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高工作面下巷沿空留巷实践

大采高工作面下巷沿空留巷实践

一、大采高工作面下巷沿空留巷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康红普,张晓,王东攀,田锦州,伊钟玉,蒋威[1](2022)在《无煤柱开采围岩控制技术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已有60多年。综合分析了沿空留巷、沿空掘巷、跨巷开采及采空区布置巷道等无煤柱开采方法及适用条件、围岩控制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沿空留巷方面的主要内容为:不同开采系统的沿空留巷类型、围岩变形与破坏特征;沿空留巷结构力学模型及围岩与支护作用关系;沿空留巷巷内基本支护、巷内加强支护、巷旁支护形式及支护性能;爆破与水力压裂围岩卸压机理及技术;沿空留巷断面优化及维护时间控制;沿空留巷支护设计原则及沿空留巷安全技术。在沿空掘巷方面,论述沿空掘巷的类型及小煤柱尺寸设计方法,分析沿空掘巷围岩结构特征、围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介绍跨巷无煤柱开采的类型,分析巷道与采煤工作面底板的垂直距离、工作面边界至巷道的水平距离等参数对跨采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论述在采空区布置巷道的方式:在采空区形成巷道和掘进巷道,分析采空区巷道的应力环境及施工存在的难点。介绍陕西何家塔煤矿支卸组合泵充混凝土支柱沿空留巷、山西野川煤矿泵充钢筋混凝土墙与水平长钻孔水力压裂卸压沿空留巷围岩控制2个应用实例,分析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最后,提出无煤柱开采方法及围岩控制技术的改进意见与发展方向。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2](2021)在《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文中提出装备提升、工艺改进、条件变化对煤矿的安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煤矿安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于适应新形势需要、建设安撤专业化队伍、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有着现实的意义。

孙兵军[3](2021)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缓解煤炭资源的需求紧张的问题,减少回采工作面保护煤柱的浪费,采用不留回采工作面保护煤柱,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开采技术通过对保护煤柱的回收,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浪费,消除了隅角瓦斯积聚的问题,减少了巷道掘进长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相同产量的煤炭资源减少了工业生产的成本,实现了煤炭资源高效安全的开采。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通过切顶技术切断了顶板与采空区的连接,结构运动影响因素多,因此对留巷的顶板的控制需要进一步研究留巷顶板的内部机理,提出相对应的支护方案。本文针对留巷顶板的变形的机理以及围岩的控制的问题,以恒源煤矿Ⅱ632工作面运输平巷为实际的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的破断结构,构建了力学模型,采用两面四向加载实验平台与数值模拟研究手法分析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覆岩运动的特征,分析了留巷支护阻力与关键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回采工作面推进的过程中留巷不同阶段的围岩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支护方案控制留巷围岩变形,并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围岩控制效果良好,主要的结论如下:通过关键层理论与铰接理论构建力学结构模型,得到了留巷支护阻力的数学解析式,并分析了不同的因素对留巷顶板的支护阻力的影响,随着切顶角度与切顶高度的增大,留巷顶板所需的支护阻力也会相应的增大。以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进行分析。分析了恒源煤矿Ⅱ1632工作面运输平巷合理的切顶角度为15°,切顶高度为8m时,切顶技术能够切断上覆岩层之间的连接,使上覆岩层应力传递的途径被切断。通过两面四向加载实验台模拟了恒源煤矿Ⅱ632工作面运输平巷实际的留巷情况,以数值模拟得到合理的切顶参数模拟了留巷在一次采动影响下留巷围岩的稳定状态,运用数字记录技术与应力监测设备记录了留巷围岩变形和回采工作面采空区上方岩层垮落的形态以及留巷周围应力在随着回采过程中应力变化状态。通过两面四向加载实验台恒定的给与围岩荷载,留巷顶板整体发生弯曲下沉现象,底板随着回采过程中采空区应力的解除出现底鼓。切顶卸压技术能够切断留巷顶板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连接,采空区直接顶沿着切顶线直接滑落,冒落的矸石充满采空区。在相似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分段推进过程中对留巷的影响范围。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留巷在不同时期内留巷围岩的变形以及应力分布特征。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以及相似模拟的结构,提出锚网索加强支护的方式,并应用于恒源煤矿Ⅱ632工作面运输平巷,通过围岩变形的监测得到留巷围岩整体的变形量较小,留巷能够安全为下个回采工作面使用。图[69]表[3]参[91]

