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论文_叶明锋

也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论文_叶明锋

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小学 266316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一种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赏识教育。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地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无非就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这一个字上。其实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父母对子女是如此,教师对学生也应如此,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赏识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自尊心较强,他们往往要求独立自主,而不喜欢别人的管教。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他们,多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赏识,让学生树立自信。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肯定,老师的一句“你能行”,就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的阳光。日久天长,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将老师“你能行”的信息,内化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因此,我们要经常肯定学生——你能行。

当代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和他的女儿周婷婷之间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故事:婷婷刚开始做数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对了一道。如果换了别的家长或老师,也许会很失望很生气。但周弘却满怀深情地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当时婷婷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说:“爸爸,你小的时候会不会做?”“我肯定不敢做,像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婷婷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她仅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

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不言而喻,教育者的智慧体现在对学习者的百分之十,甚至于百分之一的优点的发现、夸大和欣赏。做到这一点很难,你一旦做到了这一点,便会使学生找到自信,找到聪明的感觉。说明孩子开窍了,也说明你的教育走上了正道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人类本性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事实上,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教师的赞美和赏识。得到赞美就意味着受到表扬,成为别人的榜样。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热情、期待和赏识,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都会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真切关怀,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同时对他人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这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无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批评也是一种爱

赏识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但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和惩罚,只不过主张批评要适度适时,惩罚要以不伤害学生的尊严为前提。而且,批评和惩罚应该是明确针对学生所犯的过失,如果是智力问题,就不应该用批评的方法。事实上,批评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教师和家长如能对学生提出有理有据的批评,学生完全能够接受这种爱,并产生深刻的心里体验,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看到一名学生拿起砖头要砸同学,立即上前制止,并责令男生到他的办公室。等他来到办公室,那名男生已经到了。他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敬我。”老师接着又说:“据我了解,你要打的同学在这之前欺负了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随即掏出第三块糖奖励他。这时男生哭了,主动承认了错误。这时老师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知道错了,再奖励你一次。我的糖送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老师的做法有赏识也有批评,因势利导,恰到好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是终身的,这个故事使我感到,是可以用赞美来批评教育学生的。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看来此言不假。

三、赏识和批评要有度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孩子内心非常脆弱,严厉批评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这样的孩子需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于有些孩子一味地赏识赞扬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批评惩罚更能对症下药。

无论是赏识还是批评都要有度。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讲“某某比你好”、“你不如某某”,采取这种与别人比较的批评方法,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自信甚至“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也有的家长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后,都要“真乖”、“ 真好”、“真聪明”地赞扬个不停,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也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把赏识当作宠爱,或着把批评变成体罚,这些都是有害无益的。

学习无止境,赏识无极限。希望老师走出“打是疼、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鞭子下面有人才”和此起彼伏的“你真行!”、“你真棒!”的误区,真正关爱自己的学生,让赏识教育在当代教育中显示其无穷的魅力。

论文作者:叶明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  ;  ;  ;  ;  ;  ;  ;  

也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论文_叶明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