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制度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制度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社会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至今日,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和讲话,在世界,在中国,都已是浩如烟海。然而,认真仔细地考察一下就会发现,阐述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这个全球公认的重大命题作出了诸多截然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即使是见诸联合国文书、经过各国首脑会议通过的正式文件所下的定义,也是各有所见,解读各殊,并没有多少人对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内涵,它在理论上与各学科的联系,在实践上与诸多政策的关系,做过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正因为如此,深入探讨,进一步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个关乎人类历史命运的重大课题,就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

一、对“可持续发展”的两种理解

以往,关心可持续发展,着力研究、热心倡导的多为自然科学家,其基本出发点是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统一。只重保护,不重发展,难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可以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仅限于环境、资源、生态是否可持续,而广义的理解则包括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缺少经济学和社会学以及伦理学等的研究,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形成理论层面和政策层次的依据。因而它日益引起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并投入到这个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局性课题研究中来。

可持续发展除了理论研究的客观需要外,现实的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提出了诉求。从1994年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发展到1997年席卷东南亚,波及韩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的经济危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难以回避的问题。即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外,还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关系到社会制度问题,关系到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的问题。现在摆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而且有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工业化国家日本在全球化、金融与贸易自由化的冲击下所暴露出的经济体制问题,以及世界经济第一大国——美国也存在着泡沫经济困扰的问题等等,并由此引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泡沫经济形成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问题。它促使人们思考,是否可以选择另一条人类社会发展的模式和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道路,以克服当代世界的社会经济痼疾。

二、可持续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对立的

无论是受到经济危机损害的东亚和拉美各国,还是经济长期陷于衰退的日本,都面临需求不足、供大于求、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在维持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不变的条件下,世界市场中的产品销售和资本输出均已经饱和或趋于饱和,以致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得不协议减产以维持油价。扩大需求,争夺市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以至于以预见到东亚金融危机著名于世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一再惊呼:“在一个受到需求不足持续威胁的世界里,自由市场体制是难以永远生存下去的”。“在一个没有足够需求的世界里,自由市场原则是难以运行的”。“现在应该重新认识自由市场主义,特别是全球化的兴起对人类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保留和扩大自由市场的好处”。(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217 页) 克氏正确地指出了日本已陷入“流动陷阱”而导致持续衰退,降低利率刺激消费,或者采用大规模财政赤字性公共工程的凯恩斯主义措施,都不能解决日本的经济发展问题。然而跳不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樊笼的克鲁格曼教授提出的唯一治病药方只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手段的采用是有限度和有风险的,短期的、有限度的通货膨胀解决不了长期经济停滞的重症。西方国家经历过滞胀的痛苦历史,所谓的一次退够,大量印发钞票,人为地制造通货膨胀,并不足以解决需求不振、经济衰退的问题。克氏的药方不过是对内加大对广大人民的掠夺(除非工资增长高于通货膨胀,但这又会增加生产成本,不利于市场竞争),对外加剧已经饱和的世界市场的剧烈竞争,转嫁危机而已。

应该说,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物质产品产量大大增加。可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却使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受到严酷的制约,从而使消费需求赶不上生产增长,积累起来的巨额资本也相对过剩,超过了生产投资需求,巨额的过剩资本流向投机性很大的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导致严重的泡沫经济。而泡沫总有一天是要破灭的。这是一幅没有出路的图景。

无论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严格说这只是一些原教旨主义的理论家的空想,没有一个负责的政府会允许那只“看不见的手”来指挥一切,而不采取立法和政策等措施加以限制,实施政府宏观调控的——也无论是凯恩斯主义或北欧的福利资本主义,都不能跳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对剩余价值和利润最大化的无限追求,以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的最高宗旨和目的,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过是实现利润的手段和条件,并以不侵蚀利润为限。就资本的本性而言,追求的是资本的可持续增殖,而不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资本对人民和自然资源贪得无厌的掠夺,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周期性的衰退,以及无止息的大小战争和扩军备战,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小平同志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但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根本原因就在于存在着制度障碍,存在着植根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霸权主义。