张晓[4](2021)在《浅埋煤层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及技术》文中认为本文以陕西省何家塔煤矿为工程背景,综合利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多种手段,研究了“支—卸”组合沿空留巷技术在浅埋煤层中的围岩控制机理及应用。模拟了浅埋煤层沿空留巷顶板活动规律及围岩变形特征,建立了沿空留巷顶板结构力学模型,计算得出了顶板不同运动时期的巷旁支护阻力计算公式,阐明了水力压裂卸压机理,提出了巷旁支护系统刚度的协调关系,巷内支护与巷旁支护的协同作用关系,提出了“支—卸”组合沿空留巷技术并进行了井下试验,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实验室三维相似模拟、UDEC和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浅埋煤层覆岩活动规律及围岩破坏特征,得出了不同时期顶板活动特征,得到了巷道实体煤侧塑性区范围2.2m,基本顶悬臂长度15m。(2)建立了沿空留巷顶板力学模型,计算得出直接顶运动阶段巷旁支护阻力表达式,以及基本顶运动阶段给定变形及限定变形条件下巷旁支护阻力的表达式。(3)阐明了水力压裂卸压机理,分析了水力压裂对直接顶及基本顶形态的影响,计算得到了水力压裂对直接顶运动阶段巷旁支护阻力以及基本顶运动阶段给定变形及限定变形条件下巷旁支护阻力大小的影响。(4)推导了“顶板—混凝土支柱—底板”组成的巷旁支护系统刚度及混凝土支柱变形量表达式,分析了系统刚度及混凝土支柱变形量的影响因素,得到了顶板、混凝土支柱以及底板的协调关系。(5)分析了锚杆(索)对围岩的支护作用,计算得出了巷内支护对巷旁支护阻力大小的影响,分析了巷内支护与巷旁支护的协同关系。(6)开发了“支—卸”组合沿空留巷控制技术,包括水力压裂卸压技术、巷内高强锚杆锚索支护、巷旁混凝土支柱支护、巷内单元支架加强支护。(7)“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在何家塔煤矿进行井下试验,留巷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40mm,基本无底鼓,留巷效果良好。

马朋[5](2021)在《董东煤矿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开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董东煤矿开采地质条件,以50107工作面运输巷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工程实例等研究方法,对不同采高及煤岩强度下的无煤柱开采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分别对顶板覆岩破坏的结构特征、巷道顶板稳定性、矿压显现规律、沿空留巷动力失稳机制及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技术的现场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成果主要如下:(1)通过对沿空留巷数值模拟分析可得,顶板下沉量距离煤壁越远下沉量越大。随着切顶高度的增加顶板下沉量不断减小,当切顶高度达到7m时,随着切顶高度的增加,顶板下沉量减小幅度不大。因此考虑施工及模拟分析,确定合理切顶高度为7m。(2)通过物理模拟试验观察研究,得出在工作面采动方向10m(采动未影响位置)留设切顶沿空留巷,巷道切缝深度7.4m,切缝角度20°。由于切缝线的作用,巷道上部顶板未形成明显的悬臂梁结构,从而减小了顶板对巷道的应力作用,有利于巷道的稳定,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3)通过对50107工作面布置的监测点数据分析,采用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后巷道与顶底板变现量明显减小,说明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效果明显。(4)通过对现场压力表进行观测分析,支柱压力随工作面推进而逐渐增大,在采空区附近支柱的平均受力大于巷帮附近支柱的平均受力;支柱的受力增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作面后方20m范围内,经历明显的卸压过程,采空区一侧单体与巷道中部稳定受力均减小,因此,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的围岩效果更好。

霍雪峰[6](2020)在《沿空切顶留巷围岩变形演化特征及其控制技术 ——以亿欣煤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作为无煤柱开采工艺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巷道服务周期较长,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特别在切顶留巷阶段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愈发明显。本文综合应用理论分析推导、室内相似试验、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矿压位移监测等多种研究手段和方法,建立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过程中顶板结构运动力学模型,系统阐述了切顶留巷采场覆岩结构运移规律及留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揭示了沿空切顶成巷围岩变形演化特征,提出了切顶留巷稳定性控制原则及方案,探讨了亿欣煤矿XV1306工作面切顶留巷围岩变化趋势。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无煤柱切顶成巷技术原理及其工艺流程,阐述了沿空切顶留巷顶板结构演变过程及力学传递规律,建立了整个留巷过程中顶板力学简化模型,推导了不同阶段顶板应力分布及挠度变形的计算式。分析表明:切顶留巷过程中动压影响区围岩变形最为剧烈。(2)采用相似材料试验对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工艺条件下,采空区顶板的垮落及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工作面开挖至30m时开采煤层上方顶板出现微小横向裂隙,但顶板尚未展露垮落迹象;当工作面开挖45m时,采空区直接顶首次出现垮落,预制切顶面,能够降低覆岩破断对巷道的影响。(3)运用数值分析软件FLAC3D对沿空切顶留巷围岩变形规律及支承压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动态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煤作业期间,巷道支承压力受采动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前方60m至后方240m,其中,开采扰动影响最大的区域为工作面前方30m至工作面后方50m,该区段采空区顶板岩梁运移明显,围岩支承压力显着升高,变形量也随之迅速增加,且切缝侧顶板下沉量比实体煤侧大。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AC3D模拟预切顶沿空留巷围岩矿压位移变化规律,系统研究工作面回采作业期间,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和应力分布特征。(4)根据理论分析,室内相似试验和数值计算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分区分阶段动态防控”、“留巷围岩应力场优化”、“留巷围岩支护匹配协调”和“关键部位加强支护防控”的无巷旁充填沿空切顶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原则;并提出了坚硬顶板沿空切顶留巷围岩支护设计方案。