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论文_胡晓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了在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及其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所收治的98名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9名,依次设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行PICC管专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肺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

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和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男性,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都排首位。女性中,也仅次于乳腺癌和宫颈癌,死亡率超过了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直肠癌的总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并且发病率持续增高。肺癌治疗方案依据组织学决定,目前,临床上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辅助化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而其预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存时间和生命质量(QOL)。生存时间主要由肺癌生物学特征和治疗方法决定,生命质量受到健康条件和医疗干预措施、身体机能和遭受治疗副作用的影响。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已成为治疗癌症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不过化疗在杀灭癌细胞同时对患者体内正常细胞也有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1]。我院针对接受肺癌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所收治的98例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其中治疗组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47一81岁,平均(56.8±12.6)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46~80岁,平均(57.7±11.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外,在化疗前、中、后行PICC管专科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化疗前准备

①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对于患者来说,医院是一个陌生环境,接待护理人员应主动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生活制度,以及主管医生,护士姓名,诊治方案,化疗安排以及治疗后的效果等,使患者对医院生活有了全面了解。

②作好心理疏导:肿瘤患者往往存在绝望,恐惧心理,尤其是诊断肿瘤初次入院患者,平素身体无不适,突然感知身怀癌症,加上周围亲人的过分关心和紧张,使其惶恐不安,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所以护理人员应予以温馨的护理,主动的关心安慰患者,对于家人要求的隐瞒病情,应尽力做好医疗保护;对于了解病情的患者,应向其讲述肺癌的有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化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以成功治疗的案例进行现身劝说和鼓励,使患者有和疾病长期做斗争的准备并且主动配合治疗。

(2)化疗过程中护理

①常规静脉穿刺的护理:对照组为了保证给药途径通畅,需选择合适的静脉,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原则是弹性好,粗直,充盈好,易固定的血管,避开神经,关节,韧带,肌腱并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穿刺时做到稳,准,快,尽可能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不适。确认液体无外渗,静脉静滴通畅后按照医嘱接用化疗药物,两种化疗药物中间用其它液体过渡,化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以避免药物外渗和对血管的刺激。在输液中,加强巡护,密切观察药物的点滴情况及用药后反应,防止出现药物外渗。如药物外渗,在8h内使用25%硫酸镁溶液外敷。

②PICC管的专科护理:治疗组给予PICC管专科护理,PICC置管由我院静脉专科护士进行穿刺,患者术后住院化疗统一由病房护士维护。穿刺部位第一个24小时更换敷料,以后每周更换一次(渗血、潮湿时立即更换),撕敷帖时应顺导管方向,避免手触及按压穿刺部位,严格手卫生。输注脂肪乳剂时,每6小时用生理盐水1-2ml,正压冲管一次,使用5-10ml注射器。静脉推药时速度不宜过快,绝不用力推注任何药物。禁止使用10ml以下注射器给药、冲及封管,使用脉冲式封管(静推一下、暂停一下),严禁在PICC导管处抽血、输血及血制品。如果回吸可见回血,则将回吸血弃掉,再次生理盐水冲管。暂停输液时正压封管:10u/ml的肝素液1ml(0.08ml原液肝素+50ml盐水)。现配现用,使用10ml注射器。严密观察穿刺静脉皮肤情况:有无红肿、渗液、脱管,监测肢围、导管外露长度,做到严格交接,每班记录。

③饮食护理:化疗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化疗药物不仅杀死了肿瘤细胞,同时也损伤正常细胞,化疗过程中容易损伤消化道,产生严重反应。合理且充足的膳食可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所以肺癌化疗期间应鼓励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新鲜水果和蔬菜等等。忌烟酒,辛辣刺激性和油腻食物[2]。

(3)化疗后护理

应注意观察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每种化疗药物都会引起不良反应,比如呕吐、脱发、腹泻、白细胞减少、劳累等。所以化疗后的护理非常重要。给予消化道反应轻者口服止吐药,重者可肌注止吐药物,并加强对化疗后消化道发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患者的饮食护理,可指导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告知患者药物副作用会引起脱发,停药后头发便可再生,化疗期间可佩戴假发或者帽子,以增强患者的自信,积极配合治疗;若血小板降低,需预防出血,禁止剧烈运动。行PICC置管者要指导患者保护导管,穿刺部位保持干燥,避免患侧肢体过度运动,卧床时避免患侧肢体受压影响血流,当出现肢体酸胀、疼痛时应理解告知医护人员或到医院就诊。疗程治疗结束可拔管,拔管时应动作轻缓防断管、并记录长度(前后一致),压迫止血,涂以抗菌药膏封管。

二、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治疗组骨髓抑制23例,消化道不良反应30例,神经毒副反应20例,过敏反应21例,治疗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治疗组骨髓抑制23例,消化道不良反应30例,神经毒副反应20例,过敏反应21例,不良反应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对本科室接受术后化疗患者的观察,对肺癌患者的护理有如下体会:

(1)重视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是肺癌化疗患者整体护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患者了解化疗的相关理论,增加与肿瘤长期斗争的信念,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调整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进而预防化疗不适反应,使化疗发挥其最大功效。健康获得是指肺癌化疗患者为获得健康对医护人员传递的相关信息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听、信和行为上的依从。

(2)重视疲乏和睡眠质量

癌因性疲乏是指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的生理、情感或认知上的一种持续性的主观性的劳累感。与常规疲乏相比,它具有发生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不可预知、不能通过休息缓解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疲乏症状行正确评估、治疗和护理已逐渐被关注[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给予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化疗给患者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痛苦,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侯黎莉、顾芬、周彩存. 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6,01:57-61.

[2]马方.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02:237-240.

[3]赵雪.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警性护理干预 [J].护理学杂志,2016,02:44-45.

论文作者:胡晓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论文_胡晓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