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贯彻《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演生出来的新概念,它已经不是“踢踢腿”、“弯弯腰”的课间操了,而是逐渐发展成一门有系统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为目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门新生的体育课程。本文欲从教学实践中寻找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资源,并实施开发活动。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 资源 开发 探究
一、探究目的
通过组织形式的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效延伸体育课,体现学校精神文明;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才干与开拓精神。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早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以及校内外各种体育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除了要复习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师所提出的其他锻炼内容之外,学生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锻炼内容。
二、探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通过文献资料进行查阅相关的体育文章.2.观察法。直观地查看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与传统的运动。3.调查法:运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4.交谈分析:通过和学生交谈发现一些课外的形式。
三、结果与分析
1.大课间体育活动概述。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多种功能,教育部于1999 年决定将大课间活动提到大课间活动课的第一层面,列入课程计划,进一步发挥其功能。从贯彻素质教育,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出发,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组织形式,成为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一种活动类体育课,既有必要,又有现实的意义。大课间体育活动自九十年代初期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以来,已引起了体育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征。大课间活动有自身的特征,它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课,也不同于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第一,要有制度保证。首先要从时间上保证。学校要保障每天的课间时间25—30分钟,并规定在学校的作息制度上其他活动不得侵占;其次要求全员参与。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都要参与管理和监督,还要充分调动班干部和学生体育骨干的带头活动,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第二,活动的安排要有科学性。大课间活动的运动负荷不能太大,应以中小水平的负荷为宜,这既利于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又不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针对学生的年龄,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项目,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所以,选择活动内容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就成了搞好大课间活动的关键,也是其很显著的一个特征。第三,要有本校特色。活动的内容可以是传统的武术操、竹竿舞、秧歌舞等等,也可以安排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滑旱冰、街舞、模拟攀岩等等,当然也要有适合本校特点的校园操。
3.我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的探索及研究。从调查的结果来分析,七八年级有80﹪的学生喜欢这种形式的大课间,17﹪的学生保持无所谓,3﹪的学生什么都不感兴趣,这表明这种形式的大课间是适合我校的,当然了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喜欢节奏明快,音乐感强烈的,这就表明现在学生中流行这种现代元素的兴趣。调查表明,要使大课间人人参与,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考虑学校的组织与管理,更要考虑安全问题,分析学生的特点要符合各自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活泼、优美、积极,从而能达到运动负荷及强度,起到健身的效果,得到身心愉悦和放松。
4.存在问题。学校大课间分组越来越多,而参加指导的教师很少,缺乏指导教师,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我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育教师的报酬及奖励考核显得偏低,致使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受挫,影响活动的开展;第二个方面是学校分配的教师没有体育基础,对体育不感兴趣,也不积极参加大课间,这就制约了活动的展开,毕竟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师是有限的,加之我们是乡村学校,多的也就三四个,少的只有一个,有些甚至没有体育教师,这就严重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1)大课间活动是基于体育课与课外体育的基础上,既要巩固体育课的延续,又要搞好传统的具有特色的体育活动。(2)大课间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师生共同完成,既是教又是学,寓教于乐。(3)大力开展校本教育,把大课间的体育活动的方向把握到校本教育上来.
2.建议。(1)搞好大课间的管理力度,使学生人人都能参加进来。(2)大课间的开展要搞好学校特色,结合本地特色进行。(3)大课间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能完全让学生身心真正得到放松,真正起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刘智丽 《特色课间操》.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
[2]《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4年,3期。
论文作者:曹学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1月总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课间论文; 体育活动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体育论文; 课外论文; 课间操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1月总第3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