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军霞
百色市综合规划设计院 广西省百色市 533000
摘要: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形式在技术和艺术上虽然多姿多彩,却又有着统一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宝库中独具一格。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国古建筑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独特内涵。当今的建筑设计,大量的借鉴中国古建筑,并将其元素运用在作品中。本文就中国古建筑中的各种元素进行一些试探性研究,探讨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旨在将古建筑文化更好的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使古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也促进现代建筑设计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元素;现代建筑设计;运用
在复古潮流的影响下,现代建筑师们根据国情、各民族建筑风格,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材料工艺、现代文化趋势,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本文针对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设计师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一、中国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使用现状
(一)建筑材料的改变
我国古建筑建筑材料多以木材、砖瓦为主。平面布局简洁明确、造型丰富优美、装饰色彩炫丽,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古建筑的建筑材料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森林被大量砍伐,木材逐渐变得稀缺;且木材容易腐烂、虫蛀、火灾、受潮等问题,木材逐步被钢筋混凝土所代替。但是,钢筋混凝土制作出来的建筑构件造型厚重、粗旷,无法把古建筑元素的风格造型灵活体现,致使很多中国古建筑元素逐渐消逝于历史长河中。
(二)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
随着我国人口的递增,土地变得稀缺,中国传统的平面布局形式与内容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大众的居住需要。同时,受西方建筑的影响,我国很多城市拆除了大量的原有街道建筑,整片区域进行改建、新建,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建筑风格。这些“方盒子”密集,隔绝自然、淡化人际交往;使人们难以见到阳光;污染环境,堵塞交通;使人们对原有城市失去了记忆。
二、中国古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意义
(一)全球化的影响
纵观古今中外数千年建筑历史的发展,建筑形式都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人们居住需求而发展的。当前,信息化、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的加深,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互相借鉴和融合;全球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趋于相似,这一趋势影响了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建筑创造,从而使建筑风格雷同,没有地域的差别。所以,现代的建筑师们如何根据国情、根据地域文化,利用现代技术、现代材料、现代文化,创造出“以人为本”的建筑是首要责任。
(二)传统、创新与多元化并存
中国传统建筑是世界建筑历史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建筑文化宝库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辉煌成就对创造与丰富人类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文化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及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建筑师们应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
创新不是墨守成规地抄袭拼凑,不是千篇一律的盲目照搬,也不是盲目追求新奇,异想天开;而是在符合环境、功能、安全、艺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条件下的创新,是在符合建筑科学规律条件下的创新。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理条件、文化,产生多元化的建筑形式。如何因地制宜地根据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环境、人文、经济等因素,创建多元化的建筑形式是现代建筑师们的根本职责和不断的追求。
三、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一)屋顶
屋顶是我国古建筑重要元素之一,是古建筑最具魅力的“第五立面”。我国现代建筑普遍采用这一元素。以河池市巴马县2012年廉租房为例,见下图。
本工程在立面造型上考虑现代居住者对现代建筑外观简单乏味的鄙弃,渴望回归复古的心理。力图创造新古典的建筑,从而对中国古典徽派建筑风格进行洗练,对屋面山墙采用徽派马头墙进行简化后加于应用,建筑外墙颜色配以灰白色涂料,加上一些灰色面砖和深灰线条做装饰,更加富有江南建筑的特点和韵味;使得居住者仿佛置身于幽雅、秀美的江南园林建筑中。加上外窗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推拉铝合金窗,阳台采用简易的方钢造型,给整个立面造型融入时代精神。
(二)彩绘、浮雕
传统的建筑多有雕刻、彩绘等装饰。这些装饰多采用较为广泛的题材构成,比如人物、飞禽、走兽、花草、虫鱼、诗句等等,这些题材的最大特点是利用谐音、象征或者传统、民间故事等构成,体现着不同的寓意。这些寓意都是吉祥的象征,从而突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人的祝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将这些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加以运用,不仅凸显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可以寄寓着对现代我国人们生活的美好祝福。并且这些元素也可以起到深化主旨、体现氛围、突显人文特性的作用。
(三)传统院落景观
我国传统建筑中,大多是以院落为主,配以景观。这样的院落景观,占地面积比较大,在现代的建筑中,普遍用于寺院、酒店、园林、小区景观等。例如苏州园林的植物、桥梁、亭子、房屋的互相配合,以及在其中的假山、石碑、石狮、屏风、水缸等等的设计,都具有着一定的原理,这些元素虽然无法运用到现代楼房建筑中,但是可以对整个城市的规划提供参考。并且在现代寺院、酒店等的建筑中,充分利用地形、植被与建筑的关系,更能体现现代建筑的合理性。
(四)建筑空间布局运用
我国古建筑主要以庭院式空间布局为主,由单体、围廊、围墙等组成;讲究沿中轴线坐南朝北对称布置大小不同的庭院和建筑物,烘托不同的环境氛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除了要照顾群体之间的合理化组合,还要保证每个个体都能拥有一定的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情趣和建筑物的功能,之后再按照设计师的意图将其完美的串联在一起。让建筑本身的动态空间与空间秩序,在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形成一种即拥有传统韵味,又体现现代气息的跨时代建筑艺术风格。
(五)对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建筑的吸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些文化特色相互独立,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建筑元素。广西百色田州古城,就是把民国时期的建筑和地方建筑进行深度融合的最好例子。
四、结语
建筑元素是“凝固的音符”。不同的建筑元素代表着不同的音乐音符,设计师作为唱响音乐音符的指挥者,如何唱响这些音乐音符是他们的首要责任。我国现代设计师们应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创造出符合当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建筑;让我国特有的建筑设计理念在世界面前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9.
[2]郑军.中国装饰艺术[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3]徐炯炯.传统空间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J].山西建筑,2009(03).
[4]尹青.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10
论文作者:黎军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建筑论文; 古建筑论文; 元素论文; 文化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中国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