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评价设计_教学设计论文

英语教学与评价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基语课程改革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批专业化的英语教师,专业化的英语教师需要专业化的教学设计,专业化的教学设计需要理解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需要专业化的教学与评价设计的理念、程序、方法和技能。从事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有必要学习教学与评价设计的有关知识,接受教学与评价设计的专业培训,发展教学与评价设计的专业技能。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程序、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含评价设计)是一个专业概念,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教育研究者加涅,他在 1965年出版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教学是对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刺激环境中适当反应的强化”。[1]对此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学生学会了,那么他们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就能表现出期待的行为。基于上述思路,加涅提出了“Instructional Design(ID)”的概念。之后,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围绕着“教学设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并形成了一门教师的专修课程。布里格斯(Leslie J.Briggs)提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所谓“形成传送系统”指的是:教师如何收集、分析、组织、整合、编制必要的教学信息。

我国教学设计的研究者也提出了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他们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2]

从英语教育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应包括:(1)提出英语教学伪基本理念;(2)实施系统的专业设计程序;(3)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 (4)研究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5)确定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目标;(6)规定和发展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过程;(7)组织必要的教学资源;(8)构成有利于过程监控的教学评价。

(二)教学系统化的设计

教学设计研究者在加涅“ID”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近半个世纪的进程中,“教学设计”的概念和技术化水平不断被发展和丰富。国外研究者(Walter Dick等,1986)提出了“教学系统化设计”的概念,即“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 opment(ISD)”。[3]“ISD”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我们所说的教学设计应包括这五项内容。“设计”既是对教学设计的总称,又是指其中一个环节。“ISD”模型自1986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作为一门课程推出后,受到包括加涅在内的很多教学研究者的认同,并逐步被普及到教师发展课程之中。我们认为,“ISD”模型,对于我们当前实施《课程标准》,落实新的教学理论,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三)教学系统化设计的重要性

在当前课程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实施教学系统化设计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个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整体规划教学。“ISD”可以引导教师把眼光放在教学的整体构建上,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备课”的水平上。2.有利于系统推进教学。“ISD”可以引导教师把眼光放到教学的整体进程上,而不仅仅探讨“一节课”的成效,虽然一节课也是很重要的。 3.有利于微观调控教学。“ISD”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具体的教学调控方法。4.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ISD”可以帮助教师使用具体的技能技巧改善活动设计,优化活动管理。5.有利于全面评价教学。“ISD”本身就包含着评价设计,系统的评价设计可以促进教学的优化。6.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ISD”融会理论与实践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教师接受“ISD”课程的培训后,在教育思路、教学设计水平、教学评价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提高,上“ISD”课程比仅仅接受语言教育理论要更有实效。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

教学设计程序的第一大要素就是设计程序的系统化。系统化教学设计要有序、严谨、务实。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分析学生需求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比如说,我们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具体分析来针对性地确定新授的内容,强化训练的内容、巩固的内容和拓展的内容次序和比重。同时也要分析学生和环境,比如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前的情绪、主要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班的环境和条件等等。

(二)确定语言学习目标

语言学习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三个方面。教师要做的事情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把知识、技能、应用这几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设计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

(三)设置真实行动目标

行动目标也可以称为任务目标。设置真实行动目标首先要确定话题,在确定话题之后就要考虑它所使用的语言,同时设置什么样的情景,要达到什么目的,其中还要涉及人际关系和情景互动,采用什么样的行动,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下面举一个实例。

主题是Shopping(购物)。围绕购物这个主题,我们要考虑使用哪些语言,同时考虑设置什么样的情景。购物自然要把情景设置在商店里面,人物主要指的是售货员和顾客,他们通过卖和买之间的语言和行动的互动,最后实现购物的目的。

为了把目标落到具体行动上,我们就不能仅仅笼统地讲:“能够使用所学语言购物”,而应当把 Shopping的主要行动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询问或提出购物的需求

Can I help you?/I want to buy a shirt.

——了解或提供商品的信息

What about this one?/It's nice,but it's too big.

——选择商品

Can I have a book at that one?

Yes,here you are.This is a new type.

——询问或提供价格

How much is it?/It's 98 yuan.

——成交

OK,I'll take it.Here's the money.

Thank you.Here's the change.

——结束购物行动

Thank you very much./You're welcome.Good bye.

Goodbye!

