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测绘工程中领域也有新的突破,现在我国的测绘工程行业中,普遍采用GPS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环境和地形等条件的影响,测绘工作可能会出现误差,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工程的完成质量和效率,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GPS技术具有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工作不受外界影响。本文对GPS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GPS技术;测绘工程;应用
一、传统测量与GPS测量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控制测量方面的差别
传统控制测量法包括边角网、边角交会、导线网、测边网、测角网、线型锁等,传统测量方法需要点位之间满足通视的跳线,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需要挑选地势较高且视野开阔的区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精度低。GPS技术的应用,可以克服以上的弊端,GPS定位技术在全天侯进行测量,对点位通视无要求,还具有高精度的特点,有效的取代传统测量方法在控制测量方面的地位,在测量时应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山区中的矿区点与点之间高差很大,导致高程拟合误差由于点与点之间的高层增加而增加。高程控制需要选择均匀分布的高等级控制带你,还应挑选适当的似大地水准面并进行精华,提高GPS在拟合高程方面的精度。
2.地质勘探线的测量和工程点的布设方面的差别
传统地质勘探线测量和工程点的布设需要勘探坑道、探槽测量、钻孔、露头、工程点测量等,主要以光电测距仪极坐标法放样或测量这些工程点,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工时,导致传统方法低精度、低效率的结果。在地质勘探中GPS技术将测量优势展现出来,无通视、效率高、耗时少,这些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3.地形测量方面的差别
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地质矿产勘查阶段十分重要,是矿山的勘探和规划设计等工作的基础资料,传统的测量方法在地形测量时应进行控制,然后进行加密控制,还需将相应的仪器安置在图根点上进行碎步数据采集。GPS测量技术不需要进行传统的加密控制,在植被密集的区域无法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个数,动态GPS测量无法正常工作,GPS测量技术无法完全代替传统的测量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地质勘查中对GPS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1.控制测量与勘探网布设
和传统的测量技术进行比较,GPS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工作的效率极大的提升上来,在具体作用情况下,在五千米GPS基线边长范围内,有着较好的观测环境视线下,可以将GPD快速静态模式定位应用到 5cm-10cm的范围内,一些平原地区因为环境地形比较开阔,观测视角理想,因此,完全可以对GPS技术进行使用来完成控制测量和探网布设的操作。
2.选择野外基站的位置
一般会在山区中选择一些地质勘查的位置,其山高、透视条件差、树木密集,在选择野外基站的时候,必须要对有利于采集卫星信号有关位置和实际通视条件理想的位置进行选择,差分值的具体精度就会随着实际的精度而提升,基准站所进行记录的一些原始数据坐标数据和移动站所进行记录的原始数据全是高精度计算的基础和根本所在。而且,一定要在同一个时段中将这两组相关数据呈现出来,不然对高精度的计算就很难实现。在采集野外数据的时候,不论是静态测量还是动态的测量,基准站的建立都是不能缺少的。
3.测量地形
在对地形碎部点测量时应用GPS技术只需要一秒钟,而且,对于测站间的通视条件,该技术没有规定,不用经常移动观测站,能够进行多个流动站多个作业组的一同工作,所以,GPS技术在地质勘测中进行应用能够将工作的效率极大的提升上来。在找矿时,需要对大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测控。一旦有着较好的地形条件,例如,卫星信号接收效果好、无死角、相对高差小等,对于各种地貌地物的特征,GPS技术能够顺利的完成采集。一旦碰见由于地形条件影响令卫星信号电台数据链中段和信号接收台受阻的情况,这样在对碎部进行测量时还需要应用全站仪。
4.布设工程点
将GPS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工程布点中,不但能够极大的缩短野外布点的作业时间,还能够极大的提升作业效率和布设的精度,依据GPS技术对控制点进行布设可以这样做:首先,在地质工程项目一级控制网的基础上,来确定测量矿区的控制网点的分布位置;②、向着RTK手薄中将布设网点的测量坐标输入进去。对控制点的布设,利用GPS的放样功能进行精确的确定,因为差分测量和GPS的静态中不存在此项功能,因此,就没有办法布设控制网点。
5.测量勘探线剖面
通常在勘探线上对地质钻孔进行设置。因此,应该测量勘探线的剖面,进而将储量计算、勘探设计和工程布设的基础资料更加准确的获取出来。要根据矿区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确定测量勘探线的剖面。在测量的过程中对GPS技术进行应用之后,对于整个勘探线剖面的测量工作由一个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将作业人员数量能够较大的降低下来,将劳动强度降低,将测量精度能够有效的提升上来。
6.采集野外流动站的有关数据
GPS的实际工作原理是通过对于所接收的卫星发射信号、基线的情、卫星高度角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采集数据的时候,只有卫星信号充足,才能够将此项工作顺利的完成,在开展采集工作时,要在基站一千米以内存在着其观测的有关数据,需要15分钟以上的数据采集,在五千米以内存在着基站,需要进行三十分钟的数据采集,一旦他的距离在千米以上,这样在很难保证测量的具体精度时,也不能对这种方式进行选择。
7.应用GPS技术处理有关数据
运用最好的方式处理GPS在野外采集到的数据,即为观测数据的相关差分处理,向着椭球面中将其划分进去,在所选择的平面中将其投影上去,将有关观测点的具体平面直角坐标准确的获取之后,此项工作应该开展差分数据解算和下载采集数据,是整个相关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有关数据差分解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哪个环节中出现在了问题,都无法顺利的完成结算工作,因此,在结算工作实施中,一定要正确的输入每项有关的参数数据,而且,应该在小数点四位数内对其小数点进行保留,进而对分差之后的精确度确保能够满足。
结语
GPS测量技术给测绘工作带来很大的变化,在作业速度、成果质量、劳动强度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可以进行精度定位,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易受到卫星状况、天气状况、数据链传输状况等影响,所以此技术需要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双,邓清卿,屈夷陵.GPSRTK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3.
[2]朱林昊.GPSRTK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思考[J].江西建材,2014.
[3]韦才华.探讨地质测量中GPSRTK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
论文作者:苏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测量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数据论文; 工程论文; 精度论文; 传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