定出阶段性目标,稳固发展。所以,地方博物馆应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同时加强资料研究工作,与传承人多探讨,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切实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项顼.走出库房面向大众——信息化共享视角下的地方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的几点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5).
[2]冯甲策.博物馆信息化架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化,2018(2).
[3]于奇赫.浅议中国博物馆藏品的在线数据库建设[J].博物馆研究,2017(1).
[4]罗宁,孙成智.博物馆信息化管理转型期运行模式之我见[J].中国博物馆,2005(1).
[5]徐丹丹.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
[6]王瑛.大数据时代下的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5(8).
[7]周泉.信息化形势下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策略[J].丝绸之路,2015(18).
doi: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8.078
[中图分类号] G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19)08-0175-02
[收稿日期] 2019-03-07
[基金项目] 河北省科技计划自筹资金项目(16455802);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HB18-YB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