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乡村绿色旅游的特点、难点及规划模式”浅析论文_黄河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广州 510610

摘要:乡村绿色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在旅游过程更注重对乡村文化的体验,乡村相对城市来说,天地光阔,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宣嚣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绿色旅游。

一、乡村绿色旅游的特点

1、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乡村旅游多地域往往共同规划、协调发展,以全村、全镇、全县范围来做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取得差异化优势,各个村镇实行诸如“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态”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深挖潜力,精心设计,打造精品,使乡村旅游呈现出特色化、精品化的特点。

2、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压力,荫足怀旧以及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开创各种适应不同旅游者需求的新模式,新产品,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3、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的新理念。从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这是一大发展新趋势,我们应重新认识乡村及乡村旅游:第一,重识乡村。全面梳理乡村在生态上、文化上、生活方式上的特色和优势;第二,复兴乡村。带着复兴乡村的使命从事乡村规划建设工作。

二、乡村绿色旅游的难点

1、开发乡村旅游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由于旅游开发者的思维深受“观光旅游”的束缚,缺乏开拓思想和创新意识,认为旅游只是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旅游资源不被重视,因而对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农业旅游不屑一顾,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尽限于在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上做文章,不求开辟新天地。

2、资金与人才的缺乏。由于资金及人才的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便开工,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高楼大厦式旅社,富丽堂皇的餐馆,热闹非凡的娱乐城,这些城市化倾向严重的做法,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3、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简单的山水自然资源,重复的游玩设施,对城市游客并没有任何吸引力,并且有可能破坏乡村的生态与自然景观。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4、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没有针对当地的生态,景观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许多设施破坏天然的湖面湿地。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不良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5、垃圾污染问题严重。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简单的山水自然资源,重复的游玩设施,对城市游客并没有任何吸引力,并且有可能破坏乡村的生态与自然景观。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三、乡村绿色旅游开发难点的应对措施

1、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乡村旅游开发开发中,应合理规划,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筛选好旅游开发项目,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所以有关部门应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将我国旅游开发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发展乡村旅游上来

2、投资主体应多元化。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范围广泛,也需要不少资金。对于那些资源条件好,级别高的重点项目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作用,由国家牵头,联合一些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或私人入股,走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道路;大力提倡和鼓励外资、国有企业、私有经济单独或合作开发,也鼓励农民个人或联合开发。要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走“滚动发展”的路子。

3、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规划,开发特色产品。应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并以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及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决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盲目上,拖着上,各自为阵,重复建设。各地应在国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详细规划和开发工作。旅游主管部门应对各地乡村旅游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并实施监督,确保旅游开发合理有序地进行。同时,要注意旅游产品的特色性,以增强其吸引力,特色是旅游产品生命力的所在,应加强休闲娱乐、民俗风情“绿色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开发。

4、加强环境保护和教育,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地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IA)和环境审计(EA),确定合理环境承载力和游客容量,预测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所承担的风险,确定“生态经济适合度”,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对旅游开发者和经营管理者实施“分级”评定,以之确定其是否具备开发经营的能力和权利。设立“公众教育馆”,对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其生态学人格。要大力提倡和开展生态旅游,园内交通建议均采用马车或人力车,改烧煤、烧木材为烧沼气、烧电,尽量使用当地生产的绿色产品,环卫工作应有专人管理和清扫,生活垃圾实行分箱收集并统一处理。对破坏环境的游客应给予一定处罚,如让其清扫垃圾、干一些农活或处以罚款。同时在部分乡村旅游地建立“生态定位站”,对旅游活动对乡村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行定位监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乡村旅游业及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得要基础。

5、加强卫生和安全工作。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在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及卫生习惯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在乡村的一些地方,基础卫生条件还较落后,因此应加强卫生工作。对旅游地和接待食宿的农户家的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用水及公共娱乐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乡村是社会治安力量较为薄弱的地方,有些犯罪分子利用乡村人口密度小、农户稀散、部分游客分散住宿的特点伺机作案,抢窃谋害游客,因此应加强乡村旅游地的治安工作。

四、乡村绿色旅游的规划模式

廉江市是传统农业大县和工业强县,盛产水果,号称百果之乡,是广东40个产粮大县中表现较突出的县级市,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根据廉江市人民政府编制完成的《廉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廉江市定位为“湛江市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和“现代化的理想城市”,为湛江市副中心城市,廉江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现代加工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同时通过合理高效规划乡村旅游产业为突破口,拓宽产业领域,丰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将廉江建设成为广东优美的自然山水与深厚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旅游业的发展及特色旅游城市的建设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1、规划指导思想