(5)通过对亿欣煤矿XV1306工作面沿空切顶留巷围岩矿压显现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受开采空间上覆岩梁旋转变形和垮落活动的影响,其留巷围岩运动演化规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工作面后方0-50m范围是巷道围岩运动剧烈阶段,工作面后方50-200m范围为围岩运动状态变缓巷段,滞后工作面距离超过200m后围岩运动趋于稳定。现场工业性试验成功证明了沿空切顶留巷工艺实施及本研究结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王锴[7](2020)在《凌志达矿坚硬顶板工作面切顶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坚硬顶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用大煤柱护巷、煤炭资源损失严重、邻近工作面巷道维护困难、留巷坚硬顶板难垮落等难题,提出了弱化坚硬顶板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思路。即,弱化(破坏)坚硬顶板完整性,在矿山压力作用下覆岩冒落后的矸石对上位岩体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有效的降低了顶板旋转量,并且减弱了顶板突然断裂带来的冲击作用,起到主动卸压的作用,将顶板的断裂位置固定在充填体外侧,使顶板在侧向形成了短臂梁结构,缩短了悬臂的长度,极大的缓解了充填体的承受载荷,从而提高了留巷的稳定性和减少了巷道围岩的控制难度。(1)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坚硬顶板弱化与否的留巷围岩变形特征,研究了采空侧顶板预裂切顶卸压机制,建立了切顶条件下“围岩结构-巷旁支护体”力学模型,并给出相应的支护体阻力计算公式;然后研究了切顶条件下留巷围岩的稳定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得到了大采高工作面切顶巷旁充填留巷的围岩稳定机理。(2)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巷旁支护阻力对切顶留巷的围岩变形规律,得到了合理的巷旁支护力学性能;根据材料力学特性和留巷生产地质条件,设计了合理的巷旁支护参数和施工工艺;最后,提出了采用聚能预裂爆破采空侧顶板、巷旁充填及巷内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的综合围岩控制技术。(3)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凌志达煤矿15209工作面沿空留巷,通过留巷围岩变形量、锚杆(索)支护载荷、充填体受力与变形来评价围岩控制效果。现场应用表明:采用上述支护技术能有效控制大采高坚硬顶板沿空留巷围岩的强烈变形,围岩与充填体稳定,取得了较好的围岩控制效果。该论文有图52幅,表3个,参考文献82篇

孙广京[8](2020)在《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原理及围岩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煤炭深井开采越来越多,如何安全、高效、环保地回采深部煤炭资源是我国煤炭行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深井综采工作面矸石充填采空区后进行沿空留巷是科学开采深部煤炭资源的有效途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矸石充填缓解深井高强度开采剧烈的矿压显现,通过科学合理的留巷方式和围岩控制技术来实现安全、高效、环保地回采深部煤炭资源。但是,深井综采工作面力学环境复杂,采空区矸石充填后的覆岩移动规律尚不清楚,矸石压缩力学特性及其承载性能有待研究,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原理与技术等一系列科学与技术问题亟需解决。鉴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04114)的资助下,以新巨龙煤矿1302N-1矸石充填工作面实测数据为基础,探讨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和覆岩移动规律。综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原理及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并在新巨龙煤矿2305S-2#矸石充填工作面进行工程实践。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首先,通过新巨龙煤矿1302N-1矸石充填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采场围岩破裂特征以及充填采空区对应地表沉陷的实测数据,并利用Udec数值软件,对垮落法开采和充填高度分别为0.6倍、0.8倍和0.9倍采高的充填开采覆岩塑性区、裂隙场和覆岩移动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深井综采工作面矸石充填后矿压显现不剧烈,采空区覆岩分阶段下沉,直接顶冒落范围较小,基本顶破断、运动特征不明显,地表沉降小。垮落法开采时,覆岩裂隙及塑性区范围大。矸石充填采空后,随着充填高度的增加,覆岩裂隙及塑性区范围明显减小,采空区覆岩断裂、运动特征逐渐减弱,支承压力随之减小。其次,通过对新巨龙3号煤层及顶、底板岩层进行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和冲击倾向性测试,发现3号煤层及其顶板均属于2类具有弱冲击倾向性的煤岩层,沿空留巷时需要进行防冲设计。有侧限矸石压缩试验表明:在压缩位移相同条件下,矸石粒径越小增阻越快,级配后的矸石比单粒径矸石更快增阻。在一定的粒度范围内,存在一个最优级配使得矸石增阻最快。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实测发现,采空区充填矸石和直接顶垮落矸石共同承载时具有“台阶型”、“对数型”和“S型”三种典型的压缩特性曲线。再次,基于实测分析、数值模拟和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构建了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倒梯形覆岩承载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了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特征与变形机理。并提出“提前加固巷道顶板,保持顶板完整”、“控制矸石墙鼓出,柱-墙协同承载”、“预防实体煤冲击,控制煤帮破坏”和“控制底鼓,保证巷道断面”的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巷道围岩控制基本原理。同时,提出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巷道支护原则:即“先固顶→再护帮→后控底”。