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及其模式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创新论文,模式论文,企业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合作并非是一种新出现的企业行为,从19世纪中叶企业之间的合作便开始形成,其间合作的领域主要集中于价格和市场划分两个方面,但受政府反垄断的干涉,这类合作行为并未广泛流行开来。合作行为之所以重新兴盛并成为一股新的潮流,是因为现今的合作从形式到内含都注入了新的内容,虽然理论意义上的企业合作是一种全方位的合作,但进入八十年代,新一轮的企业合作是以技术合作为主体,着重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合作行为上,尤其在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领域,R&D合作已广泛地被采用。 而且企业合作技术创新正从双体短期合作走向多个企业的长期网络化合作,形成了稳定的技术联盟,例如:由多家美国电子信息企业组成的微电子开发体(MCC)〔3〕,是网络化合作技术创新的一个很好例证。所以说,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是二十一世纪企业创新行为的一类重要模式,代表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必要对其给予理论上的关注和注释。
1 快变市场的出现与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模式的形成
市场环境是决定企业行为的外生条件,而企业行为的基础是企业自身的能力,因此环境的变化意味着企业能力的调整和重建。技术与社会的现实发展,尤其是现代高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消费者需求特征和生产者供给特征的变化,市场的均衡是在变化的消费者与变化的供应商之间的动态均衡,这种变化的直接结果是使产品生命周期的形状发生了异变,生命周期变短、阶段性特征消失、饱和消费量降低、盈亏平衡点和利润峰值点提前〔4〕, 形成了以快变为核心特征的实时变化的市场环境。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多目标行为,产品产量、品种、价格、质量和更新周期是决定创新目标和方向的五个主要参数。任何一项创新都要围绕这五个指标来进行。但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创新的着眼点却不同,存在着各异的目标结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各目标参数的权重构成不一致,传统的稳定型市场结构,企业更加重视高产量和低成本,因此技术创新是以产量和成本为核心来展开的。而在快变的市场结构下,加快更新速度和实现多样化的品种则成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首要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强调核心目标并不排斥对其他目标(例如:质量等)的追求,只不过程度和侧重点不同(见图1)。本质上看, 市场环境的变化引起创新目标结构的重组,而创新目标的转移必须要求企业重新进行创新能力的整合,以形成与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和重新设定的目标结构想适应的新的能力范型。这种能力范型要求企业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图1:技术创新目标结构的转移
①快速体认顾客的要求并进行快速响应的能力;
②缩短创新周期进行快速创新的能力;
③开展高频率、不间断技术创新的能力;
④加大创新的技术含量,进行重大技术创新的能力;
⑤拓宽运用技术领域,进行多种技术组合创新的能力;
处于快变市场中的企业必须按上述要求来构造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否则将不能确保技术创新战略的成功和竞争优势的获得。按照这一创新能力的范型,快变市场中企业的创新活动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i.突破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创新过程的非线性集成化和集群化;
ii.突破传统的刚性创新模式, 改变创新过程方式信息交互模式和管理方法,实现技术创新的柔性化和可实时调整性;
iii.突破传统的单目标创新模式,实现多目标创新和多层次创新;
iV.突破传统的组织内创新模式,跨越企业组织的边界, 形成开放式、网络化的技术创新模式;
V.突破传统的技术创新内含和边界,将创新活动下探到基础研究阶段,使技术创新直接生长于理论创新的基础上。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体现的是分工、刚性化、制度化和独立化的思想,很显然在这种组织氛围中技术创新的方式是在内化或购买这两种方式之间的选择,很难形成新的创新能力范型和新的创新活动方式。因此实现企业技术活动方式的转变,关键是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进行彻底的重组,以形成能够满足上述特征的创新组织方式。网络合作化的创新组织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代表着企业技术创新的未来潮流。
快变市场的演进并非一日而就,它的出现走过了一个过程,从八十年代初某些行业出现快变的迹象开始,到目前快变的市场特征已经出现在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时尚消费行业〔5〕,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多数的产业或迟或早都将进入快变的时代。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模式的出现是快变市场环境的产物,它是随着快变市场的发展而大量涌现的。快变市场的到来,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应该看到,在这种经营环境中,技术资产的贬值速度加快,技术创新的平均投入水平大幅度地提高,这就意味着技术创新面临着更大的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需要更强更全面的技术能力,这些都超出了单个企业内化式创新能力的范围,必须寻求外部技术与资金资源的支持,将内外部技术资源结合起来,走合作之路。而且这种合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之间的简单技术交易,而是一种多主体、多过程和反复进行的双向网络化合作,所以创新环境的变化是形成网络合作技术创新的根本原因。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许多企业都走上了合作技术创新之路,而且在单个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了网络化的合作组织。出现了团队创新的态势。1983年由13家公司组合而成的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MCC )是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形成的一个标志。到目前为止,这个合作体的成员企业以达56家。在此之后,网络合作化的创新模式在航空、化学、汽车、电子等行业逐渐普及开来。例如美国半导体研究公司(SRC)、 工业创新中心(CⅡ)和集成系统研究中心(CIS)等〔2〕。 同样在欧洲和日本也出现了大量的合作研究组织〔6〕。 这些合作创新组织的合作范围主要集中于研究与开发(R&D)领域。它们共享研究成果, 然后各自依自己的专业方向开展后续创新,在市场上竞争。因此这是一种竞争前合作,是一种水平方向上的技术合作。进入90年代,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正在向垂直合作发展,将创新与制造和市场功能进行整合,形成全过程的合作。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模式的出现使得原有的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已经演变为企业团队间的竞争关系,处于团队内部的企业则是一种前期技术合作,后期开展市场竞争的关系。