应该说,人类物质的和文化的需要总是在不断增长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需求的增长是无限的。然而这种基本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增长是逐步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健康状况的改善和预期寿命的延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等,逐步增长的,这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需求的增长受到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制约,而不可能按照资本市场的需要,盲目地、过快地刺激起需求,促进其增长。还要看到,并不是一切“需求”对人类都是有益的。鼓励声色犬马之好并不有利于人民的健康生活;毒品生产、色情行业、武器买卖也可以扩大需求,但这决非社会之福。通过各种金融衍生物和房地产投机,只能产生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灭,将造成更大的需求萎缩。即使是正常的合理消费,也受到资源环境约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也会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而不能持续。美国以世界 4%的人口,耗费了全球能源供应的35-40%,这是以非洲、拉美和亚洲广大人民减少消费,缩小全球需求为前提,否则就需要有三个地球来供应。而向太空、月球、火星取得资源决非利用当前技术、在一个短的历史时期内所能完成的。

需求的增长还受到生产关系、分配方式的制约,这里涉及到全球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问题。只有让那些不发达国家的贫困人民逐步富裕起来,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扩大需求,才能吸纳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能力所提供的市场供给。着眼于开发全球六十亿人口及其子孙后代的需求能力,才是繁荣经济的正路。所以小平同志所倡导的先富带动后富,缩小贫富差别,走共同富裕之路,不仅仅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范围内有意义,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意义。这是全球历史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资本是人民创造的,是以异化于人类劳动的资本为中心,还是以人类劳动本身为中心,以求得社会经济合理而全面的持续发展,这将形成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本质上说是相互对立的,甚至可以说是对抗性的。

国际垄断资本控制的国家政权,迫于资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鼓吹新干涉主义。他们大力治理本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同时又输出环境污染,嫁祸于不发达国家。他们甚至发动侵略战争,使用危害平民的贫铀炸弹,造成永久性生态环境破坏,给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所以,争取人类世世代代可持续发展的斗争,是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国家垄断资本的跨国公司财团控制,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紧密相联的。

三、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协调一致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同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的相互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经济服从于、服务于、适应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小平同志说过,“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也就是, 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用市场经济手段来发展经济,并藉此参予国际经济合作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问题在于,是市场经济服从于社会主义的需要,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需要和克服贫富两极分化的基本分配制度来规范市场行为,还是“社会主义”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听任市场经济行为中的消极面和自发性来改造“社会主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与欧洲“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区别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对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一致。可持续发展强调的一个根本原则是平等。不仅要求“代内平等”,而且要有“代际平等”,全球人民、子子孙孙共同享有自然财富。这同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从古代中国的孔孟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世代相传的世界大同的思想追求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保障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和目的。所以,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就要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要求人类社会持续繁荣和昌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问题曾经是长期困扰执政党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的焦点主要是,如何评价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功能,社会主义制度要不要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对此持否定态度,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就已分别依据苏联和中国的经济建设实践,开始探讨这个问题,而小平同志则在改革的实践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市场和市场机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并不是资本主义所专有。在人类历史上,从实现了社会分工开始,它就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自发地导致财富分配不公,使有限资源遭到浪费和破坏。