(四)组织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为实施教学目标服务的,包括主体资源和辅助资源,主体资源又包括规定资源(主选教材)和自选资源(教师自主开发)。教师应当从教学系统设计的整体构想上完成教学资源的整合,超越所谓“教科书”的传统框架,能动地品评、选择、重组教学资源,自主地利用其他可用的资源。

(五)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比较熟悉的课题。但是,教学过程设计有经验型设计和系统型设计的区别。前者只停留在课堂教学步骤的排列上,后者则有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之分。宏观设计是对一个学习阶段或更长的教学时间跨度进行过程设计;微观设计则主要涉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另外,经验型设计的教学步骤,只是一个线性程序,即A+B+C+D+...等;系统设计则系统采用网络系统程序(图1)。

图1

(六)选择学习活动类型

活动在课堂教学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学段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适合他们学习的活动。比如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哪些是真实的活动,哪些是属于游戏性的活动,哪些是操练性的活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活动的形式:是个人的,还是结对的;是小组的还是全班的。所以在选择活动的类型以及学生活动的形式上要注意高效、务实、多样。

(七)设计评价方案

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是交替实施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涉及过程评价(Process assessment)。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和评价应融为一体,我们可以通俗地解释“一体化”(Alignment)概念:Wher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ccur and where assessment occurs.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当系统考虑下述问题:如何确定学生的表现性评价目标?如何观察和收集有关学生表现的重要信息?如何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式诊断学生学习行动?在设计评价方案时,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主体评价的效能。评价设计应当包括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学生采取自己活动的有关信息的方法设计,学生应当实施小组评价设计。

(八)媒体的运用

我们这里说的媒体是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常规媒体和现代技术媒体。随着IT的迅速发展,现代技术(即电脑)型媒体已被广大英语教师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其中不乏精彩的媒体作品设计。这里,我们倒是有必要强调一下对常规媒体的有效设计问题。事实上,教学系统化设计(其中包括过程评价设计)也应当系统地处理常规媒体(板书、简笔画、挂图、卡片等)的系统利用问题。教师应努力将常规的媒体与现代的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ISD”中,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三大重点课题。

我们首先研究一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参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4]依据综合语言的目标,我们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语音。英语音素(元音和辅音)、语音拼读规则和语调是语音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设置语音目标主要是在课程进行中系统安排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和操作,而且重点在操作。

·词汇。词汇目标涉及词汇量、基础词汇目标(按Cobuild语料统计为700词)、词汇拓展的等级划分、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学习项目以及词汇的主要用法等。

·语法。语法目标需要确定语法学习的范围,并以句型为主要形式提供主要的语法条块(如名词、动词,时态等)的具体学习项目(即具体目标)。语法目标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对语法知识的细分,同时还要注意把语法形式、意义和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功能。功能项目目标就是我们一般听说的日常交际用语、功能目标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布功能项目。

·话题。所谓“话题”目标指的是按话题确定以上几项知识内容的生活归属。我们可以称之为“话题知识”。这是一种新的知识分类办法,具有按照实际生活需求组织语言知识的特点。

(二)语言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在《课程标准》中已经做了具体的划分和等级界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依据《课程标准》把微技能(Micro-skills)合理地安排在各个学习阶段中。这里,我们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涉及的主要的学生表现进行一下简要的描述。

·听做反应。技能达标的最初级水平是依据输入信息作出恰当的反应。听的技能的初级表现是听做反应,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是听做反应的一种,但是,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听做反应,如Listen and do,Listen and paste,Lis ten and make等。

·说唱反应。学生在儿歌、小诗、绕口令等说唱和表演中来实现语言技能的目标,通过说唱来体验、感知、学习和运用语言。此类反应在小学阶段更为突出。

·对话表演。学生学习会话的初级水平是理解对话,理解的具体表现可以是表演。表演并不是真正的对话,但它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对话的过程。

·角色扮演。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实现的技能目标是角色扮演的具体行动。角色扮演比对话表演的水平要高一些,因为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已经不是“念台词”,而是以特定角色来模拟教材中的示范性对话。这里有更加灵活的实际表现。

·情景反应。情景反应是一种对特定情景的随机反应性行动,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来言”和“去语”却发生在具体情景中。此时的学生表现已经可以脱离教材中的示范对话。

·口头交流。在积累了上述表现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口头交流了。口头交流的特点是完全按照语境要求有目的地倾听他人并有目的地回应他人,同时有目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景性和随意性是口头交流的本质特征。

·读做反应。学生接受书面信息,然后做出相对简单的反应,如Read and choose,Read and number,Read and match,Read and made...

