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分析

毛泽东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分析

[摘要]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始终在思考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宏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努力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这些经济战略构想,今天回顾起来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对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一、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新中国成立伊始,面对百废待兴的社会经济状况,毛泽东在反复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第一次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表述是在1953年6月15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时关于总路线的提法相对来说还不完备,尚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随后,在同年12月份,毛泽东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提纲上又作了进一步的表述,概括起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化三改”。之后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过渡的历史阶段。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制度保障。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在1960年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现代化主要是指四个主要领域的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如此一来,“四个现代化”的提法逐步成为我们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一个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并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这个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在不断地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还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对新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作了规划。他重点强调的还是中国共产党在肃清了国内外敌人以后,最重要的是我们党要领导整个国家去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加上经济基础薄弱,所以对于实现这样一个历史重任,毛泽东深知在前进的路上必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之后的1961年,毛泽东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进行会晤时,曾强调指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50年不行,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1]8271963年,按照毛泽东之前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党中央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纲要时,初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两步走”发展的战略。在不断的探索中,这一构想逐步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两步走”的战略具体说来就是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第一步是先实现工业化,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的经济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当时的情况下制定出来,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全符合当时我国发展的现实国情,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正是基于此,后来邓小平通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以及对国内外情况的深入了解,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在摸索中前进,逐步形成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尽快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实现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现代化”的伟大梦想,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具体包括:

(一)正确处理好农业、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经济建设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各领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毛泽东强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不仅是革命的主力军,更是建设新中国的主力军,发展工业一定不能以损害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他曾多次告诫中国共产党人,我们的目标虽然是要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把农业的发展置于一个次等的地位,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受当时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影响,毛泽东制定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方向也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但不同的是,毛泽东重点指出了我们虽然是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但必须要兼顾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做到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平衡发展的原则,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打破了苏联只注重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轻工业发展的严重弊端。这一思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本质要求的。

(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由于受当时苏联模式的影响,对于如何发展工业化,我们党开始时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随着苏联模式弊端的日益暴露,毛泽东逐步认识到苏联工业的发展模式尽管有自身的优势所在,但同时也带有极大地缺陷性,这就是只注重重工业的发展,导致重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轻工业、农业两个领域所占的比例加起来尚不如重工业的比重高,以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改善。因此,在毛泽东看来,我们必须要走出一条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发展道路。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其中心思想就是工业化建设要正确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之间的比例问题,不能厚此薄彼。在毛泽东的强调下,我们国家并没有完全照搬苏联的那一套模式进行国家的工业化建设,而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已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也为后来我们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经典学说,深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他还强调,发展经济是我们能够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基础条件,如果经济发展不起来,我们就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权就有走向灭亡的危险,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有面临着开除“球籍”的可能。这就是毛泽东著名的“球籍论”。他指出:“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1]848-849因此,毛泽东认为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大力发展我们的经济,这是我们能够在国内外敌人面前站稳脚跟的必要前提。

(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他国先进经验

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骨保护素水平、临床疗效以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毛泽东同志作为新中国的主要开创者,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发展思想,内容丰富详实。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经济建设方面的不懈探索,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作出的历史选择,今天,我们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回顾和探讨毛泽东建设新中国经济的历史经验,就是要不忘初心与时俱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行为借鉴。

企业重组业务不同于企业常规的经营性业务,需要企业全体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企业重组带来的困难和风险。税务工作贯穿企业重组的全过程,实现税务风险合理控制、进行纳税筹划、加强税收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企业应该在整体战略目标的指引下,设计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降低企业重组业务的税务风险,减少税收负担,推动企业重组业务顺利进行,创造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系列制酸转化2#阀烟道原设计进2#转化器烟道位置处离2#转化器入口较近,冷烟气与热烟气未混热均匀就进入转化器内反应,没有达到混热均匀,造成2#转化器入口烟气温度偏高。且无法承受高浓度的 SO2烟气[5]。

在对外关系上,无论是政治外交还是经济贸易,毛泽东所坚持的一贯原则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上,这一原则也是毛泽东所提倡和坚持的。在建国后,对于苏联的经济援助,他一再强调,尽管我们的国家还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但我们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外援,更不能丧失我们的底线和立场去换取外援。毛泽东强调,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既要自力更生也要对外学习,我们应当正视自身的不足之处。他指出:“应当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哪有这个事?”[2]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彼此之间充满了敌意。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坚决斗争的同时,坚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中美关系。他认为美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成为最发达的国家,必定是有它自身的优势所在的,美国尽管在我们看来是帝国主义,总在世界上耀武扬威,但它能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发展起来,它进步的地方就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总之,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要虚心向世界上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便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必须始终坚持面向国情,面向实际

发展经济一定要在了解和尊重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离开国情谈经济建设,是形而上学,是错误的。毛泽东一向反对这种错误思想。他曾多次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仅要体现在中国革命道路上,也要体现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建国后,毛泽东所提出的经济发展主张,基本是在这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进行的。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要在未来有大的发展,就必须要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精神,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自己的路,从中国国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方针和政策。

(二)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原则,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毛泽东强调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为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3]1094在经济建设上,毛泽东所始终坚持的一个思想原则就是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并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毛泽东强调,我们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绝对不能做出以牺牲人民群众利益来换取国家发展利益的事情来,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则,不可动摇。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都必须牢牢把握人民至上这个原则。如今,我们国家已处于新时代发展时期,新的时代条件对我们党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在人民群众的心坎里,这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必须始终坚持敢于探索,把握时代脉搏,走在时代前列

道路需要大胆探索,如果不去探索,就永远不知道它究竟正确与否。当然,这一过程需要具备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实践勇气去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毛泽东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都在积极地探索着一条正确的道路,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毛泽东同志生前的艰辛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的精神;敢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的勇气,这是后来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决条件。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有敢闯敢干的探索精神,还要密切关注时代动态,把握时代脉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来自不同方面的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更大胜利。

之前我听过这样的说法,只要进入北大,就能感受到“北大的空气也是养人的”,我这次试着去感受,果然能感觉到空气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味道,身心惬意无比。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341(2019)05-0086-03

[收稿日期]2019-07-06

[作者简介]夏德彬(1989-),男,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责任编辑:席书涛〕

标签:;  ;  ;  

毛泽东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