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华婷

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华婷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肿瘤科 江苏苏州 215131)

【摘要】PICC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静脉血栓是PICC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了解PICC引发的静脉栓塞病因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同时,PICC置入前后的护理可有效避免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PICC;肿瘤;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309-02

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肿瘤化疗较佳的静脉给药路径,是一项较为常见的深静脉置管术,即经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其中要经过的外周静脉主要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把管路置入上腔静脉或者下腔静脉,将药液直接送到中心静脉[1]。药物经过中心静脉被血液稀释,药物对静脉管壁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显著降低,药物利用和吸收速度加快。PICC具有置管时间长的特点,药物的刺激性较强,堵管概率增加,若处理不及时则容易引发非计划性撤管,临床疗效受影响,患者的穿刺痛苦增加[2]。PICC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科化疗工作,避免化疗药物所引发的局部组织坏死和局部疼痛,开辟了一条有效而又安全的静脉治疗通路。PICC的优点较多,但PICC也存在许多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栓是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疾病。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的静脉血栓危险率是普通人群的七倍。有研究显示国内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为1.5%,国外为25.7%,导致其差异可能因为多数患者是隐形血栓,没有临床表现,未行超声检查[3]。本文对于PICC置管后血栓的病因和护理作一综述。

1.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的病因

1.1 导管因素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管壁对深静脉产生刺激,引起血管内膜发生反应性炎症,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引发血栓。有研究分析PICC患者的导管与静脉直径比例(C/V)与PICC静脉血栓的关联性,结果发现血栓的发生率随着C/V的增加而升高[4]。导管尖端位置也可能是导致血栓的密切关系。当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的下三分之一时,血流量增大,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降低,如果PICC的尖端在腋静脉、无名静脉、锁骨下静脉,有59%患者被诊断静脉血栓。导管的材质与血栓的发生相关联。导管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者聚氯乙烯比硅树脂或者聚氨酯的危险性高。

1.2 血液高凝状态

由于恶性肿瘤和其产物与宿主细胞发生作用,患者体内发生高凝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肿瘤患者体内血液的黏稠度高于正常人,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患者饮水、进食均受到影响,导致血栓发生。

1.3 静脉壁损伤

PICC管的材质虽然是由医用高等级硅胶管制作,极易与人体组织相容,但是对于人体来说属于异物。导管管壁对深静脉产生刺激,损伤血管内皮,降低血液流速,凝血系统由于血管腔变狭窄而激活,患者的血管内膜产生反应性炎症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损伤是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起始病因。

1.4 人员因素

(1)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许多药物治疗,同时输液时间长,在输液过程中冲封管的正确实施可有效避免血栓和维持血管通畅。护士推注药物的过程中如若有堵管现象不应该强行推注,否则会增加导管破裂或者栓塞。(2)患者年龄:血栓发生率与年龄有正相关关系,随着老年机体老化,血管的弹性变弱,红细胞老化而失去变形能力,聚集力增强,血浆黏度升高,导致血栓生成和血液凝固。

1.5 血流缓慢

肿瘤患者血液缓慢流动后都会呈现纳差疲乏无力、恶心、呕吐。患者常常因为疲乏而减少活动时间,在床上休息的时间增多,降低了血液流动速度。同时,经过PICC的肿瘤患者,为防止穿刺点渗血和导管滑脱,患者常常限制自身置管侧上肢的运动,血液流速受到影响导致血液淤滞。

2.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2.1 护理人员方面

(1)置管前的护理:长期保留及成功进行PICC穿刺的关键在于对患者基本情况的充分评估。因此,医师在选择导管型号的时候要根据患者血管的实际情况,选择静脉直径一半的导管,选择的静脉要有静脉瓣少、管径粗的特点。在评估血管时,血管可能会有狭窄、穿刺障碍的情况,提高穿刺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2)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的PICC使用安全取决于专业维护。对于PICC维护的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是专业维护的重点,要通过考核后再实施PICC维护。对临床的PICC维护问题应该及时分析总结,积极寻找原因尽早解决。在患者的日常护理过程中,可以进行脉冲式冲管。脉冲式冲管可以增加血液流速,血液出现旋涡,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输液时,应该立即发现导致液体下降速度减慢的原因,保持导管通畅,关注输液管的扭曲、堵管、和打折现象。在药物方面,有研究表示硫酸镁湿热敷、肝素加地塞米松及喜疗妥外涂均可以防止PICC相关性的上肢静脉血栓[5]。

2.2 患者方面

(1)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血栓的临床表现、病因、后果以及危险因素。针对提高患者预防静脉血栓警惕性、减少高胆固醇摄入、增加饮水量进行教育。对于具有高危因素患者来说,对患者住宿情况的关注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测量臂围,对于患者所出现的异常及时与医师沟通和解决。增强患者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预防并发症措施的了解和依从性。置管后要严格观察患者是否有静脉血栓的隐匿症状,如果患者有腋窝、肩臂发生酸胀疼痛、置管侧肢体应该高度重视[6]。

3.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发生后护理干预

如果肿瘤患者手术侧肢体有肌肉酸痛、肿胀现象,可通过B超检查血栓是否存在。血栓形成后,不要盲目的拔管,要在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注重血栓发生脱落,避免重要脏器栓塞。将患者侧肢体抬高的高度超过心脏水平的20厘米~30厘米,禁止对患肢按摩,防止栓子脱落。依据医嘱给予患者溶栓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青紫或者血肿,防止继发性出血,随时监测血小板、出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常规。

综上所述,PICC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虽然肿瘤患者的静脉栓塞得到安全而又可靠的治疗,同样也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因此,应该注重对PICC的维护、置管技术的提高,及时发现血栓,防止静脉血栓及血栓脱落所引起的各种伤害。

【参考文献】

[1]周继红,干嘉慧.集束化护理策略在脑卒中患者PICC置管堵管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7):172-173.

[2]冯月清,吴伟仙,潘印,陈晓.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146-148,152.

[3]蒙美好.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17):196-198.

[4]宋燕伶,何金爱,刘胤佃,等.PICC导管/静脉直径比最佳临界值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6):737.

[5]陈璐,谢新芳,沈洪,等.护理干预预防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系统评价[J].循证护理,2016,2(1):27.

[6]张芳,李惠玉,王玲,等.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7,17(2):73.

论文作者:华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  ;  ;  ;  ;  ;  ;  ;  

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华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