·阅读理解。实际上,读做反应也是阅读理解。但只是相当于初级的理解。所以,我们把读做反应从阅读理解中分离出来。为什么?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能够做到的是简单的读做反应,然后才能对一个表述的较为综合的意见,作出自己的理解反应(如选择、回答、圈点、排序、配伍),虽然这样的行动反应本身不一定复杂,但它必须建立在综合理解的基础上。

·读写反应。读了书面信息,根据情景和沟通目的,再写点什么。这一表达高于“读做反应”和“阅读理解”,因为它要求学生既要输入、理解信息,又要输出信息——写出他之所想。

·书面表达。在技能表现的等级排序中,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位于最高层次。因为它们是真实的语言沟通活动,是语盲教育在技能上要求的最终目标。

(三)情感态度目标

情感态度是可以评价的,这是我们坚信的一条原则。因为情感态度可以有各种外显的表现。概括起来,情感态度的表现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持续的信心。学生相信自己能做好,而且在受到某些挫折后,仍然相信自己能做好,他们的行动可以验证他们持续的信心。

·浓厚的兴趣。学生非常关注一件事、一个学习活动、一种言语表达情景,愿意投入到活动中去,并总是十分主动地作出参与的行动,这就是浓厚兴趣的表现。

·积极的态度。学生爱学英语,喜欢自己的老师、喜欢自己的小组、愿意参加小组活动,这些都是积极态度的表现。

·明确的动机。学生有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明确英语学习的目标是为了沟通与表达。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有一种急于尝试的渴望,有一种主动行动的冲动。基于这些内心活动的听、做、演、说、写、交谈努力等都是明确动机的表现。

·丰富的情感。我们强调真实自然的语言运用,强调动情地用语言做事。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能够本色地显示自己的感情,能够适应具体情景表现出应有的感情,伴随着内心情感的起伏,学生能够显示特定的表情、姿态、手势和人际互动,这些都是丰富情感的表现。

·有效的配合。情感态度是在人际间存在的状态。所以,情感态度目标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行动配合,有效的配合是基于良好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的。

(四)学习策略目标

学习策略在目标设置上应体现出具体的学习技能,教师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学习策略目标。

·明确学习问题。学生应当知道:“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做这些?”“我做这些有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怎么解决?”“我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计划学习时间。学生应当学会时间管理。计划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目标,而时间管理是规划自己行动的前提。其中包括:“我下周(月)做什么?我把主要时间用在什么问题上?”等等。

·学会记笔记。记笔记是一种信息管理方式,这项技能应当从小学抓起。学生应当学会摘记,使用关键词语、整理要点、概括教师指导的要领,速记行动过程,使用表格,使用符号等。

·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讲意识到困惑和问题是一回事,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是另一回事。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会小组互动。合作学习需要有效的学习技能的支持。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小组互动。具体内容有学会领导一个小组,学会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学会求助小组集体的帮助,学会帮助小组中的伙伴,学会配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等等。

·积极与教师配合。学生应当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而建立这种关系本身就是学习策略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主动呼应教师,主动参与教师引发的活动,主要提出问题,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学会使用工具书。学生的资源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学生应当能够知道工具书的功能,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工具书,能够用工具书查找信息,解决疑难问题。

·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起重要作用,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文化意识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了文化意识的七个方面: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包括双向内容,一方面学生应当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要素和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要知道如何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介绍给英语国家的人们。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了解各国文化特点。现在新编的教材基本上都引入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教师应当根据单元话题的内容编制各国文化特点的具体目标。

·了解交流的礼仪。教师应当为单元教学安排了解和演练社交礼仪的学习要点。引导学生学习礼仪的具体知识,同时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进行社交礼仪的实践。

·了解各国的生活习惯。各国生活习惯有各自的特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应当了解各国的生活习惯,并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

·尊重他人行为规范。尊重他人习惯,遵守行为规范,也是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内容,比如,影响他人,应表示抱歉;他人为我们服务,我们应表示感谢;在公众场合不大声讲话;等等。

·介绍中国社会的良好风范。尊重英语国家的习惯和行为规范与介绍中国人的优秀行为规范和良好的风范,是文化意识目标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学生应当能够告知外国人自己国家的节假日、生活习俗和文化观念。

·介绍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特别是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英语表达可以是Teaching process,也可以是Teaching procedures。从操作层面上讨论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我们把讨论集中在微观教学过程上,即the lesson plan。关于课堂教学程序,Henson(1981)提出以下七条建议:(1)启动有意义的学生活动;(2)控制适度的教学内容; (3)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4)激情卷教学材料的使用;(5)设置问题,挑战学生;(6)与学生分享教学信息。