随着现代化都市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的高速推进,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消耗,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矛盾,正产生着对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制约力。农村是对自然依赖性和影响力最大的经济部门,尤其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才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未来人需求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区域的自然、人文资源,发挥项目区位优势,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美学规律,依据农业经济学、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等科学原理,进行理念前瞻、因地制宜、统筹全村的合理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点:

1、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全面整治和优化乡村环境,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充分考虑区内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通过发展旅游有效带动规划区内的居民,做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

2、差异化发展

在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竞争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扬长避短,突出自身特色,打造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3、可持续发展

协调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开发应以不破坏资源为前提,应坚持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主题定位

廉江生态休闲旅游区

规划通过环境、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来强化主题。

1、环境——营造舒适的乡村氛围。

2、农业——与旅游结合的农业开发。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如特色蔬菜、瓜果等。

3、活动——包括乡村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体验、农家体验、绿色餐饮。

3、功能定位

定位为复合型、体验型乡村旅游目的地。集观光、休闲、度假、生产、娱乐于一体,兼顾农业生态体验,休疗养,拓展训练功能的高品味、全年度旅游目的地。

4、目标定位

1、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示范村

2、珠三角地区特色旅游区

5、市场定位

(1)按客源地划分

1.1基础市场:湛江地区

1.2核心市场:粤西地区居民

1.3机会市场:省内外其它地区及海外华人市场

(2)按游客特征划分

2.1家庭市场

(1)家人和子女结伴同行,子女不超过16岁;

(2)孩子在出行决策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3)逗留时间为1-2晚;

(4)周末、寒暑假、黄金周是出行高峰期;

(5)偏好自然生态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

(6)追求整个旅游过程中亲密、和谐、愉快的家庭情感体验。

2.2城市白领市场

(1)年龄处于20-50岁之间,学历高、职位高、收入高;

(2)职业主要是各类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一般职员、以及教师律师医生等专业人士等;

(3)日常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亚健康现象严重,“放松身心”、“暂时脱离日常生活”、(4)“健康养生”是主要的追求目标;

(5)对旅游区的自然环境、交通、住宿条件、服务质量要求较高。

2.3自驾车游客市场

(1)伴者多是朋友,公司同事和家人;

(2)同伴人数约为1-10人;

(3)旅游信息的渠道多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广告宣传手册或网上搜索;

(4)消费水平较高,旅程总消费一般在1000元以上。

6、形象定位

主形象:粤西地区最典型的“农家乐”

利用廉江河上游现有村庄设施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资源、农村人文资源,经过策划规划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都市人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产品,并提高农民收益,保持并促进生态与产业的协调平衡,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态。

7、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给水设施规划

规划区的供水水源从城市供水主干管引入,按集镇管网规划布置,管径分别为主干管150mm,次干管为100mm、支管为75mm。给水管道上每120米范围内设置SS-100型地上式消火栓一个。

(2)排水设施规划

2.1 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应采用管沟统一排放到规划的排水干管。污水在排放前应作处理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后方可统一排入到排水干管,生活污水排放前,应采用化粪池、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禁止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

2.2管网布置

根据当地地势的特点,按管径最小,管线最短的原则,雨水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污水应通过管道排放,排水管主要沿道路布置。

(3)供电、通讯设施规划

规划区的电力、通讯从城市管网接入,电力线尽量沿村庄道路架设,经济条件允许,可考虑地下敷设。根据廉江河上游村庄实际情况,预测固定电话普及率100%,移动电话普及率80%,村庄宽带网、有线电视、广播网络覆盖率100%,线路均从集镇线路接入。管线应尽量考虑共沟沿路敷设。

(4)环境保护与卫生系统规划

4.1环境保护与卫生系统规划原则

(1)协调发展原则

环境保护和旅游区的发展相协调,以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旅游,通过美化环境、加强人工生态监测、加强环保宣传和管理、控制游客数量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

(2)生态优先原则

在旅游接待与环境生态保护之间出现矛盾时,坚持环境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3)预防原则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

(4)公众参与原则

旅游区的旅游者和村民都有环境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依靠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