包括保持顶板完整的“超前支护,强力护表,深部锚固”固顶原则。协同控制巷旁结构的“合理宽度,侧向约束,协同承载”巷旁结构控制和“卸应力、防冲击、控片帮”的实体煤帮控制的护帮原则,以及“转移高应力、保证断面”的底板控制原则。最终形成了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体系:(1)顶板与实体煤帮超前加强支护技术;(2)留巷实体煤帮卸压防冲技术;(3)巷旁支护结构协同支护技术。最后,结合2305S-2#工作面实际情况,采用矸石隔离墙和钢管混凝土立柱协同承载、单体+铰接顶梁或单体+π型钢临时支护、长锚索深度加固与顶板滞后注浆加固永久支护的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方案,并对矸石充填沿空留巷应用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305S-2#工作面沿空留巷巷道留巷墙体与实体帮移近量与变形量不大,顶板完整性较好,且下沉量较小,底鼓量较大,且部分区段底板硬化破裂。整体来看,留巷围岩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取得了显着成效。

李海珠[9](2020)在《高河矿分层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高河能源E1302充采面分层充填开采的工程条件为研究背景,运用实验室物理实验、理论研究及分析、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分别从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和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两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围岩控制技术措施进行模拟验证,本文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对E1302工作面顶底板进行现场取样,在实验室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测量试验,获得煤岩层的(煤)岩力学参数,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2)针对E1302工作面实际情况,建立简化巷道力学模型,运用塑性力学理论推导了围岩应力分布的分区表达式;结合弹性力学理论,推导了围岩应力分布的的分区表达式,并将E1302实测数据代入理论公式进行分析,理论分析主要得出:沿空留巷煤柱侧的应力峰值大于充填体侧应力峰值,并且煤柱侧破裂区及塑性区宽度小于充填体侧破裂区和塑性区宽度;(3)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从应力、位移及塑性区三个角度分析充填体强度对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通过研究研究留巷的稳定性,最终得出当充填体强度大于4.5MPa时,有利于留巷的稳定;(4)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研究充填开采沿空留巷留巷前、留巷后两个阶段的围岩变形规律,分别从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三个角度对巷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这两个阶段的围岩变形规律,从而为留巷的围岩控制技术提供依据;(5)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矩形巷道,提出了基于沿空留巷条件下的围岩承载结构,给出其稳定性判据,并基于此理论,对巷道围岩控制措施进行设计优化,给出优化参数,并运用数值计算的方式进行演算分析,确保支护措施的合理。该论文有图59幅,表11个,参考文献108篇。

吕文浩[10](2020)在《城郊煤矿21106超采长综采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煤矿开采机械化装备及生产技术进步,回采工作面走向与倾向长度均呈现增大趋势,这不仅提高了煤炭开采效率,亦提高了煤炭回采率。在充分考虑工程地质特征、设备选型及其适用性、回采率等因素下,城郊煤矿创新性提出了超采长(超采长和大推进度)安全高效开采的设计理念,并在2116综采面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该设计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掘进率和工人劳动率,亦减少了综采工作面搬家倒面次数,并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回收率,进而实现了矿井安全高效发展。论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创新发展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复杂地质、高应力等条件下采煤工作面设计理念。根据城郊矿煤层赋存工程地质特征,先后实践了单工作面布置方式(采长180m,第一代)、“背拉”工作面布置方式(采长240m,第二代,已淘汰)、大采长工作面布置(采长300m,第三代)和超采长工作面布置方式(采长360m,第四代);提出了“一面三巷”回采巷道布置方式,显着提升了煤炭回采效率和工作面安全开采水平。(2)形成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超采长综采面开采关键技术体系。理论计算研究了超采长工作面顶板来压步距、超前支承压力等分布规律,探讨了超采长工作面在城郊煤矿的适用性及其存在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采长工作面的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措施,形成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超采长开采的关键技术体系。(3)建立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超采长工作面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体系。结合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强矿压显现特征,提出了预裂爆破切顶技术,并结合锚杆(索)群连锁锚固技术等关键技术,提高了巷道围岩锚固强度、刚度、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确保了“一面三巷”布置下巷道围岩稳定控制;(4)优化了工作面“三机”协调运行、智能化控制等关键技术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大采长综采面采煤、运输、通风等工序之间的协同高效运行。不仅提高了煤炭回采效率,亦缩短了巷道掘进和瓦斯治理时间,有效解决了采掘失调等技术难题。工业性试验表明:通过布置超采长工作面,不仅可以提高煤炭回采效率及回收率,亦达到了减员增效和减员增安的效果,形成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超采长综采高效开采关键技术体系,取得了显着的技术经济效益。本论文有图幅32,表12个,参考文献92