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

(一)热身/复习活动(Warm-up/Revision)

·活动目标:激活学生的大脑和行动,让学生兴奋起来,全部精力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即激发兴趣,烘托学习氛围;激活已学知识,让已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活起来,即复习、巩固和运用已学知识。

·活动形式:歌曲、歌谣、游戏、故事、表演、角色扮演、日常交流、问答活动、复述课文、专题汇报等等。教师在选择活动形式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活动,以求实效。

·活动时间:启动阶段一般使用的时间不宜太长,大概3~5分钟。

(二)新学习项目呈现(Presentation)

英语教学研究者Penny Ur对高效的新学习项目呈现提出了四个准则:关注(attention);思考 (perception);理解(understanding);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Fy)。[5]

新学习项目呈现阶段是语言输入的最初阶段,在具体设计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情景选择。我们强调选择真实、具体、有趣的情景。

·呈现方式。新学习项目的呈现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呈现方式应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确这堂课所教的东西。呈现方式的选择是多样的,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地选择呈现方式,比如图片、挂图、录音、 VCD、投影、绘画、表演、歌曲、歌谣、游戏、故事、小品、设问等等。

·语料形式。教师在运用上述呈现方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这种呈现的形式是不是更加的直观,直观对学生来讲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主体的选择。这里指的是谁来呈现?人们通常认为似乎只能是教师呈现。实际不然,新项目呈现和相当多的语料可以由学生配合教师共同来呈现,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两人或小组形式来呈现新的学习信息。

·时间的控制。新学习项目呈现是一节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时间应长于启动阶段,大概需要5~10分钟。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时间。

(三)语言操练(Practise)

学生通过新项目呈现阶段的学习,已基本知道本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语言操练,以真正达到语言的输入,并且为语言的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效的语言操练应做到以下四点。

·语言目标要明确。首先要确定这一堂课重点操练什么语言,是哪些词汇、句型、交际功能和结构语法项目等知识。

·操练方法要多样有效。操练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替换练习、问答交流、游戏、歌谣、歌曲、表演、对话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短剧表演、绘画与交流、制作与交流等等。操练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操练效果,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最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语言操练方法。

·活动形式要多元有效。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人、两个、小组等)等形式,教师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丰富多样,同时要注意有实效。

·操练时间要合理有效。语言操练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至少需要10~15分钟。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安排时间,还可以将新项目呈现和语言操练这两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并整体计划时间。

(四)任务突破(Central task)

语言操练阶段已为语言输出,即任务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任务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但这里讲的是真实生活任务或模拟真实任务,也就是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即去完成真实任务或模拟真实任务。一般来讲,每节课只能设置1~2个真实生活任务或模拟真实任务,有限的40或45分钟,不大可能分别去完成几个任务。在任务设计上,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任务内容。真实任务就是有目的地解决问题。所以,任务内容应当是学生要解决的问题。请看一个实例。

次序

内容 实例

1 Who raises the Mr.White.

problem?

His best friend is coming to

2 What is the prob- Shanghai.

lem?

He would like us to help arrange

their travel in China.

3 How do you plan to We are going to have a meeting s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we can discuss the problem.

4 How do you solve

We are going to make a travel

the problem?

timetable for Mr.White and his

best friend.

·语言目标。在实施任务、解决问题当中,学生应用哪些词汇、功能用语和句型?他们需要哪些新的语言知识?他们应当复习哪些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教师在实施任务时都应当考虑到。

·情景设置。教师应当计划和设计任务实施所需要的情景条件,必要时,则应当进行适当的空间布置。

·参与人物。谁将参与此项活动?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熟悉程度如何?学生是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实施这项活动?这些都是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问题。

·互动形式。学生执行任务是以两人一组形式还是以多人小组形式,或以全班活动形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做周密的安排。

·完成结果。完成任务将以什么成果和效果结束,这是任务设计必须研究的问题。结果可以是一种语言成品,也可以是一种实际效果,还可能是一种结束的行动。

·时间控制。执行真实任务是比较花费时间的,教师根据本堂课所剩余的时间高效使用,最多在5~10分钟。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时间。

(五)学习小组(Summary)

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需做简短的学习小结。主要内容包括:(1)总结归纳所学的语言知识;(2)强调用所学的语言完成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和任务;(3)评价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实际效果。同时,肯定成绩,提出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六)布置作业(Homework)

