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兴洲[1]2000年在《论我国黄金行业结构的调整与黄金市场的建立——兼论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的经营战略》文中提出我国的黄金工业是在建国初期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国家为了维护人民币的法定地位,稳定金融和物价,对黄金实施严格的管制。1957年后,我国黄金的统购统配体制开始形成并逐步得到强化。在我国黄金统收专营的体制下,黄金生产企业开采提纯后的产品必须由人民银行统收,一部分作为国家储备,其余的由人民银行专营配售给用金单位。1993年,中国黄金行业才开始进行市场导向的改革。笔者结合我国黄金行业的发展历程,根据自己多年在黄金企业的工作实践,拟从宏观入手,在探讨我国黄金行业结构调整与黄金市场建立的基础上,以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为案例,从微观的角度提出我国黄金企业的应对策略。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着重对我国黄金行业结构进行了分析。黄金行业是我国目前仅有的几个仍然实行指令性计划的封闭行业之一,是在国家政策扶植下发展起来的垄断强于竞争、开放相对滞后的企业。我国“入世”在即的形势,对黄金行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紧迫的改革要求。国际著名金矿年产金都在30吨以上,最大的国际金矿公司年产量200多吨。相比之下,我国规模最大的黄金企业年产也不过几吨,面对国际市场的强大竞争压力,国有黄金企业必须象纺织业、煤炭业那样,打破条块分割,在全行业进行资产重组,重新配置资源。首先要集中力量,组成几个年产金10吨以上的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整个黄金行业发展的“火车头”。在此基础上,以资产为纽带建立更大规模的企业集团,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联合舰队”。否则不仅不能与“狼”共舞,还会被“狼”吃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金银商品市场的需求有了一个数量级的提高,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仅金饰品用金量就增加了八倍多,需求量大于生产量一倍以上,出现了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在国家统配量上出现了供应缺口,远远不能满足用金单位的需要,再加上价格差,金银私买私卖活动频繁。我国对黄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首饰行业。80年代,我国首饰市场主要是以黄金首饰为主的单一市场。随着市场需求增大,中国首饰市场产品逐步走向多样化。到90年代中,我国黄金和珠宝市场销售逐步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促使珠宝企业的生产方式由着重追求产量扩张的粗放型,向以技术更新、提高效益为主的集约型上转变。全国自发地出现了许多珠宝首饰的专业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中国珠宝行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99年我国黄金饰品用金量达到200吨,成为世界第四大黄金消费国。然而,由于黄金原料供给的限制及饰品市场的不成熟,我国的黄金饰品加工业仍处于早期发<WP=4>展的停滞阶段。市场竞争仍停留在价格竞争为主的阶段,竞争显得尤为激烈。此外,企业还要面临来自于铂金饰品、银饰品等替代产品的竞争,以及国外知名品牌厂商、国内私有经营者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而宝石等饰品则与黄金饰品有着明显的互动互补效应。论文第二章在分析目前我国黄金行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黄金市场的必要性和新型黄金流通体系的基本思路。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给我国的黄金行业以挑战的同时也给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随着市场日趋多样化的发展,产品革新、技术革新以及营销革新成为行业中的变革驱动因素,并由此而酝酿着黄金业的新一轮发展。而这一轮发展需要黄金市场的开放以解除原材料瓶颈的束缚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传统的、带有高度计划色彩的统购统配的黄金流通体制己远远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阻碍了黄金企业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国内黄金饰品加工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黄金流通也越来越难以控制,黄金走私严重,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国际国内的诸多变化因素,迫切需要对现行黄金流通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培育和建立适合经济全球化的黄金市场。1993年初,中央银行开始改革黄金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及定价机制,我国出现了一些地方黄金交易市场 。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和原则,黄金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应当是,取消统购统配,实现市场配置黄金资源,建立市场化新型黄金流通体系。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了黄金流通体制改革的条件和可能性,即黄金货币功能正在减弱,市场机制在黄金流通领域己经有所发育,白银流通体制改革的探索也为黄金流通体制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应根据国情和现有市场环境和条件,借鉴其他国家黄金流通体制和黄金市场形成和运作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我国白银放开的经验,制定建立新型黄金流通体系。在模式上可以借鉴土耳其的作法,以建立国内黄金交易市场为主线,带动整体黄金流通体制改革,由上而下地组织和推动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利用2-5年时间,分步实施,从有形市场起步,向无形市场发展,重在建立产销关系,生成新的流通组织,建立与完善流通渠道与流通网络,引导黄金生产、加工企业适应市场,增强黄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论文第三章着重探讨了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的经营战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运作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作为我国主干黄金企业,要想谋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善于吸取国内外经济变革的新经验,实现经营战?
杜开林[2]2011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产业发展为研究视角,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按照“概述—回顾与启示—现实态势与发展路径—问题与瓶颈—战略建议”的逻辑展开研究。本文力图通过推进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中国化,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形成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的系统认识,为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论文阐明我国文化产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精神内核、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和突出的资源型特征。进而通过比较中外文化产业发展的轨迹,得到三点启示:即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发展之需要、要特色发展之需要、是促进社会和谐之需要。论文省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态势和发展路径。指出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态势是:文化安全形势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催生文化出口、西方垄断文化内容标准和企业标准、文化产业进入资本博弈时代。针对上述四种态势,提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五个路径:政策创新路径、转变发展方式路径、国际化发展路径、金融支持路径、智力支持路径。论文立足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深入分析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大问题:发展方式问题、管理体制问题、运行机制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市场结构问题、技术和人才问题,总结出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尚未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优势、传统文化消费习惯尚未转化为现代文化消费习惯、文化园区的培育和孵化尚未形成一体化市场。论文最后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的五大战略和四条建议。五大战略,即创意优势战略、复合型资源整合战略、文化企业发展战略、产业“走出去”战略、城市群辐射战略;四点建议,即对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条款的修改建议、对进一步深化出版发行企业体制改革的建议、对解决文艺团体改制后发展出路问题的建议、对规范艺术品(古玩)市场经营管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论我国黄金行业结构的调整与黄金市场的建立——兼论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的经营战略[D]. 康兴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0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杜开林. 南京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