4.2环境保护与卫生系统规划措施

(1)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该符合GB 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b、地面水环境质量一般应该按GB—3838中规定的第一级标准执行。

c、生活饮用水标准应该符合GB—5749中的规定。

d、噪声质量应该达到GB—3096中规定的一类标准。

(2)合理分区,组团格局

规划通过合理的利用地形条件,在旅游区内机动车集中停放,采用环保旅游车或者电瓶车调度,减少噪音及环境污染。

(3)严格按照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做好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旅游区的开发必须将人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开发建设之前做好环境评估报告,严格实施污染治理工程,统一布置排污管网,统一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通过合理设计道路和停车场以及实行区内的交通管制措施,减少旅游区内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配备足够的卫生设施(果皮箱、公厕等),建设整洁、卫生的整体环境。

提高污染处理能力:从设施和人员两方面加强区内处理各类污染物的能力。白色垃圾等固体污染物对环境和景观影响较大,应通过教育手段使旅游者、从业者自觉保护环境,不随意丢弃白色垃圾。道路两旁间隔设立垃圾箱,并做景观美化处理。对垃圾进行及时清理,集中处理,不能采取焚烧的处理方法。

(4)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积极的保护和主动的营造,使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4.3风貌控制规划

(1).旅游区整体风貌意向和导控

a、整体风貌定位:主要定位于具有粤西地域特色的水乡风貌。

b、控制层面:建筑形式主要以偏传统古风建筑为参考;材料基本上以传统材料,鼓励使用本地材料;体量小巧;色彩淡雅;立面形式鼓励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形式。

(2).风貌控制和激励措施

a、对于采用鼓励的建筑形式考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b、按引导进行建设的民居考虑给予免费的技术指导。

c、对于传统的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的修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8、环境要素管理措施

(1)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

a、不造成无法控制的水土流失;

b、做好护坡并种植花草树木;

c、旅游区开发不造成任何生态失衡。

(2)污水排放

a、在各游览区按规范的要求设置公厕,独立公厕要求设施完好、内外清洁。

b、建设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旅游活动产生的污废水经集中处理后送往龙归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禁止直接向地面水体排放。

c、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灌溉农田、浇洒绿地等,尽量做到“零”排放。根据经验,在雨季,经过处理的中水由于灌溉农田、浇洒绿地会有剩余,但是干旱季节却不够用。可修建一些地下储水设施将雨季剩余的中水储存起来,等到干旱季节水量不够时使用。

(3)森林防火

a、成立专职或兼职的消防队伍;

b、需配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配备一定数量的风力灭火机;

c、在一定地段建防火沙池;

d、对管理人员和游客加强防火安全教育;

e、在适当地段按规定建设防火隔离带。

f、每年对防火隔离带进行一次清理,间种绿色耐火植物;

(4)大气环境

本旅游区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农家餐馆餐饮设施排放的油烟。在油烟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二甲胺、甲硫醇、苯乙烯等有毒有害气体,为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沼气、天然气、电力等。

b、规划对修建的餐厅配备油烟处理装置。

c、景区内的燃油集中存放和管理。

d、建油料存放沙池。

e、配置灭火器。

(5)建筑垃圾与固体废弃物

建设与维护所产生的所有建筑垃圾均不能在旅游区范围内进行填埋、焚化,必须要及时清运至白云区的相关垃圾场进行处理,避免影响视觉景观。

在观光游览线路、旅游区内均按200米间距设置垃圾箱。可回收的易拉罐、瓶子与不可回收的废物分开回收、存放,再统一处理;

(6)噪声污染控制

控制进入旅游区的汽车数量,并限制汽车鸣喇叭;鼓励电瓶车交通。

要求农家乐内部服务必须全部施完工后,才能开放接待度假游客,避免施工噪声干扰。

(7)人身伤害

配备医疗室,准备急救药品;

危险地带设置警示牌;

9、防灾减灾规划

安全标识警示牌。在游览步道、河流等危险地段设立明显的越界警示或安全警示标志牌。

避雷设施。观景亭廊、围屋等建筑物配备防雷避雷设施。

消防设备。建筑、停车场等建构筑物均按《建筑设计消防规范》以及其他有关规定设置消防设施。

10、乡村绿色旅游示意效果图

保护原生态环境:在不影响开发的前提下,对于乡村生态及自然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使其成为旅游发展的载体和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讨论[J].西南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2]朱广伟: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5).

[3]王照耀:实现农业小康建设的新突破[J].求是,2003(16).

[4]韩丽,段致辉: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地理研究与开发,2000(4).

[5]陈文君:我国现代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2003(2)

论文作者:黄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廉江市乡村绿色旅游的特点、难点及规划模式”浅析论文_黄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