20世纪的人类实践证实了两个真理:第一,连绵不断的世界大战和侵略战争,疯狂的扩军备战和武器贩卖,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不能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它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初生的社会主义由于不成熟,没有能处理好市场机制、政府职能、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并且主要由于执政的共产党腐败变质,导致了苏联的失败和解体,使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处于低潮。第二,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那只“看不见的手”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同,能协调一致的社会制度,和一个能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政府来实施宏观调控。完全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听任那只“看不见的手”主宰一切的经济体制,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学说也讲市场失灵和政府调控的问题,对那些社会公益性很强的领域,如生态环境等外部性问题,并不能完全依赖内部化的方法来解决,还是要由各国政府和国际协议来调控。无论是立法和税则还是行政方法,都不能绝然排除政府调控。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调控。并不是任何政府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可能弥补“看不见的手”的缺陷,纠正市场失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在人类社会划分为阶级的当今世界,政府依然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专政工具,这一基本事实是无法否认的,也是抹煞不了、粉饰不了的。资产阶级政府主要是依据国际垄断财团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来实行调控,而社会主义政府是依据广大人民群众(其主体是工人、农民,自然也包括知识分子的大多数)的需要和利益来实现调控,二者的阶级利益和政策导向必然大相径庭。当垄断资本财团控制政府,打着“人权”的幌子,用长期污染生态环境的贫铀炸弹对一个弱小民族狂轰滥炸的时候,人们能相信它们是为了人类世代的“可持续发展”吗?中国的改革正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体制条件。实际上,改革本身也有个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问题。这是因为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选择适当的社会主义模式,使千百万先烈流血牺牲而得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这也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是我国十二亿人口中多数是还比较贫穷的农民和工人这一事实所决定的。全盘西化,走任何一种形式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一条死路,只能使中国回到少数人奴役多数人的旧制度,重新沦为国际垄断财团的经济殖民地,使数量巨大的失业工人和无地农民陷入基本生存条件难以得到保障的悲惨境地。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如何保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全局性问题。大而至于国家政府,小而至于地方、企业,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河南临颍南街村在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提出了“外圆内方”的指导思想,这对于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市场上拚搏的中国企业可能有普遍意义。因为世界市场是由国际垄断财团控制的,它的市场游戏规则是由七国集团主宰下的国际组织制定的,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而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所以,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中只能采用“外圆内方”的方针,即在七国集团主导制定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对外只能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则,对内却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

我们习用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提法,本质上就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稳定、协调、持续的发展,也就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两者是协调一致的。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团结一切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共同战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可以互相协调,并且目标相似,但两者毕竟不能等同,而是各有其特定的内涵、概念、体系和方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提出,逐步形成并被广泛认同的。从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到见诸联合国组织的一系列文件和国际协议。它受到了有识之士广泛的认同,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远比拥护社会主义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为多。它从一开始提出就带有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色彩,并在欧洲各国形成了绿党这种社会政治势力。尽管其中的一部分上层人士由于参政的愿望走向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第三条道路,但多数群众仍存有较强的批判意识,有可能向左转,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甚至在理论上接受马克思主义。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西欧的“市场社会主义”。尽管它仍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观点,但和美国等自由市场经济有区别。在全球化和日趋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西欧国家的福利制度给企业的竞争力带来很大的负担,效率低于美日等国,而福利的刚性特征又使得西欧广大人民不愿、不屑、也不能接受美日那种被资本主义制度吞噬了一切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这样,在反对国际垄断财团和自由市场经济原教旨主义的联盟中,他们也会分化。其中少数上层会走向布莱尔等人倡导的第三条道路,而相当广泛的群众则可能接受布伦特兰夫人和一些联合国机构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理论上的纯洁性和政策上的灵活性相统一,要求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者与主张可持续发展的政党、群众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团结合作,并肩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和国际垄断财团的联盟战斗。从党和政府领导的意义上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国际统治的斗争。但反对世界资本主义统治的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广泛团结广大人民和有识之士。可持续发展是一面鲜亮的旗帜。因为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所在,而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是当代世界的既得利益集团,尤其是国际垄断资本财团及其依附势力,难怪有些著名的自由资本主义卫道士把“可持续发展”说成是“纯粹是社会主义的宣传”。因此,改变国际经济政治的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就必须形成广泛的团结合作,团结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人民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广大有识之士在内的一切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吹响可持续发展的战斗号角。

标签:;  ;  ;  ;  ;  ;  ;  ;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制度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