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省湘潭市 411100
【摘 要】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到限制,就目前而言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中具有较多的经验,并且获取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此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引发机制以及中医治疗等相关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医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人数较多,同时死亡率较高,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而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相应的负担[1]。而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呈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预防治疗中。本次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医进展,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以及咳嗽等,此现象在中医学中为咳嗽以及肺胀等范畴中。伴随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不断研究,其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制均达成了共识,此病和肺脾肾之间具有相应的关系,病位在肺,因为外邪入体以及肺失宣降会产生咳痰以及哮喘等症状,如长时间不愈会出现复发发作现象,进而对其他脏器进行累及,从而形成痰瘀[2]。慢性阻塞性肺病为本虚标实,虚表现为气虚或者阴阳受到损伤,在肺脾肾中体现,邪湿现为痰瘀。痰瘀时间较长会对正气产生损伤,正气受到伤害后可对痰瘀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引发本病。
2 中医辩证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其病情较为稳定,主要表现为正虚,同时兼有痰瘀等表现,为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化痰活性以及扶正固本原则[3]。
2.1 扶正补虚
中医学中缓可治疗本。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为肺,长时间未进行治疗或者误治会加重患者自身的病情,进而产生肺虚,肺虚时间较长会出现脾失健运现象,从而形成肺脾两虚。上述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主要证型。曾有学者抽取50例脾胃虚弱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对其采用六君子散煎剂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可知此治疗方法能够将患者的营养症状和肺功能进行相应的改善。而临床中选择黄芪建中汤对患者进行治疗60日后,其PaO2、FEV1比例以及肺活量显著提升,PaCO2水平则有所降低,说明此治疗方法可以将呼吸机疲劳现象进行相应的缓解。而有文献报道抽取60例患者,对其均选择益肺健脾中药对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患者治疗后其痰液中的中性粒细胞、IL-8水平以及TNF-α和治疗前相比降低现象明显,治疗前后进行统计对比产生统计学意义,数据间P<0.05[4]。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益肺健脾中药能够将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同时能够将机体自身的免疫力进行提升,进而使其营养状态改善,加强呼吸肌收缩水平。
2.2 固护肾气
水液代谢以及气运的异常说明肺肾存在问题。肾中的命门温养对肺功能的运转可起到促进作用,而肾纳气功能可对肺主气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如果出现肾阳虚,会降低气化功能,水气会产生内停,水气凌心而使得肺部产生肃降,主要表现出现喘肿。曾有学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选择补肺益肾汤进行治疗,从而证实了此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补肺益肾汤可将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显著缓解,从而将二氧化碳分压予以降低,对高氧分压进行提升,和基础治疗方法相比,其数据间经统计对比产生统计学意义[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临床中选择补肺肾胶囊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进行治疗,而选择基础治疗方法对另外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其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以及76%,两组数据予以统计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数据结果表明补肺肾胶囊能够将患者的气短症状以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改善。而有学者选择益气活血纳肾方对患者进行治疗,其药方中包含沙参、黄芪、丹皮、桂枝、蛤蚧、五味子、太子参、茯苓以及桃仁组成,在对患者进行45日的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以及BODE综合指数显著改善,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经对比均形成统计学意义。
2.3 活血化瘀
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病理物质以及致病原因为痰,痰浊以及肺气的异常致使肺主产生治节失司,而引发疾病反复发作的因素为痰饮伏肺。患病时间较长患者痰浊留滞,气机以及血脉会产生不顺畅现象,容易出现血阻滞等表现。为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瘀血,其中包含瘀点或者瘀斑等。而现代药理学研究后证实,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会出现血小板集聚现象,其集聚位置为肺血管,从而加强了血液黏度,为此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依据活血化瘀原则[6]。当产生痰化之后其患者的气血会产生顺畅,在对瘀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同样可对痰予以治疗,瘀消除后脉道会产生通利,从而对祛痰起到辅助作用。临床中曾有学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选择固本祛痰化瘀汤进行治疗,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治疗,患者中医临床症候积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所提升。对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方法后可知,在治疗过程中加入活血化瘀方法能够保护内皮细胞,进而将红细胞集聚现象予以减少,进而降低血压的粘稠度,从而实现预防小动脉栓塞现象。
2.4 活血通络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气虚为本,为标表现为血瘀以及痰阻,对于此发病机制,均选择活血化痰通络方法进行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后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病情的发展会使小气道产生重塑,气道重塑是伴随气虚以及痰阻等现象加重而产生的,就目前而言临床认为活血化痰通络方法的治疗机制表现为:能够对炎症细胞的趋化现象产生抑制,同时对细胞因子的活性形成影响,对成纤维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自身形成的增殖现象予以调节,进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小气道重塑起到干预效果,缓解气流受限的效果。有学者选择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能够将肺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同时可将其自身的运动能力进行提升。
3 小结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为一种可防治的疾病,而中医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同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缓解肺功能,进而提升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方词右,余小萍.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6):577-578.
[2]姚诗清,朱裕林,赵皓等.三伏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912-1914.
[3]王余民,马伊磊,孙文善等.穴位埋线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的临床多中心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3):5-9.
[4]郑广鹰,张清,张民等.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肺气肿X线表现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1):45-47.
[5]刘涛,张磊,肖文峰等.噻托溴铵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1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42-43,46.
[6]鲍小曙.健脾益肺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1):83-84.
论文作者:郭辉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肺病论文; 患者论文; 阻塞性论文; 稳定论文; 现象论文; 中医论文; 功能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