“作业”或“家庭作业”在新课程理念下已不是“单一的抄写或默写(单词、句型、对话和课文等)”任务了,它不能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抽象记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口头与笔头的结合;语言知识与语音应用的结合。小学阶段:低年级主要以听做、说唱、玩演,以及用所学语言与他人简单交流的作业;中高年级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增加写的作业。初中和高中阶段:根据学生所学的内容和实际水平,布置口头和笔头结合、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结合的作业。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一体化系统教学设计应包含着评价设计。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活动同步向前推进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提出教学实施方案的同时,也提出过程评价方案。教学评价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

评价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评价什么”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应该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究竟以什么形式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课堂上看到的是“完整人”(the whole person)的综合行动,我们把这些行动统称为“学生表现”(students' performances),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应当反映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之中。

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学生话语。在语言教学评价中,学生话语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学生的活动表现证据,其中包括话语量、话语真实水平、话语连贯流畅程度、话语的随机建构水平等。

·学生行动。伴随着学生话语,还有相应的行动发生。我们需要重点评价学生行动的目的性、互动性、主动性,还应评价学生行动的实际效能。

·学生认知水平。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得知学生的思维进程与线索,学生对教学信息的领悟程度,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学生接受新语言学习项目的敏锐深度。

·临场机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随机构建教与学的关系的过程。所以,学生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临场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学习情景的适应性,也是教师的评价内容。

(二)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指的是“谁来评价?”的问题。形成性评价设计应当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以及身居课堂之外的家长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教师对全班的评价。教师估量全班的整体表现,发现群体的学习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群体学习活动的总体趋势。(2)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评价。教师应当评价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实际表现,看优秀学生是否有突出的表现,看后进生是否正在进步等。(3)教师对学生小组的评价。小组活动应当成为教师评价的重点项目。教师应当观察不同小组的内部互动情况、小组领导力的强弱、小组的信息沟通情况、小组执行任务的过程、小组解决问题的成效等。(4)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需要以个案的形式观察探寻那些可以说明他们学业进展情况的具体表现。面对一个群体的众多学生,我们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形成性评价。由于学生个人的表现场有某种代表性,所以,教师在具体进行某些个案的“解剖麻雀”的工作之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第一类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评价。学生以评价的主体身份参与形成性评价,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学生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学生自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有必要逐步培育和构建学生的有效评价行为,如及时采集个人表现的信息,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进行自我监控,学会描述自己的学习行为等。(2)两人互评。两人互评是一种常见的自主评价形式。两人互评可能在所有的两人一组的活动之中和之后都应当发生。(3)小组互评。小组内部的合作评价是课堂形成性评价的难点。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太善于进行合作评价的,但是,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评价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在每节课上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小组活动,自主实施小组评价任务,自主积累过程评价信息和实证材料,而所有这些“自主”都需要在教师的有计划的行为中进行训练。(4)群体合作评价。全班参与合作评价,因参与的人员增多变得难度加大,但这样的评价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则更有意义。教师在进行全班合作评价时应进行周密的规划,应准备更加完备的评价工具,应提供更为详细的具体指导,同时,还应做好组织工作。此类评价活动实际上与教学活动是一体的,评价活动本身就包含着教学内容。

·家长评价。在教师与学生分别作为评价主体的基础之上,我们要逐渐引入家长评价。在很多地区的学校已引入了家长评价。如学生在家里做完作业,家长给予必要的评语;学生把在校的一些课业成果拿回家做展示汇报,家长对此给予评价。此外,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或教师在班上组织各种学习汇报、文艺表演等活动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并让他们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家长参与评价,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及时指导。要不断地改变家长的评价态度,改善家长的评价行为,改进家长的评价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作用。

(三)评价方法

当前评价方法要实现多样化的改革目标。改进评价方法的指导理念是:测试型评价和质性评价兼顾。同时大力开展质性评价。我们重点讲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测试(Testing)。在提供质性评价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测试仍然是日常教学的一种常见的评价方法,但是,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改革测试内容;(2)改造测试题型;(3)有效发挥测试的诊断、调整、激励和甄别的功能;(4)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测试时机;(5)提高测试设计与实施的专业化水平。

