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9岁,因突发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诺氟沙星0.4,日2次口服,肠炎宁片4片,日3次口服及对症治疗2天,患者腹泻、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减轻,但腹痛症状未缓解,且呈阵发性加重。故又就诊于我院门诊,查体:体温(T)37.8℃、脉搏(P)92次∕分、呼吸(R)22次∕分、血压(BP)134∕88mmHg。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罗音。腹软、无固定压痛及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WBC)14.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86.6%,尿、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肝 胆 脾 胰 双肾未见异常,阑尾区未见异常。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日1次静脉点滴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次日患者腹痛仍未减轻。又做腹部B超:右下腹探及一4×6㎝大小包块,考虑阑尾炎可能。急转上级医院外科。经随访,转院后患者行急诊手术,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讨论
阑尾由于自身的特殊结构,易导致其管腔阻塞、细菌入侵,故易引起急性炎症。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最多见的急腹症【1】。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是该病的一个重要的体征,一般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体征、血常规检查及B超的应用,急性阑尾炎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阑尾解剖位置的不同而致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阑尾一般在右下腹部,但也可高到肝下方,低至盆腔内,甚至越过中线至左侧,尤其是盲肠后位阑尾炎,在腹部检查时,腹部体征不明显。B超:由于急性阑尾炎在最初阶段的病理变化以充血和水肿为主,并且炎症仅局限在筋膜与其下层,阑尾轻微肿胀,B超较难判断为阑尾炎;在患者脂肪层比较厚时,采用高频探头不能够准确的探查阑尾,而腹部探头呈现影像较为模糊,很难诊断是否为阑尾炎;阑尾处于结肠后方且伴有较多肠腔积气的患者,阑尾不能够呈现出来【2】。因此给临床医师带来诊断上的困难,容易发生误诊。
本病例误诊原因:患者腹痛伴腹泻、恶心、呕吐,就诊时医师未给患者做详细的体格检查,未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就根据患者的口述盲目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患者再次就诊时,尽管做了必要的检查,并考虑到急性阑尾炎,但由于该患者阑尾位置的特殊性,患者虽感腹部疼痛,但查体时腹软、无固定压痛及反跳痛,腹部B超也未发现异常,所以直到次日再次腹部B超,才判断患者可能为急性阑尾炎。
本病例提示:急性阑尾炎的确诊除考虑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外, 化验血常规及腹部B超检查在诊断上有重要的价值,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极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等内科疾病。临床医师需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避免片面的思维方式,不能仅就诊时的某一症状及体征草率做出诊断;要全面、耐心、详细询问及分析病史,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合理地应用辅助检查手段,充分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急腹症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考虑可能的疾病,并要考虑到每个疾病的特殊情况,必要时要重复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体格检查,尽早做出诊断, 尽早手术探查, 以免贻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肈汉. 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1.
[2]鲍文莉.超生显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误漏诊分析[J].中国医学人文,2016,2(10):205.
论文作者:张菊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阑尾炎论文; 患者论文; 阑尾论文; 腹部论文; 体征论文; 压痛论文; 胃肠炎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