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党组织的功能发展_政治论文

网络与党组织的功能发展_政治论文

国际互联网与党组织的功能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互联网论文,党组织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47(2008)05-0058-04

当前,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政党组织的生存和运行环境、党的建设的社会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在实现党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其他要素的倍增效应,趋利避害,搞好新形势下党组织功能的开发建设,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1.充分认识互联网服务于政党发展的广阔前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因特网为工具体系、知识要素驱动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人类教育、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关系发生了极大变化,整个世界都面临着与信息技术进步相适应的社会转型。而作为信息时代主要标志的互联网凭借其所具有的开放、平等、全球共享、信息量巨大和传播快等优势,成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所不及的。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以及政府治理等各方面也都受到网络的渗透,政治生活增添了许多变数。

在政治领域,互联网用来在政府与民众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它把不同政见、不同需求、不同民族、不同阶层连接在一起,极大地改变了特定社会集团对政治的垄断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网络使民意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渠道日益多元,正在成为政治决策与民意表达相互沟通的一个直接平台。

在互联网上,信息容量具有无限性,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传递政治信息,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每天在网上传播的信息不计其数,用“信息爆炸”来形容毫不为过。因此,今天的党务工作者如果不能准确估量互联网对我们时代的巨大影响,就会失去阵地,失去生存空间。

首先,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正在改变着政党的活动方式和效率。许多政党都依靠网络进行政治活动的输入、转换、输出,利用传媒和信息网络进行广泛的民主实践和探索,形成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系统和管理系统。他们看到了互联网为政党政治发展提供的技术潜力,争先恐后地把网络技术应用于联系民众、竞选和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发展。据统计,自1994年美国国会选举时政党建立的第一个网站起,到2000年中期,世界上大约有1250个政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单在欧洲和北美洲,平均每个国家就有大约40个政党有自己的网站。

政党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信息,选择信息、传播信息,影响受众的思想观念,宣传动员民众,扩大影响、展示和树立现代政党的形象;而且通过互联网倾听民众的声音,把握社会跳动的脉搏,以便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政策。在过去,“由于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使每一个公民都有条件去直接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这样推选代表去参与此类活动便成为合理之举。”①但现在则不一样了,网络的快速、便捷、廉价,大大降低了全民参与的社会成本,极大地便利了政党把自己的信息传播给更广泛的选民,扩大政治销售范围,进行广泛的选民“市场”调查,充分掌握选民的信息,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就是说,网络的兴起为政党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提供了机遇。人们不需要由别人代表自己,而是通过“在线参与”(ONLINE)即可感知和介入政治世界,向政治体系输入要求或支持,人们的政治参与兴趣极大提高,这样政治活动正如比尔盖茨所言“变得如此轻而易举,以致再没有什么规模太小或太涣散的事业。”②

其次,随着网络日益成为汇集民意的强有力平台,政党的组织形态将出现不同以往的特征。网络化不仅整合了科技,而且连接了人的群体、组织、社会和文化,从而极大延伸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时空界域,政党的党务活动从此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然也突破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级别限制,政党的组织活动方式、利益表达和聚合更加自由。有鉴于此,西方有学者提出的“电脑化政党”新概念,以应对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情况。电脑化政党成为西方政党的一种理想的组织形态。

近年来,我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开博”、“网聊”,以及电子邮箱等方式联系公众,收集民意,已经屡见不鲜,还有人建议总理开设博客,接受公众访问。基于网络技术的便利,越来越多的公众寄望新的政治沟通方式能从此诞生,甚至有人预测,电子民主的时代已经到来。

网络也确实在改变传统的政治互动形式,今后政党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网络技术。任何先进的政党都不能漠视先进的网络技术。国外许多政党大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德国社民党较早地意识到信息时代媒体对于党的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出建立“网络党”的主张,加大了网络建设力度,积极利用互联网改进党的宣传方式,为党员提供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意大利左翼民主党把党员登记表贴到网上,想入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办理入党手续。③西方政党利用现代媒体加强自身建设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世界传播学界天才马歇尔·麦克卢汉,曾面对60年代大规模发展的电视就预言: “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而网络作为新的民主参与手段无疑更具强大威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结构与模式。

网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整合政党组织,加强政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为党内领导层、工作人员和积极分子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网上论坛也为普通党员与党的领导层进行直接对话提供了机会。许多政党利用网络技术尤其是局域网来联系地方或地区政党组织,以便加强对它们的指导和帮助。互联网的交互性、超链性、平等性、多边性、开放性使政党组织实现了世界范围内信息共享和党务工作阵地扩大。

网络将更新政党建设的目标。德国社会民主党提出把使党“拥有适合媒体社会的交流能力”作为新时期党建的重要目标,为此,该党成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类似于政治家学校),向中高级干部传授如何在媒体中树立自己的政治形象,如何用简单的词汇解释复杂的政治信息等基本技能,以提高党的中高级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专业化水平”。1998年瑞典大选时,社会民主党的工作人员对每封电子邮件做出回复,组织了70多次选民与本党重要人物的在线对话。2005年,丹麦大选947名候选人中有57人利用博客与选民保持长时间持续的互动和沟通。2000年伦敦市长选举中,工党成员肯·利文斯因无法获得本党提名,便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并赢得了选举,其优势就在于他的网站设计,弥补了其背后缺乏政党组织支持的不足。

第三,互联网将对政党所赖以运行的意识形态提出严峻挑战。网络的多元价值观影响党员坚定的政治信仰,网上的言论信仰自由,各种类型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均可在网上找到立足之地,并自由流动和传播,从而减弱党组织的凝聚力,对原有的政党组织形式发起挑战。过去政党被认为是人们表达利益愿望和要求的主要工具,而现在人们不再把参加政党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是借助媒体直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政党的一些传统教育、宣传和组织功能受到挑战。