二、大采高工作面下巷沿空留巷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采高工作面下巷沿空留巷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无煤柱开采围岩控制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沿空留巷
    1.1 不同开采系统的沿空留巷类型
    1.2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与破坏特征
    1.3 沿空留巷结构力学模型及围岩与支护作用关系
    1.4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
        1.4.1 巷内基本支护
        1.4.2 巷内加强支护
        1.4.3 巷旁支护
        1.4.4 围岩卸压
        1.4.5 沿空留巷断面优化及维护时间控制
        1.4.6 二次沿空留巷
        1.4.7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原则
    1.5 沿空留巷安全技术
2 沿空掘巷
    2.1 沿空掘巷类型
    2.2 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
        2.2.1 沿空掘巷围岩结构及变形特征
        2.2.2 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影响因素
    2.3 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
3 其他无煤柱开采方法
    3.1 跨巷无煤柱开采
    3.2 采空区形成和掘进巷道
4 无煤柱开采实例分析
    4.1 陕西何家塔煤矿沿空留巷实例分析
        4.1.1 巷道地质与生产条件
        4.1.2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
        4.1.3 矿压监测及试验效果分析
    4.2 山西晋城野川煤矿沿空留巷实例分析
        4.2.1 巷道地质与生产条件
        4.2.2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
        4.2.3 矿压监测及试验效果分析
5 结语与展望

(2)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素质培训教育
    1.1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管理安全培训
    1.2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技能实操培训
    1.3 推行了轮训制安撤技能提升法
    1.4 推行了“三系级考核”“师带徒”等措施
    1.5 实施煤矿安撤“五描述一操作”学习演练及考核
2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安全管理
    2.1 实施安撤专业“633安全管理”法
    2.2 实施安撤重点工程“跟班包保”制度
    2.3 建立煤矿安撤安全基础管理制度
    2.4 发挥生产技术对煤矿安撤管理的保障作用
    2.5 调整改进煤矿安撤生产工艺
3 结论

(3)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1.3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留巷围岩结构研究现状
        1.3.2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关键参数研究现状
        1.3.3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切顶技术研究现状
        1.3.4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技术路线
2 切顶卸压沿空巷道顶板稳定性分析
    2.1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分析
    2.2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结构分析
        2.2.1 留巷顶板破断结构
        2.2.2 留巷顶板关键块结构
        2.2.3 留巷围岩结构力学分析
        2.2.4 留巷顶板切顶角度
        2.2.5 留巷顶板的切顶高度
        2.2.6 顶板支护阻力影响因素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留巷关键参数确定
    3.1 工程条件
    3.2 留巷顶板切缝参数的确定
        3.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3.2.2 切顶留巷顶板切顶高度数值模拟分析
        3.2.3 切顶留巷顶板切顶角度数值模拟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的覆岩运动特征
    4.1 留巷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4.1.1 实验目的
        4.1.2 相似模拟研究内容
        4.1.3 相似模型及比例
        4.1.4 模型测点布置
        4.1.5 相似材料选择及材料用量
        4.1.6 试验过程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留巷围岩位移监测变化
        4.3.1 留巷围岩变化演化
        4.3.2 留巷围岩表面位移演化
    4.4 留巷围岩应力监测
    4.5 一次采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变形特征
        4.5.1 模型的建立
        4.5.2 不同时期内切顶卸压对留巷围岩结构特征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留巷围岩控制及工程验证
    5.1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控制
    5.2 留巷挡矸支护
    5.3 留巷顶板切顶爆破方案
    5.4 留巷顶板围岩变形观测方案
        5.4.1 测站布置
        5.4.2 矿压观测数据