·测量(Measurement)。虽然教师重视测试的评价作用,但是,他们往往没有重视测量的特定作用。实际上,即使在语言教学中,态度测量,情绪测量,一般智商的测量,都对教学改进有明显的效应。同时,测量方法还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观察(Observation)。课堂教学评估研究者 James S.Cangelosi(1991)提出:课堂教学观察可以采取五种方法:调整严密组织的系统观察 (Structured Observation System),生态学观察方法 (Ecological Observation),人种学观察方法(Ethnographic Observation),同步等级界定观察方法(In -Class Rating Scale),非正式观察法(Informal Observation)。[6]教师需要在继续教育课程中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以便掌握这些方法。一般来讲,未经培训的教师可以采用人种学观察方法,其要点是详细记录所见所闻,而且可以通过录音和录像收集原始信息。

·调查(Survey)。观察是在活动过程中同步采集信息,调查则是在活动之后采集信息。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有问卷和访谈两种。问卷和访谈都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但教师实施此类调查应当说是很有必要的。

·档案袋(Portfolio)。档案袋也可以称为成长记录袋,档案袋的概念是“收集、选择和反思。”即从收集的所有作业中,学生自己选择存入档案中的材料,可以是他们认为特别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学生对自己的成品和相关表现进行反思。

·轶事记录(Anecdotal record)。轶事记录就是对某一时间、地点和环境下发生的行为进行持续的客观的描述(G.Sax,2002)。此种方法可以用于学生执行解决问题的任何或项目时的质性评价。这项评价活动当然可以有教师来做,但是,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来进行轶事记录,长期做这件事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评价工具

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较低的学段教学中使用评价工具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们介绍一些评价工具。

·核查表(Checklist)。教师将他期待的具体行为以列表方式提供给学生,学生个人,两人小组和多人小组依据自己的表现细节在检查表中进行勾画。

·教学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用数字表示学生课堂行为(已发生的)的等级。如我们可以用5、4、3、2、1来确定期待行为的活跃程度(5:特别活跃;4:比较活跃;3:中等活跃;2:不够活跃;1:很不活跃)。

·图示评定量表(Graphic rating scale)。用一条水平线或垂直线组成量表,表示在一个连续体上对学生行为的客观等级描述(参见图2)。

图2

·实物。就是真实的物品,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实物,如文具、玩具、动物(玩具动物),交通工具(玩具交通工具)等等。

·图片。使用图片也要根据所教的内容选择,如动物图片、人体部位图片、颜色图片、交通工具图片、饮料、食品和水果等图片作为评价工具。

·贴片。贴片是较低学段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评价工具,如动物贴片、人体部位贴片、颜色贴片、饮料贴片、食品贴片、水果贴片、玩具贴片、文具贴片、交通工具贴片等等。这些评价工具均需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使用。

·标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一些标志,如笑脸、平脸、哭脸、五星、花朵、彩旗、奖章、胸章等作为评价工具。

·数字。数字作为评价工具更多的是结合数字教学来使用。

·简笔画。教师在课堂上可经常结合教学内容使用简笔画作为评价工具,如画文具、动物、人体部位、食品、交通工具等。

(五)课堂评价语言

课堂评价语言广泛地用于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起着重要的鼓励和激励作用,积极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长期以来,大部分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使用的课堂评价语言普遍存在着“单一、不准确、低效”的问题。如何高效地使用课堂评价语言,真正起到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选用评价语言要准确;(2)使用评价语言要多样;(3)采用评价语言要有效。

下面提供一些课堂评价语言,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选用。

·肯定:OK! /Right! /You' re right! /That's right! /That's correct !

·赞扬:Good! /Very good! /Great! /Wonderful! /Super! /Excellent! /Perfect! /Outstanding! /Remarkable! /Marvelous! /Magnificent! / Fantastic! /Beautiful! /Terrific! /Well done! /Nice work!/Good job(work)! /Super job(work)! /Wonderful job(work)! /Perfect job(work)! /Excellent job (work)! /Great job (work)! /Remarkable job (work)! /Marvelous job(work)! /Magnificent job (work)! /Fantastic job(work)! /Beautiful job (work)! /You did a good job! /You're unique!

·鼓励:Try again./Have a try,please! /Try harder./It doesn't matter./You can do it./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You are improving./You're making progress./You' re on your way./You'll make it./You tried hard./You really tried./I can see your progress.

本文讨论了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程序、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问题。就这些问题本身而言,教师还应当在微观的层面上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方法、措施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应当以案例为主线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问题,带着教学的实际问题,用有效的教学设计程序,收集信息、分析情况,并不断地解决问题。我们相信,在经历了教学系统化设计的大量的实践和深入的研究之后,教师的教学执行能力将会有明显的提高,教学质量也随之会有显著的提高。

标签:;  ;  ;  ;  ;  ;  ;  ;  

英语教学评价设计_教学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