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写随笔的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导学生论文,随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起作文,教室里往往叫苦声一片;提笔作文,学生多半冥思苦想;勉强成文,男生多半钓鱼钓虾打球玩游戏,女生多半妈妈给我送上一杯茶一杯牛奶,感动得热泪盈眶。结果是学生怕写,教师怕看,三年下来,作文基本处于一种“望天收”的惨状。
那么,如何带领学生冲出作文训练的“围城”呢?
要想消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要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尽可能把丰富学生的生活当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使学生作文时真正做到叶圣陶所说的“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1]因此,鼓励学生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去接触生活,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明白:随笔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个真实的学生与自我;它就像一个平台,提升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它也像一座桥梁,沟通着学生与我的心;它更像温馨的家园,让学生在其中快乐地成长,让我在其中快乐地享受……
一、让学生爱上写随笔
(一)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消除其畏惧心理
言语智慧的第一要素是想象力。言语生命的养护,首要的是想象力的养护。
现今的中学生凡事讲感觉,只有觉得“有意思”“有趣味”,他们才会有兴致。趣味性是作文教学薄弱的地方,有的老师认为趣味不是立意,其实,趣味就是快乐人生,是最大的立意。如果让学生找“有意义”的材料,他们往往会产生抵触心理。因而,指导最好从“有意思”入手,通过具体的例子告诉学生,作文需要主题,但不一定非得高尚和伟大,你也可以写喜欢一只蚂蚁。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天马行空,纵横驰骋。
(二)从写随笔中享受写作的快乐
让学生懂得坚持写随笔的意义,让他们明白:当我们将一天的生活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后,我们的记忆也就固定在随笔本上了。而随笔写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这段生活记忆的质量。美好的初中生活,若有一篇篇随笔的积累,便留下了自己青春的足迹,刻下了自己成长的记录,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写随笔,要及时记录身边的事,抒写心中的情。
同时也使学生懂得,写随笔是道德长跑,意志长跑,人格长跑。它不仅能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对自己意志的考验,对自己毅力的锤炼。坚持写随笔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坚强的人,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
二、指导学生写随笔的实践
(一)积累:给学生放飞心灵的空间
1.听美文——听美妙人生和谐音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对写随笔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有些孩子心里有话,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因而刚接触随笔时总是抱怨无话可写。那么,如何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困境呢?
初一新生刚入学,我们先从听美文人手。因为让学生多读、多听好文章,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开始,我采取老师朗读的方式,朗读的文章有名家名篇,有《最伟大的推销员》《我的精神家园》《张爱玲散文集》《雅舍小品》等书,有《青少年随笔》《读者》《青年文摘》中的优秀之作,也有班里学生的佳作。慢慢地我就请同学到讲台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准备好的优秀作品。这样做,一者可以达到组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前迅速安静下来,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二者学生聆听、欣赏别人佳作,可以为自己平时的写作积累素材;三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及朗读水平,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四者朗读学生的优秀随笔,可以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激发学生写随笔的热情。试问,这样一举四得的做法,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2.读美文——读名人名家真性情
我们以往较重视学生的文字能力,过分看重有话可说,写学生亲历的事,写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从现成的生活经验中获取写作素材。较为忽视从文化、历史的积累中思考,从第二客体——书本中获取写作素材,忽视精神人格的培育和价值观的引领,这就造成了写作的浅俗化、平庸化,造成重文字训练,轻文化、思维、思想修养的倾向。人类优秀的文化和文明精神,大都积淀在优秀作品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感悟,可以吸收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提高自身的写作素养,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你都应当(只要你想成为学生的真正的教育者)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2]而要学生喜爱读书,老师首先应当喜爱读书,一个不爱读书的人绝对教不出喜爱读书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喜爱读书,也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因此,我常常在班上向学生介绍我所阅读的作品,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同时,我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给学生创设阅读的机会。在阅读课上,我推荐学生阅读名家名作、名人传记,比如《围城》《我遥远的清平湾》《动物庄园》《瓦尔登湖》《苏东坡传》《凡·高传》《万历十五年》《胡适杂忆》《追寻失去的传统》《自由在高处》等,或选择优秀的时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阅读课或课余自由阅读,同时,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不一样之处,有自己的新“发现”。读书时就要细心品味隐藏在作品中的“不一样”。所谓不一样,就是作品中表现的作者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们用红笔圈点勾画出重点内容,在旁边略加点评,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一文一得,文文相加,日积月累,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
(二)写随笔:描摹五彩斑斓生活事
学生刚写随笔,其内容一般较为单一,且每每完成一篇随笔总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却只有干巴巴的三言两语。其实写随笔很简单,所见,所闻,所想,纷繁复杂的世界,皆可成为随笔的内容。那么该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随笔只是“我手写我心”呢?