规范意义上的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是指由多个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也吸收部分研究机构和大学加入)形成的技术合作契约关系。在网络内部企业之间以紧密或松散的方式结成共同开发体,针对某一共同感兴趣的技术开发领域进行创新,共享创新成果,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网络成员的竞争力。网络合作创新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企业创新模式有着根本的差异。传统的创新模式内含的是企业各自独立的创新流程。企业之间依靠单向的技术转移来连接。因此这是一种由内化和转移两个环节构成的模式。而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则是由多个企业共同投入资源,参与到一个创新过程中,然后基于相同的创新成果,再进行后续的差异化创新,因此它是一种集群式的创新,是一种反复交易的组织,相对于传统的以组织内创新为主的创新模式而言,网络合作化的创新模式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
①分散技术与财务风险,尤其是在不确定性很高的前期创新阶段;
②在企业之间,或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形成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通过反复技术交易,有利于成员企业的学习和技术积累;
③有利于实现技术领域的组合创新,加速产品创新速度,丰富产品品种;
④形成共有技术平台,便于差异化创新;
⑤有利于尽快达成主导设计和实现技术标准,避免企业因主导设计旁落而带来的创新失败风险;
⑥有利于形成团队竞争的优势,使产品或技术快速推向市场,顺应全球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潮流;
⑦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到重大产品或工艺的创新领域中,发挥中小企业的技术优势。
如今,基于网络合作模式进行到创新的企业正逐步显示出其竞争优势,因此随着快变市场的到来,网络合作化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2 网络合作创新组织的经济性质
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出现不仅是实践的产物,而且有着深层的理论基础。从本质上说,技术是一种商品,技术合作是一种“交易”,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技术交易。但技术商品与其他一般商品相比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7〕:
①技术是一种无形商品,购买者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很难对它的质量作评价;
②技术所带来的绩效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
③技术交易是一种专用知识的交易,参加交易的人数有限;
④在技术交易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强的机会主义倾向。
按照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观点,组织对市场的替代其根本原因在于交易费用的存在,而交易费用的高低则取决于商品的属性。按照威廉姆森(D.E.Williamson)的观点,技术商品的上述特殊性决定了它是那种存在高额交易费用的商品,因此“纯市场”的方式并不是技术交易的最佳途径,但是在现代技术与市场条件下,以组织替代市场的内化式技术创新同样面临着较高的成本,甚至高出了技术的市场交易费用。这是由于在快变的技术与市场环境中,研究与开发(R&D)的成本急速上升, 同时更新周期加快,内化式的技术创新面临着较快的成本上升压力和创新失败风险。由此,以组织内化的方式进行创新也并非是一种最优的途径。正如拜多特和费舍尔(F.Bidault,W.A.Fischer )的研究所指出的那样,技术交易既不适合于一市场的方式也不适合用内化来替代,需要采用第三种方式〔8〕。
技术的特殊属性决定了需要设计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来实现技术的交易。这种组织形式要求建立一种特殊的企业间“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市场机制中纯粹的“买卖关系”。也不同于企业内部的“层级关系”,而是一种以重复交易为前提,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长期合作、相互沟通、彼此信任、共担风险、合理划分收益的特殊合作关系。以这样一种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企业便形成了一个合作网络组织。它是解决快变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问题的一个最佳模式。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的出现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许多关于交易费用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近期研究观点表明,将资源配置两分为市场—组织的方法是不确切的,存在着介于纯组织和纯市场之间的交易方式—即网络化交易(Network Transaction)。这类交易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借助与关系网络来实现交易。 它既可以规避高额的市场交易费用又可以避免较高组织成本。越是存在高额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的商品越适用采用网络化交易的方式。毫无疑问技术是这类商品的典型代表,因此从理论上看,在快变市场环境中,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是企业的一种合理的选择,是对创新组织形式的变革。
3 基于不同制度环境的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
