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述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讨会论文,农村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人民日报》理论部、湖南省市场经济研究会、湖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共怀化地委、怀化地区行署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于1997年6月3日—5日在湖南省怀化市召开。 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及全国8省市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7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代表就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小康建设等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关于农村改革的深化
1.正确认识“两个飞跃”之间的关系。
与会代表认为,邓小平同志的“两个飞跃”理论,是他长期思考和科学总结我国农村变革历史经验的结晶,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化指明了方向,对此必须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一些代表强调,“第二个飞跃”与“第一个飞跃”是继承关系,而不是否定关系。“第二个飞跃”必须建立在“第一个飞跃”的基础之上,决不能把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集体与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立起来。当前既要巩固扩大第一个飞跃的伟大成果,又要为实现第二个飞跃进行积极的探索,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推动农村经济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迈进。家庭承包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这个基础要长期稳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如何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本身,有代表提出应推广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镇的经验,实行农业税费制度改革,亦即试行农业税费统筹、实行总量控制、夏秋两季交清的办法,能更好地理顺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2.实现“第二个飞跃”的有效途径。与会代表认为,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和社会化程度的需要。这就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采取转包、租赁等办法,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一些代表强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应放在健全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上,不能只采取土地集中的单一形式,特别要防止不顾客观条件、违背农民意愿用行政手段推动土地集中的做法。与会代表认为,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重要内容,但发展集体经济不是走把农民的承包地再集中起来的老路,而是应该引导和推动分散经营的农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在发展合作经济上作出努力。发展合作经济可以有多种形式,但主要不是在生产领域的合作,而是在流通领域的合作;不一定局限于某一乡村社区,而是按照产业的链条、规模进行合作。一些代表强调,从总体上说,产业化与合作经济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的新探索,是在坚持“第一个飞跃”基础上实现中国农业“第二个飞跃”的有效途径。
(二)关于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与会代表认为,把农业的发展放在首位,把切实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性战略转变,必须坚持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一项综合性的,涉及改革、开放和发展诸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重点在于建立一套良性运行机制,在宏观决策、中观管理、微观技术三个层次上整体推进,全面实施。亦即在宏观决策上,抓好人口、资源、环境三大系统的协调;在中观管理上,实施能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区域综合发展模式;在微观技术上,建立可持续性技术体系,重视多层次的示范小区的建设。有代表认为,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攻点,应放在“科技推进、资源增值、结构优化、环境美化”上来,走“以工业园区开发为基础,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以大市场培育为桥梁,以股份合作制经济为主体”的道路。有代表提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实现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深层次转变。
2.科技进步与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会代表认为,实施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现代农业的转变,把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依靠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有代表提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在种子革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科研攻关及技术引进等三个方面有大的突破,重点抓好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抓好适用技术的推广工作。有代表认为,发展农业科技的根本出路在改革,深化改革还必须正确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农业科技成果运行供给和扩散机制,加速农业科研的产业化进程,并努力稳定农业科技队伍。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必须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特别是注意发展各种职业技术学校,走农科教相结合的道路,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
(三)关于农村小康建设
1.农村小康建设的标准问题。与会代表认为,小康阶段是界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相当长的经济发展阶段,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进入小康的主要标志应该是:在农村经济全面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农民纯收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农民素质、生活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增加、改善、提高。实现小康目标的重点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注意防止就指标抓指标的倾向。全国各地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实现小康的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差别,但应掌握的一个基本标准是,既要看总量指标,也要看内部结构比重指标,在总收入水平指标已全面达到的情况下,至少要有70%以上的地区实现或超过小康指标,才算达到了小康标准。
2.农村小康建设的重点。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有的代表提出,农村小康建设的重点要放在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和扩大就业机会上。有的代表认为,提高农民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群体素质,既是小康目标之一,又能加快农村奔小康的步伐,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小康建设的重点。许多代表指出,农村小康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又涉及到沿海、内地、偏远等不同地区。在宏观上农村小康建设要分类指导,对发达、欠发达、贫困地区明确不同的目标要求,提出不同的指标体系。特别是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全面理解和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此外,研讨会还就农业产业化、农村组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