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行业不断发展下,人们也逐渐重视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部分。在土建工程的施工中,其工程施工质量作为工程基础部分,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然而在土建工程的施工中,难免会存在着软土地基的施工问题,因为软土地基的空隙较大、含水量较高、地基承载力弱,具有较强地压缩性。所以,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造成较大危害。下面就对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进行分析,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建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的飞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建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大范围地展开,在与生活相关的道路、水利以及房屋等方面的土建工程都在不断的进行着改建、拓建。本文主要以软土地基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处理进行阐述。
1 加强处理软土地基的意义
地基的稳固性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对土建工程的影响非常的大,路基的好坏与否直会直接影响土建工程的工期、工程造价及质量和安全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的相关特性,就会使得软土地基的强度低、抗剪能力差以及承载能力弱,使得软突击的上的土建工程使沉降变形、大大加强了其沉降速率,使得沉降稳定时间较长,容易使地面土建工程出现相关的差异沉降,导致外土地隆起,使得桥梁、道路以及建筑物的不稳定,影响工程质量,增加软土地施工的投入力度,将大量增加使用维护费用,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实际的软土地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地基条件、施工要求以及处理技术进行精确严格的分析研究,在严格的意义上确保软土地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进行建筑物的施工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地质勘查,详细的评价出区域、埋藏条件、该区域的物理学性质状况、工程的性质,从而找出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找到科学的依据,找到科学的处理办法。
2 加强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2.1 换填加固法
取出原有软土地基中的软土,然后补充一些强度较高、压缩性能强的材料进行填充,实际就是换填加固法。其方法主要是经过对土质互换实现了地基固化的目的,进而确保建筑物对地基的标准要求的一种方法。当然,好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也需要时刻注意在选材上要实事求是,尽量根据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材,一定要严格的执行国际的相关规定,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减少施工的相关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保证软土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换填的过程中,要按照真确的顺序进行,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一层层的填充,力求达到碾压厚度与坚固度的相关标准,大大实际的需要:当然,在进行相关的填充工作时,从而充分保证建筑物要求的地基压实程度;另外,在进行相关的勘探技术之前,要对勘探的范围进行严格详细的计算,力求勘探工作科学合理。
2.2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法是建设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针对面积较大的软土地基的加固使用更为普遍,强夯法实际就是经过对卷扬机的利用,把三吨左右的重锤起吊,进而提升至6-9米地高度,之后再把重锤向下坠落,利用重锤下落的时候对地面造成地较大冲击力,实现对地基的加固、夯实。但是,在应用强夯加固方法的时候,需按照地质情况及建筑物施工的要求,对重锤重量及其高度进行选择。运用其方法可以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且效果也是较为显著,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2.3 深层拌和技术
深层拌和技术主要是将石灰、水泥等固结材料注入软土地基中,发挥固结材料的凝聚及粘合作用,对柱体进行加固,进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以及建筑强度。通常来说,按照我国大部分软土地区的特点进行分析,深层水泥搅拌桩与深层石灰搅拌桩在深层拌合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其深层拌合急速经过采用水泥、石灰等固结的材料,使得软土不断凝聚及加固,提高其强度及其承载能力。其中,因为水泥及石灰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等性质不同,深层水泥搅拌桩较为适用淤泥,泥炭土,粉土类的软土地基施工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深层石灰搅拌桩则比较适用于难以凝结、加固的软性粘土地基的施工中。
2.4 挤密碎石桩法
振动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首先进行桩位的布置,在桩就位之后,取土成孔,填料,夯实造桩,成桩、铺设垫层,挤密碎石桩移到下一桩位。为避免出现断桩的现象,碎石量必须满足相关施工要求,不得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在沉桩中,若是遇到体积大的石头,可对其进行位移处理。
碎石挤密桩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较为显著,在加固之后,地基承载力就在原天然土的3.5 倍,并且可以大大的缩短地基固结沉降地时间。碎石挤密桩受施工场地的影响较小、工期短、成本低,可以显著的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压缩模量,具有很好地经济、社会效益。
2.5 排水法
排水法主要是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排出,可采用盲沟或是石灰浅坑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应该按照地基的面积及形态对盲沟进行挖掘,以横向盲沟及纵向盲沟为主,以有效地把软土地基中的水分顺利排出。采用盲沟进行排水的方式属于物理排水法,也可利用化学方法对软土中的水分进行排出。比如:采用生石灰吸收软土中的水分,但是其在施工中用挖一个坑,在把坑内的渗水清理干净之后,向其中填入生石灰,以达到吸收软土中的水分作用。
2.6 化学加固法
(1)搅拌桩法。利用水泥或者其他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并且利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以及固化剂进行强制搅拌,通过软土与固化剂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物化反应,从而形成坚硬拌和柱体,与原来的地层融为一体,起到复合地基的作用。
(2)灌浆胶结法。利用液压、气压以及其他电化学原理,将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各类介质的空隙之中,从而起到改善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作用。
3 加强施工管理
(1)施工进度。由于软土地基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监控。如施工过程必须严格依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每天施工高度不宜超过1.5米,必须均匀掌握混凝土建筑构件等。
(2)施工人员与设备管理。需要定期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与保养。夜间施工时,施工现场必须保证有充足照明,以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为软土地基对于工程施工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施工人员无证操作。
(3)施工监测。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做好现场相关监测工作,如每天对施工质量与安全进行巡视、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告知班组工人,并提出整改意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完善整改与等级制度,在没有排除已查出的安全隐患前必须做好充足的防护措施,如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则应停止作业,排除安全隐患后才能恢复正常施工。
4 结语: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建筑工程施工规模和速度的不断提升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规模和速度的不断提升,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也就引起了相关的部门的注意。所以在实际的土建施工过程中,详细分析软土的各方面特点并对不同工况软土地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是确保土建工程中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运用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软土地基处理,是必须且必要的,相信在实际的相关建设过程中,本文将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相关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宏坤.关于土工织物在软土地基中应用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1(15)
[2]常燕.软土地基处理常见方法[J].交通世界.2013(10)
[3]史培宇.周玉珠.韩士春.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00130-00130.
[4]邓光军.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探究[J].地球,2016(12).
论文作者:陶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土地论文; 土建论文; 地基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方法论文; 碎石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