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银 詹祯圭 桂良友
九江市水文局 江西九江 330300
摘要:应急处理处置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建立和完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警系统,这样不仅在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更加规范,还使开展善后处理工作更加方便。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应急监测的要求、原则以及方法,并提出了做好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对策。希望能给我国应急监测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作用
前言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严重制约了社会发展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必须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人民群众以及环境带来的危害,这就需要我们采用有效的处理措施和方法。经过实践证明,应急处理处置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建立和完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警系统,这样不仅在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更加规范,还使开展善后处理工作更加方便。
1.当前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应急监测规范缺少统一的标准。在遇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需要进行分析、采样以及布点等应急监测工作时,只能参照以往的工作经验和监测规范。但是突发性环境污染比较特殊,目前的监测规范只是针对工业污染源监测和质量常规监测方面的,在应急监测中套用此项监测规范,严重缺乏准确性、规范性以及科学合理性。
1.2应急监测往往过分依靠临场发挥,缺乏完备的运转体系,各方面行动难以协调开展,技术力量以及人力和物力无法及时到位,大幅度影响了应急监测的准确性,从而使应急监测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
1.3应急监测经费严重缺乏。在我国应急监测工作中,必须有相应的快速监测仪器、通讯设备以及交通工具,才能做到快又准,这就涉及到大量的经费问题。目前,各监测站自行购置会用装备和仪器难度较大,没有设置专项的应急监测经费,监测经费极度有限。
1.4加强重视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的能力。在我国应急监测工作中,大部分人员都是从事工业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兼职,来时又缺少相关的培训,所以在应急监测方面的经验尚浅,从而对应急监测的响应能力有了大幅度影响。
1.5近年来,虽然各地方逐渐重视了应急监测工作,但还是比较缺乏应急监测技术储备,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相应的处置技术、综合评价分析以及监测方法等。
1.6在进行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要尽量在短时间内判断出物质的污染范围、浓度、理化特性以及种类等,可能危害的程度,并需要监测人员运用小型简易的检测装置或仪器,来正确的处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及制定恢复措施。然而,目前各级监测站尤其是区级监测站,检测时间不够迅速,很难达到上述的要求。
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处置对应急监测的要求
2.1及时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危害严重,发生突然,形式多样,分秒的延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灾难。因此,应急监测工作人员,要及时出具应急监测数据,分析事故发展的情况,为事故的处理和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2.2准确性
为了可以给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效的可靠依据,应急监测人员的监测数据必须要快速明确,对事故的特征能够准确的进行表达。
2.3代表性
要想在整个事故的影响范围内,缺点应急监测人员,是不可能做到的。由于事故的复杂性,应急监测人员不仅要保证做到监测数据少而精,还要选取监测有代表性的点位,既能保证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性,还能准确表征事故特征。
3.开展应急监测的原则
3.1时间尺度的把握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恢复以及发展过程中,要保证应急监测工作的快速、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空间范围的把握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状态和危害区域,在不同气象条件和不同源强下均不相同,由于环境污染事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必须有效掌握事故污染的空间范围。
3.3监测仪器的选取
不仅要满足随时随地监测现场的要求,选用易于携带、稳定性好、试剂用量少且轻便的监测器材,还要选用不需要分析测量和特殊采样测量、可用电池或不需要电源供电的仪器。
4.开展应急监测的方法
4.1确定监测因子
为了能确定污染因子,就需要在获取充足的现场资料基础上,有效分析充足的数据库资源。
4.2精密正确的布点
通过气象因素来判定风速和风向,由于影响范围存在不可知性,因此,需要在距离事故点较近的位置进行精确布点,安排应急监测仪器,并以此来判断污染物的扩散范围、方向以及浓度。
4.3跟踪监测
要跟踪监测事故期间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因为环境污染影响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发周边和环境的安全性。
4.4发布监测信息
全国人民群众和地方政府都迫切希望了解,污染事故发生后的情况。为了安定人民生活、稳定事故局势,应采取正规的方式,准确发布对事故的监测信息和数据。
5.做好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对策
5.1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制定应急监测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制定应急监测预案,为了快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响应,事先制定应急预案,确定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应急响应的对象、方式、时间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并要求一线人员和监测人员及时掌握应急作业的文件,包括分工、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现场情况报告等详细文件。
5.2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补充完备应急监测装备和仪器
直接读取和快速响应就是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的优点。通过简单的操作方法,对污染区域和浓度分布进行快速的确定,为处理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依据。应急监测能力的建设不仅包括监测方法、应急通信设备以及防护装备、工具等技术储备,还要满足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的要求。
5.3为突发情况提供可靠依据
详细标记安全隐患的重大事故或可能造成污染事故源,其中包括企业概况、周围敏感点人口分布、总图布置以及储存物资的状态和容量、地理环境、化学名称等信息。这样在掌握了数据源信息后,不仅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方案,也为监测仪器准备提供了依据。若在此处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就可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立即了解可能泄漏的污染物种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应急处理的效率。
5.4主动开展应急演练,积极参加应急监测培训
为了更好的全面掌握应急监测技术,就必须要通过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这样不仅可以使应急监测人员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程序,还可以掌握应急监测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率。而且能够切实提高急监测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并清楚了解工作失误的后果,从而增长应急监测处理经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有效开展应急监测工作,不仅可以及时判断出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浓度以及种类,还为控制污染危害的漫延赢得了宝贵时间,并且为处理污染事故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詹爱国,李红涛.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5.
[2]张云龙.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特点及应急监测方法浅析[J].长三角,2010(8).
[3]姚君,曹璐璐.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9).
[4]赵文喜,陈素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监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21(04):130-135.
[5]阮志华.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J].环境工程,2014,20(S1):131-135.
论文作者:王翠银,詹祯圭,桂良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突发性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事故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发生论文; 快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