        5.4.3 留巷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浅埋煤层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及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沿空留巷技术发展现状
        1.2.2 沿空留巷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1.2.3 巷旁支护
        1.2.4 巷内支护
        1.2.5 巷道卸压技术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浅埋煤层沿空留巷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及围岩破坏特征
    2.1 地质条件
        2.1.1 矿井概况
        2.1.2 50108 工作面地质条件
        2.1.3 地应力测量
    2.2 浅埋煤层沿空留巷覆岩运动及围岩破坏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2.2.1 模型试验装置
        2.2.2 模型试验准备
        2.2.3 试验结果分析—首个工作面回采
        2.2.4 第二个工作面回采
    2.3 浅埋煤层沿空留巷覆岩运动及围岩破坏UDEC数值模拟研究
        2.3.1 模型建立
        2.3.2 模型物理力学参数
        2.3.3 模型边界条件
        2.3.4 模拟过程
        2.3.5 沿空留巷覆岩垮落特征及侧向支承压力场
        2.3.6 巷道围岩应力及破坏特征
    2.4 浅埋煤层沿空留巷围岩破坏FLAC3D数值模拟研究
        2.4.1 数值模型建立
        2.4.2 巷道开挖与支护模拟
        2.4.3 首个工作面回采与留巷模拟
        2.4.4 第二个工作面回采模拟
    2.5 本章小结
3 沿空留巷顶板力学模型及巷内巷旁支护协同作用分析
    3.1 沿空留巷不同时期顶板运动特征
        3.1.1 前期直接顶岩层运动
        3.1.2 基本顶岩层发生破断
        3.1.3 基本顶岩层回转下沉
        3.1.4 后期基本顶岩层趋于稳定
        3.1.5 巷旁支护体与顶板作用关系
    3.2 顶板力学模型
        3.2.1 基本顶的破坏特征
        3.2.2 关键块B力学参数
    3.3 巷旁支护阻力分析
        3.3.1 前期支护阻力分析
        3.3.2 后期支护阻力分析
    3.4 巷内支护巷旁支护协同作用机理
        3.4.1 锚杆(索)对巷道围岩支护作用分析
        3.4.2 巷内支护对巷旁支护阻力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水力压裂卸压机理及对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
    4.1 水力压裂卸压机理
        4.1.1 水力压裂对直接顶形态及巷旁支护阻力的影响
        4.1.2 水力压裂对基本顶形态及巷旁支护阻力的影响
    4.2 水力压裂数值模拟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巷旁支护系统刚度协调性分析
    5.1 巷旁支护系统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5.1.1 巷旁支护系统刚度影响因素
        5.1.2 巷旁支护系统刚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5.2 混凝土支柱变形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混凝土支柱变形量影响因素
        5.2.2 混凝土支柱变形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5.3 混凝土支柱刚度对围岩及支柱变形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5.3.1 混凝土支柱弹性模量对支柱变形量的影响
        5.3.2 混凝土支柱直径对支柱变形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支卸”组合沿空留巷技术井下试验
    6.1 工作面布置
    6.2 “支卸组合”沿空留巷技术
        6.2.1 支护技术
        6.2.2 水力压裂卸压技术
        6.2.3 “支护—卸压”协同作用关系
    6.3 水力压裂现场试验
        6.3.1 压裂方案
        6.3.2 施工工艺
        6.3.3 水力压裂卸压效果分析
    6.4 “支卸”组合沿空留巷现场应用效果评价
        6.4.1 煤体应力分析
        6.4.2 单元支架受力分析
        6.4.3 混凝土支柱受力分析
        6.4.4 锚杆受力分析
        6.4.5 巷道围岩位移分析
        6.4.6 留巷效果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董东煤矿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1.2.2 切顶沿空留巷技术研究现状
        1.2.3 覆岩结构与顶板稳定性控制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原理与技术
    2.1 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技术原理
        2.1.1 现有沿空留巷技术在澄合矿区适应性分析
        2.1.2 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技术
    2.2 无煤柱切顶巷道采动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数值模拟
    3.1 董东煤矿50107 工作面切顶沿空留巷数值模拟研究
        3.1.1 计算参数
        3.1.2 模型建立
        3.1.3 数值计算步骤
    3.2 董东矿矿山压力分析
    3.3 董东矿巷道围岩受力变形分析
        3.3.1 侧向支承压力分析
        3.3.2 工作面未采动下巷道围岩受力变形分析
        3.3.4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受力变形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无煤柱切顶巷道顶板破断特征分析
    4.1 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现场勘查