1.案例一
深秋时节,寒风凛冽,落叶纷飞。树上的叶子飘然而下,地上的叶子也追着、赶着往前跑,好一幅大自然的美景。我马上让正在早读的同学出来观察。同时要求他们运用平时教给他们的五感观察法进行观察,即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品尝以及用手指进行触摸。
学生们一跑出教室,就争着去接飘飞的落叶,追着捡地上的落叶。回到教室,我让大家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景象。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决定就以“落叶”为话题写一篇观察随笔。不久,大人们司空见惯的落叶竟被学生形容得妙不可言。有位同学以《风中的落叶》为题写道:
起风了,仰起头,我看见绚丽的红色大伞下,下起了“红”雨。“霜叶红于二月花”,那如同酒后红晕般的醉红,是我在二月所不能欣赏和体味到的。那手腕般的树干挑着纤纤手掌似的红叶,如同托着一个红色的生命。悄悄地,有几片火红的枫叶跳着“华尔兹”舞向大地的怀抱。我张开双手接住它,托在手中,细细地品味。那一条条参差的叶脉,依旧闪耀着生命的光彩,像是一块丝绸——只有织女才能织得如此完美;那红色,那样浓艳,却又不失纯真,自然只有艺术家才能调配得如此和谐。
这样的引导与训练在不经意间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和方法,培养他们选取生活特殊场景和场面的能力。而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随笔也就变得有声有色了:描写天鹅绒,学生会用手去体味,写出天鹅绒那柔软、纤细的质地;描写丰盛的晚餐,学生会用舌头去体味,写出丰美菜肴那诱人、谗人的味道……运用五感观察法,学生对某些相似但又不同的小东西进行观察后,写成随笔,读来都是生气盎然,颇具文学意味。
2.案例二
为了使学生写随笔更加得心应手,我还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如李白坚教授提出的流川枫的“灌篮”法,即在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很短的事情时,拉长事物进行的时间,运用联想、想象、插叙、倒叙和心理描写,把场面拉开。
当某一件事在进行时,写上“这时,我想……”“此刻,他回忆起……”“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他的行为,使人联想起……”等等,就可以让时间停驻,内容丰富起来,自然随笔也就写得更细更具体了。我曾经出过好几个随笔题目,请同学们学习用这个流川枫的“灌篮”法进行写作,效果都不错。如电话铃响,时间短促,文章却必须写电话铃响的这么几秒、十几秒的时间发生的事情,学生懂得了让当时的情景在脑子里定格,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平常的生活一旦镶嵌进巧妙的框架里,那些文字就仿佛活了起来。
还有电脑鼠标作文法,即运用一切感官,对对象作深入和细致的观察的方法。如写人,就不断地把“鼠标”深入地指向他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以至于嘴巴旁边的一粒痣;写他的行动,就把“鼠标”指向他那背在背后的双手,指向他像弹钢琴似的不断跳跃着的手指,指向他无名指上戴着的一只硕大无比的方形金戒指……总之,只要想继续描写,就几乎能够不间断地描写下去。学生学了“电脑鼠标作文法”后,在写景状物时,就懂得了仔细地观察并描写它们,使事物栩栩如生、有声有色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1]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写随笔的起点和源泉。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学会了有目的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兴趣的焦点逐步由“苦于做”转向“乐于写”,进而激发强烈的写随笔动机。在不知不觉中,写随笔成了他们的“乐事”。
(三)评赏随笔:增添抒写助推剂
1.评随笔——评少男少女心中思
当老师作为第一读者,平等由衷地与作者分享喜悦、分担痛苦的时候,评语将成为师生对话沟通的桥梁,教师手中的笔才拨得响孩子心中那根微妙的琴弦,奏出生命的美好乐章。“去用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3]面对学生小小的心儿,甜甜的笑脸,淡淡的泪痕,微微的愁绪,浅浅的话语,稚稚的字迹……我懂得:只有“让评语活在学生的心里”,我们繁重的批改劳动才不会劳而无功。评语中的“情”是学生习作成功的动力,是学生爱语文爱人生的一种启蒙。
