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粮食产业绿色发展_绿色食品认证论文

环境保护与粮食产业绿色发展_绿色食品认证论文

环境保护与粮食产业的绿色化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保护论文,粮食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日益高涨的环保运动

面对生态环境破坏与一系列严重的空气、水污染事件,世界各地掀起了日益浓厚的环境保护运动。人们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大大增强,并导致了绿色食品的生产与消费。

二、我国绿色食品的消费与生产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绿色食品消费的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快。1989年农业部提出“绿色食品”概念后,首先在生态环境良好、原料供给充足、加工技术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国营农场启动,后来又迅速扩展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并延伸到食品、轻工、环保等相关行业和部门,由国内走向了国际,到1995年11月底,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就达620种,1999年上半年约为1000多家。我国的绿色食品现正加快向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推进,显示出了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据专家估计,2000年我国国内绿色食品形成了120亿元的销售市场。

我国于1993年初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并于1994年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目前,我国已在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确定了绿色食品环境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价机构,制定并颁布执行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规章和办法。制订了全面完善的“绿色标志”制度,促进绿色市场营销在各行业的实施。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既向各企业决策者宣传绿色市场营销观念,又向广大消费群众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方式,开展多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促进企业增强环保意识,监督企业实施绿色市场营销。

我国绿色营销发展确实很快,然而相对于绿色消费所要求的广泛崇尚、积极选购、科学使用以及事后良化处理等内容来讲,我国目前绿色消费总体来讲还处在起步阶段或导入阶段。我国广大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所持的消费心态不完全一样,甚至有较大的区别。那些文化水平高、环保意识强、收入高的年轻人积极消费产品,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并把它作为个人修养与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但从消费者总体上来讲,处于心动但难以行动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的来说,国民的环保意识仍然十分薄弱,消费者还没有作为一支独立的绿色力量登上环保舞台,难以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有理、有力的监督;很多消费者听听环保教育,感觉到要努力追求绿色消费,但一涉及到高得吓人的绿色产品价格(例如,黑龙江产的七里河绿色大米,每市斤高达7元钱,高出普通大米许多倍),使用起来却并没感觉到太大的差别,以及并不能让人放心的过火宣传,就没有多大行动的兴趣了。这些当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

尽管我国绿色食品尚处于市场导入阶段,且存在着观念陈旧、价格偏高与配套不够等具体问题,但鉴于自然环境的压力与21世纪中国城乡居民将稳步地达到小康、富裕的水平,老百姓对高质量食物需求会呈持续增长的情况,广大企业应努力转变传统的食物生产与加工方式,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食品的营养水平、生产标准、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展望21世纪,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基本走向是:向与食物生产相关的新领域推进,稳步扩大发展规模。我国将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化目标,培育绿色主导产品;开展基地建设,形成区域性综合开发格局;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的标准体系,提高监测水平,建设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供给体系;继续开展人才的技术培训,扩大绿色食品技术覆盖面;向大众市场推进,扩大绿色食品的消费层面。

三、中国粮食产业的绿色化

基于国内外日益兴起的环境保护浪潮与我国绿色食品消费的发展要求,中国应大力推行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产业。

(一)粮食产品的绿色化

1.提高绿色食品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从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占有水平低、资源负荷重、压力大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绿色食品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加大对农业及农业资源的保护力度,防止农业资源的无谓流失;与此同时还要根据生态经济的理论,大力推行绿色农业、质量农业,把中国传统有效的粮食种植与加工的精华与现代农业、工业的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其基本内容是实施大农业、大食品的发展战略,对农业资源实行全方位的开发;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与规模农业,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强化反哺农业的政策落实;优化粮食产品结构,并为绿色产品与有利于环境治理的其他产品的销售大开绿灯;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生产销售进行行之有效的限制与取缔。

2.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上保证与绿色食品开发相适应的可持续农业发展。制定与完善有关政策,强调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使技术创新力量集中、目标统一;注重科技发展的目标方向、技术结构及其技术着力点如发展节水技术、生物技术及基因遗传工程、微生物酶技术及秸秆高效利用等的选择;通过农业技术经济政策的研究、教育与实施,进一步提高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推广与绿色技术应用的动力、能力与结合力。

(二)政府调控政策的绿色化

中国长期以来对农业实行倾斜与保护的政策,其成效也不言自明。国家应制订并实施更为优惠的农业保护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农民安心种粮的积极性,才可能使农民有能力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与绿色农业的开发。在实施这一保护政策的同时,又要注重这一政策的绿色化。

这一政策的绿色化,就是指制订与实施政策的部门应努力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大力鼓励并引导农民进行绿色产品开发,努力促使粮食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绿色政策的细化与强化

粮食产业绿色化的关键是能否切实有效地进行宣传教育、是否科学地贯彻“物质精神利益原则”。我国耕地及农业其它基础资源如水源、森林、草场、渔场等,我国也都已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在这方面法律体系还是较完备的,但大多数法律执行情况不够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我国农业基础资源稀缺程度严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应强化农业资源的法律保护力度。其基本思路是在积极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量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必须执行的环境标准,企业如果违反环境标准,政府将严格按企业违规的程度和性质给予相应的处罚;对一时难以淘汰的产品生产企业,则加大排污费的征收;细化绿色产品标志的发放办法,提高企业进行绿色产品开发与销售的积极性;为企业申请ISO14000等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创造条件;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努力与国际绿色惯例接轨;加强对绿色企业的咨询服务工作;调低绿色产品的消费成本,扩大绿色产品的销售,以形成强有力的绿色产品生产与开发的促进机制。

标签:;  ;  ;  ;  

环境保护与粮食产业绿色发展_绿色食品认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