        4.1.1 现场巷道破坏特征分析
        4.1.2 巷道顶板围岩位移观测分析
    4.2 无煤柱巷道顶板破坏演化规律分析
        4.2.1 现场地质采矿条件
        4.2.2 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方案
    4.3 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例
    5.1 董东50107 工作面概况
        5.1.1 工作面概况
        5.1.2 巷道支护方式
        5.1.3 切顶工艺
    5.2 监测内容及方案
        5.2.1 监测方案
        5.2.2 监测结果及分析
    5.3 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矿压显现规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6)沿空切顶留巷围岩变形演化特征及其控制技术 ——以亿欣煤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
2 切顶卸压无煤柱自动成巷技术
    2.1 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技术原理及工艺流程
    2.2 切顶成巷全过程围岩结构演变力学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切顶成巷岩层运动规律物理模拟实验
    3.1 工程概况
    3.2 相似模拟试验设计
    3.3 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切顶成巷围岩变形演化规律模拟研究
    4.1 FLAC3D5.0模拟软件简介
    4.2 数值计算模型的构建
    4.3 切顶成巷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
    4.4 切顶成巷围岩变形特征及演化规律
    4.5 本章小结
5 沿空切顶成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5.1 沿空切顶成巷围岩控制原则及对策
    5.2 沿空切顶成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思路
    5.3 沿空切顶成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案设计
    5.4 沿空切顶成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案
    5.5 本章小结
6 现场矿压监测及留巷效果
    6.1 矿压监测目的及意义
    6.2 矿压监测方案设计
    6.3 矿压监测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凌志达矿坚硬顶板工作面切顶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坚硬顶板切顶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机理分析
    2.1 15209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
    2.2 坚硬顶板弱化机理分析
    2.3 沿空留巷顶板运动特征及围岩结构力学模型
    2.4 爆破切顶卸压机制
    2.5 本章小结
3 坚硬顶板切顶巷旁充填留巷围岩技术分析
    3.1 不同切顶高度下围岩应力分析
    3.2 不同切顶角度对留巷的影响
    3.3 聚能预裂爆破技术
    3.4 巷旁支护阻力对对切顶留巷围岩变形的影响
    3.5 巷内支护技术
    3.6 本章小结
4 工业性试验
    4.1 巷道围岩控制方案
    4.2 巷道围岩监测方案
    4.3 巷道围岩监测结果
    4.4 巷旁施工及效果图
    4.5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原理及围岩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空区矸石充填研究现状
        1.2.2 沿空留巷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预期目标
        1.4.1 预期目标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深井采空区矸石充填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
    2.1 矸石充填综采工作面覆岩移动实测
        2.1.1 1302N-1充填工作面概况
        2.1.2 监测方案设计与布置
        2.1.3 监测数据分析
    2.2 矸石充填综采工作面覆移动特征
        2.2.1 充填工作面覆岩移动有关概念
        2.2.2 上覆岩层“三带”分布特征
        2.2.3 老顶破断形式及特征
        2.2.4 矸石充填工作面覆岩移动特征及力学模型
    2.3 深井综采工作面覆岩移动数值模拟
        2.3.1 数值模拟内容
        2.3.2 计算模型及参数
        2.3.3 采场覆岩屈服与破坏规律
        2.3.4 采场覆岩裂隙场演化规律
        2.3.5 采场覆岩移动规律
        2.3.6 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井工作面煤岩体力学特性试验
    3.1 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测试
        3.1.1 煤、岩试样选取与加工
        3.1.2 试验方案与方法
        3.1.3 试验结果
    3.2 破碎矸石的级配效应
        3.2.1 试验方案设计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试验结果分析
    3.3 采空区充填矸石压缩特性
    3.4 破碎岩样压缩及其承载原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分析
    4.1 采场覆岩整体移动特征
    4.2 沿空留巷区域围岩受力特征
        4.2.1 沿空留巷围岩受载历程
        4.2.2 沿空留巷围岩应力传导机制
        4.2.3 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结构与变形特征
        4.2.4 沿空留巷顶板与巷旁支护体变形机制分析
        4.2.5 沿空留巷实体煤帮变形机理分析
        4.2.6 沿空留巷底板围岩变形机理分析
    4.3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原理与支护原则