政党的政治活动、政治斗争将更多地跨国界、地域,各国在政治上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政治参与潜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网络虽然在民主参与、直接性、公开性等方面达到了现代政治所能要求的最高程度,对政治领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但在无“守门人”的网络化空间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对政治、文化、教育资源的垄断,肆无忌惮地向外搞“信息殖民”,大量传输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这种信息侵略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给我党的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互联网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基本上是英语霸权和美国霸权(据统计互联网上所使用的语言英语占90%以上),正如法国总统希拉克所言:“当今世界下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1995年,在哈佛大学召开的全球国际互联网络学术研讨会上,就提出了“网络文化帝国主义”一词。美国正是这样通过网络向世界全方位、全天候地推销自己,将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理念强加于人,不可抗拒地影响受众对其的感受和价值判断。处于信息传播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被迫接受西方信息的群体。④以信息接受为主的不发达非英语国家面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冲击。

2.积极把握党的组织功能开发的新技术机遇,主动融入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提高党的现代化水平

处在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中的党组织,只有充分利用以网络化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才能有效增强自身的力量,所以,党务电子化是党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合乎逻辑的选择。

首先,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进党务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有效整合党建资源,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创新,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比如,利用电子化手段,即利用现有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等手段,可以增进党的基层组织之间的交流。再比如,针对党员流动性增加的实际,运用网络化管理的现代手段,通过“服务在线”、 “网上查询”等可较好地对党员的分布、构成、动态等进行量化管理,使党的管理真正严密起来,大大提高党务工作效率,降低了党务工作成本。目前,有的地方在网络上公示拟任领导职务的候选人,有效地落实了党内外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了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有的地方充分借助Internet,让思想政治工作踏上网络快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来承载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最终达到吸引人、打动人、说服人的目的,也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时代的脚步合拍,使工作对象耳目一新,从而乐于接受思想政治宣传教育。

其次,可以借助网络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科学技术是专制政治的真正掘墓人。网络技术是党员获得自主权利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党内民主化的一种有效渠道,天然地符合民主精神。当数千万的党员可以通过互联网调用世界上的各种信息,不仅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党在做什么、怎么做,还可以以多种方式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决策时,党员的选择机会就扩大了;当成千上万的党员在互联网络上就整个党组织所关心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发表意见时,党员与组织的关联度就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热情和活力就能够得到释放。

列宁曾指出,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让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这个论断虽然强调了信息自由对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性,同样对党务电子化具有启发意义。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连互动性,可以克服制度安排方面存在的缺陷,进一步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丰富党内民主程序,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党内事务,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发表意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实现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

再次,可以利用网络巩固和扩大党建阵地。网络时代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网民。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07年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了21亿。已居世界第一位,网民平均每周上网达16.5小时,已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个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有知识、有思想,对社会变化敏感度高、生活水准较高,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群众基础。同时,这个群体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单一教条式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接受程度不高。“网络社会”不应是党建的真空地带,更不能成为党建“盲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虚拟空间”中的积极思想成果,扩大党在网络上领地,在这新的领域巩固党的执政的思想基础。

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和发展要素,理应成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手段。很难想象,一个在自身建设的活动方式和物质载体上停留在传统落后状态的执政党,能够去敏锐地感受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党的先进性正是体现在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联系中。

只有运用先进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等手段,主动融入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潮流,让现代意识、竞争观念、市场观念、创新精神浸润党的肌体,才能有效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能否支配代表当代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工具。只有学会利用网络化信息技术,创造党建工作现代化的条件和基础,才能使党更好地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体现、增强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的发展;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在党的活动方式、工作方式及物质载体上大力创新。相反,如果党不能及时有效地采用现代网络等高新技术武装自己,那么,党就难以令人信服地保持先进性,达到与时俱进。目前,各地出现的一批党建网站、“网上党校”、“网上民主生活会”、电子化党报党刊等成果,使服务的平台从传统的办公室转向简便的网络平台,从而向社会提供更迅速、更便捷、更周到的服务,其优势和影响日益显现。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具有技术密集和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企业基层党组织完全可以借助企业平台开发组织功能、增强工作有效性,可以站在高科技的平台上,利用高科技手段走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如,成都高新区开通了一个集政论、党务知识、社会热点聚焦为一体的党建综合性网站“高新党建”(www.gxdj.org),是全国第一家与中组部“党建研究”的地方性网站,被国内外著名的网络检索和搜索引擎Google、Yahoo、Baidu作为专题检索条加以收录。⑤

党务电子化能有效增强思想教育的及时性、生动性、互动性、有效性,解决多年来党在思想建设上存在的方式单一、单向灌输的弊端,使组织生活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弥补传统组织生活形式的不足,有效提升党员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人的解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劳动技能和专业知识,“网络的本质是解放每个人的生产力”,⑥“比起传统媒介,互联网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是当今人们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及各方面最新动态的最佳渠道”。⑦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伸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现有的需求和技术将创造出管理协调的需要和机会”⑧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就是在更高的水准上实现党员的社会交往,加快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加速提高对高新技术和先进工具的使用能力,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素质,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可见,要实现党自身的现代化,就必须采用尽可能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努力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使信息技术本身成为推进党现代化的有效工具,为党注入新的活力。

注释:

①高惠珠:《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92页。

②[美]比尔·盖茨:《未来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39页。

③王长江:《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241页。

④参见王怀诗:《网络文化帝国主义:起源、表现及其伦理后果》,《图书与情报》2006年第6期。

⑤该资料由中共成都高新区工委组织部提供。

⑥鲍宗豪:《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4页。

⑦傅桃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6页。

⑧[美]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77页。

标签:;  ;  ;  ;  ;  ;  

网络与党组织的功能发展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