企业合作技术创新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多种模式,带有明显的地域和制度倾向。技术创新是一个跨越多阶段的长过程,不同的企业有着各异的切入决策。同时,依存于不同制度环境下的企业其创新目标、比较技术能力、生产经营空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并不存在规范的组织模式,不同的制度环境、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带来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制度环境决定了一个国家企业创新合作网络的主导模式。
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观念、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科学技术水平组成了一个国家特有的制度环境,并决定了其科学体系和产业体系的结构特征以及二者的运行方式,从本质上来说,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是宏观层面上的科学——产业连接模式的微观组织缩影。因此,制度环境给出了网络合作创新的外部约束条件,是外生于合作行为的影响要素,不同的制度环境为具体合作行为的展开规定了一个可行的空间。具体地说,企业技术创新的互联网络结构取决于以下因素:
①国家的科学研究体系与结构;
②国家科技政策与中期和长期发展战略;
③科学技术活动的范围、强度和水平;
④人才、教育的现状和政策;
⑤产业体系、结构与发展水平;
⑥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⑦科学系统与产业系统拥有的R&D能力的比较差异;
⑧科学文化与产业文化的比较差异;
综合这些因素,网络化技术创新模式主要由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一是动力维度,即是以企业自主的动机为主还是由政府的外部推力为主来组成合作网络;二是合作区域维度,即是在创新前期合作,还是在创新后期合作。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形成四种最基本的网络合作创新模式(见图2)。
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的模式分类
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科学研究体系比较完备,企业自主R&D能力强的国家, 合作技术创新网络大多是由企业自主组织而成,政府仅起引导、服务与规范作用。相反,政府对经济干预较重, R&D资源游离于企业之外,企业自主R&D能力较强的国家, 企业创新网络的建立主要依靠政府组织,由政府来确认技术创新方向,并通过政府的力量将分散在企业(包括大学与研究机构)的R&D资源组织到一起。 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业的技术含量比较高,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比较完备的国家,其企业的技术创新合作倾向于创新前期阶段,即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阶段进行合作,在创新后期进行竞争,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而产业发展处于新兴阶段,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国家,多数集中于创新后期合作,即在公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合作进行中试或工程化创新,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水平,或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合作进行二次创新,以此来提高该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美、英、德、法等国的企业多采用企业主导的前期创新合作模式〔9〕, 本文前面提到的几种企业网络合作技术创新组织均属于这种类型;日本企业的合作技术创新活动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企业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后期,而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创新前期合作成为主导模式。从动力源来衡量,来自于企业自主合作占主导地位,但相对于美、英等国,日本政府在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10〕;韩国、加拿大等国的企业合作创新网络是典型的企业主导的后期创新模式〔11〕。这是由其国家的科技与产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进入九十年代,新加坡、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开始出现网络合作化创新模式,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竞争力,政府十分关注企业的R&D 活动向基础和应用研究阶段深入,并亲自出面组织。因此,目前这些国家的合作技术创新网络以政府驱动的前期创新合作模式为主〔12〕;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科技与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主要集中于创新后期,即工程化和商品化阶段,同时由于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科技资源尚未与企业形成有机的结合,企业自主的R&D能力很低。 因此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多由政府组织机关骨干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来完成。 例如政府实施的“火炬计划”、 “863计划”、“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等。 所以政府驱动的后期创新合作模式是中国目前网络合作创新的主导模式。
上述模式分类仅是一种粗线条的划分,事实上,在具体合作的网络组织结构、目标技术领域、成员企业规模等方面还存在多种类型,可以组合成多种子模式。同时应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企业自主R&D能力的加强, 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正朝着以企业为主导的全方位合作模式发展,并将成为未来企业创新合作的主流模式。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合作技术创新行为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历史,但这种创新组织形式尚未发展成熟,而且也并未得到普及。随着快变市场的到来,这种创新组织方式已经显露出其优势性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所以需要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