    4.4 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
        4.4.1 矸石墙+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体沿空留巷围岩支护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井矸石充填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工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1.1 工作面地质条件
        5.1.2 工作面平巷支护
        5.1.3 工作面采充概况
    5.2 沿空留巷方案与工艺
        5.2.1
        5.2.2 沿空留巷巷道支护
    5.3 矸石充填工作面覆岩活动特征分析
    5.4 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效果监测分析
        5.4.1 留巷巷道表面变形
        5.4.2 矸石隔离墙体膨胀变形
        5.4.3 留巷隔离墙体承载性能
        5.4.4 钢管混凝土立柱钻底情况
        5.4.5 留巷隔离墙体锚杆及顶板锚索受力特征
        5.4.6 留巷整体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9)高河矿分层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工程概况
    2.1 充采面工程地质概况
    2.2 充采面岩(煤)体力学性能测试
    2.3 本章小结
3 充采面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3.1 巷道围岩力学模型简化假设
    3.2 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解析解
    3.3 充采面沿空留巷两侧围岩应力实例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充采面巷旁充填体强度对沿空留巷稳定性影响研究
    4.1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4.2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强度对巷道稳定性影响数值计算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充采面留巷不同阶段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5.1 充采面沿空留巷围岩特征数值计算分析
    5.2 本章小结
6 充采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6.1 充采面沿空留巷复合承载结构强度力学研究
    6.2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措施
    6.3 充采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效果模拟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城郊煤矿21106超采长综采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工程地质概况
    2.1 矿井概述
    2.2 地质开采概况
    2.3 巷道布置方式(Roadway arrangement)
    2.4 深部开采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大采长综采面关键技术
    3.1 城郊煤矿工作面布置方式
    3.2 超采长工作面开采方案设计
    3.3 超采长工作面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
    3.4 小结
4 工程应用效果
    4.1 矿压显现特征
    4.2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大采高工作面下巷沿空留巷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无煤柱开采围岩控制技术及应用[J]. 康红普,张晓,王东攀,田锦州,伊钟玉,蒋威. 煤炭学报, 2022
  • [2]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J].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 山东煤炭科技, 2021(12)
  • [3]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 孙兵军.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4]浅埋煤层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及技术[D]. 张晓.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1(02)
  • [5]董东煤矿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开采技术研究[D]. 马朋.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6]沿空切顶留巷围岩变形演化特征及其控制技术 ——以亿欣煤矿为例[D]. 霍雪峰.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7]凌志达矿坚硬顶板工作面切顶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研究[D]. 王锴.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8]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原理及围岩稳定性研究[D]. 孙广京.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9]高河矿分层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研究[D]. 李海珠.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10]城郊煤矿21106超采长综采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应用[D]. 吕文浩.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大采高工作面下巷沿空留巷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