在评随笔的过程中,我习惯用黑色水笔写心语,发现比用红笔写评语效果好得多。用红笔写出的评语,往往带着审视评判的眼光、客观冷静的态度,学生通常不大爱看;而我改用黑笔写的与学生交流的心语,学生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心语的内容包括:回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肯定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暗示提醒随笔中的某些不足;倾吐当年成长中类似的心声和烦恼,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进而亲近你。大家这样形容随笔:是它,让我们摆脱了寂寞,拥有了充实;是它,让我们的心拧在一起,永不漂泊;是它,挥洒我们的智慧人生,不做默默无闻的千里马……
在批改随笔时,我借用腾讯QQ聊天工具上的“表情表达”方式,常常也在写心语时用简单的几笔画上一个笑脸,或者难过的表情,或者生气的样子,或者流汗的脸……使心语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我充分挖掘学生随笔中的闪光点,放大了去看,去欣赏,去评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某同学记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总是说不出口,不知如何表达时,我写下的心语是:“是爱,就要大声地说出来。大女孩了,不善言语,那就用手中的笔,把爱倾诉出来,一份心愿,一张卡片,不也传达出了浓浓的爱意!”这样的心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和可爱。当随笔本发下去,学生们急不可待地翻开本子,看老师的留言,兴奋地相互交流,得意于得到老师的笑脸或赞赏时,他们写随笔的热情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在学生的随笔后面,写下我们的期望,我们的关心,我们的欣喜,我们的担心,我们的失望,我们的赞赏。用真心换取真心,用爱来换爱!
2.赏随笔——赏七彩生活嘉年华
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写好了随笔,赏读随笔也是很好的交流形式。
我每周都利用边角时间,让学生上讲台朗读自己的随笔。学生自豪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常常赢得雷鸣般的掌声。我们可以想象这篇随笔产生的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该有多大呀!
批阅随笔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三五个同学就某一小主题发表观点,我就选这几篇让他们上台分别读给同学们听。根据他们读的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或一种精神,并加以简单阐述。利用早自修或辅导课时间读随笔,每次10分钟以内,效果较好。对于学困生的随笔,我是特别关注,努力地寻找他们随笔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鼓励他们上台朗读他们的随笔,实际上是在全班同学面前放大他们的优点。赏评随笔,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一举两得。
(四)编随笔:推出如梦岁月作品集
日积月累,不少同学已经写了厚厚的一本随笔。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写随笔的积极性,我组织学生精选得意之作,编写班级作品集。下面节选了学生写的编后记:
着手编辑这本文集后,首先思索冠以何名。最后决定选用“渡口”,因为它可以意味着整装登陆,也可以意味着撑篙离岸;既表示结束,也表示开始。就像我们初中三年的生活,是人生中一个匆忙的中转站,我们由单纯幼稚渐渐向独立成熟过渡。回首过去的三年,像是一部纷杂多彩的长篇小说,那么这些收录的随笔,就是小说中扣人心弦的精彩片断吧?
教与学是心与心的互动,是生命唤醒生命的过程。作为语文老师时时都流淌着诗情画意,面对班级里可爱的孩子,就如同面对一株株小苗,看他们绽放出一抹抹新绿,吐露出一丝丝娇艳,散发出一缕缕幽香,那种快乐与满足,难以言传!
虽然,因为随笔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但人宁可因梦想而忙碌,不要因忙碌而失去梦想。一个爱心充盈的语文老师,是一定会享受到教学的幸福的!
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指导学生形成写随笔的习惯。如能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如我们的生活般多彩多姿,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当学生们都践行“言语是生命的寓所,言语的外延等于生命的外延,言说的意义等于生命的意义,言语与生命、与存在统一”[4]这样的理念,他们将会收获无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