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论文_杨 然,

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论文_杨 然,

国网忻州供电公司,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促使着我国的电网模式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在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可以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其次,有效的利用智能化电网模式,能过在很大程度上快速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但是,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还不太成熟,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补救和改善,因此我们对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网调控;

1调控一体化实现思路与原则

1.1加快转变自动化模式

配网自动化一般包含主站,子站,通讯与设备控制等几个部分,在这几个部分当中,实现自动化的关键部分是主站。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有很多自动化系统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各种问题,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一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自动化系统就会出现设备工作不正常的情况,有时还会出现作用单一的问题。设备一旦出现不正常工作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整个自动化系统变成一个摆设,在配网调控方面根本就起不到有效作用,所以说,如果我们从调控一体化的角度出发的话,将原有的自动化系统进行不断的升级是远远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的,如果我们想让自动化系统在配网调控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的话,就必须在过去原有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总结过去的经验,梳理出一个适合现代智能电网的全新的概念,这样才能够增强项目的实效性。

1.2注重研究多联络网架

目前为止在大多数城市当中还是以传统的单联线路为主,很少有城市是两联线路的,更别说是多联线路。据调查研究,在城市当中使用传统单联络线路的城市占总城市的40%左右,使用两联络线路的城市占总城市的13%左右,而使用多联络线路的城市,甚至是不足5%。基于这个现象,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调控一体化的话,我们就必须要加强网架结构,将多联络网架问题重视起来。对于配网来说,无论是接连线路还是分段线路都会对供电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如果接线模式合理的话,我们在运输电能的时候就多加了一份可靠性,会为我们的供电企业赢得更好的效益。

2配网调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配网与现行管理模式不合

就目前来看有很多地区正在将配网架空线转向电缆的过程中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单条馈线架空,电缆混合成为了标志性的标志。大部分地区的配网其维护与运行都是由多个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的,这种共同维护的方式有利也有弊,其有利点在于各司其职,互不打扰,能够将自己的那一部分完善到最好,其不利的一点就是由于大家互不打扰,互不影响,对接工作会变得十分困难,场面会变得十分混乱,增大了管理难度。

2.2盲目调控现象依然非常的普遍

由于配网人力调控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加上分散式的调控模式使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最终导致了配网调控管理中的盲目调控现象。从日常的调控运行来看,通常其只能依赖运行经验和传统的调控方式来实现运行管理,这种方式难以真正满足配电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要求,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非常的有限。配网架空线路中的开关变更和架空线路上的分网,都会因对现场把握缺失而难以调控和管理。多数情况下,配网运行部门所上报的配网调控仅仅是一张或数张单馈路图,很少以区域性的电网图出现,因此,无法使调控对配网联络现状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知,进而导致配网调控中的盲调现象成为常见问题。

3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优化措施实施

配网调控一体化的优化,在智能电网模式下要注重方法实施的科学合理性。笔者结合实际对配网调控一体化的措施实施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措施实施下对实际配网调控的工作就有着一定启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加强配网调控系统性能提升

在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实施,在主网方面主要是通过输变电线路以及变电设备作为基础的体系,所以在安全性方面要加强重视。对配电网的调控系统在针对性层面要能加强,将其调度运行系统能进行优化。这就需要在电子地图地理平台的运用上充分重视,将电缆以及线路和电力用户等电网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掌握全面性的信息,这样才能提高配网调控操作的针对性以及准确性。

3.2制定配网管理统一标准与管理模式

配网调控一体化属于系統性工程,在管理标准与管理模式上应实现统一,确保系统实现互换性与可操作性。在构建配网调控一体化时,应将调控的灵活性与坚强特点予以有机结合,根据绿色电力相应要求,将可靠性作为重要因素展开综合考虑。同时,主网面对的是输电线路与变电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时将会造成难以预计的影响,这就需要主网中可靠性与安全性必须达到相应标准,在运行中可以维持设备安全。另外,配网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电力,其主要服务对象为用户,因此配网与主网在管理思路上存在一定差异。在配网管理中,应保证配网中各设备可靠性与安全性,将用户作为配网调控的核心内容,为用户提供满意电力供应,促使售电量显著提高。在架构上,相较于配网而言,主网更加清晰与简洁。

3.3注重对GIS技术的科学应用

配网调控一体化是一种用电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其在原有的网络调度机制上增加了远程的监控和控制措施,实现智能化调控。但是仍有一部自动化设置没有纳入自动管理的范围内,所以引入GIS可以解决配网调控一体化拓展问题,在数字化配网的基础上,进行配网自动化信息的接入,从而实现调度和监控集中管理的效果。

在电网GIS平台上构建电子地图,将地理信息与配网线路进行结合,分层和分类的管理,实现配网实际布局的模拟和再现。直观和可视化的对配网进行直接管理。配网工作的变化由各个班组直接检查和维护,有效的控制盲目调度的情况。在主网地调中,SCADA已经被成熟应用,可以监控设施并实现在线分析和控制,因此实时化的配网信息也会在SCADA上形成直观图形,所以GIS和SCADA系统的数据交互可以控制二次输入时出现重复数据和数据差异等问题。

3.4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了加强对技术人才的积极培养,需要电力企业在期间树立创新性的人才管理理念,保证在人才培养措施下,加强对配网调控人员的有效培训,促使其专业性的提升,实现实际操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如:电力企业内部,可以实现职业岗位培训,引导智能电网的调控人员掌握新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展,保证自身专业性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可以为相关人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掌握一定学习理念,促进其自身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的提升,熟练掌握配网调控工作的运用技巧,这样在各个岗位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3.5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

一个合理的调配管理制度是进行调配工作的基础,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调配工作进行规范可以有效提升系统调配的合理性。加强相关的设备维护工作,加强电网数据的检测工作,做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电网进行整治,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出现问题后的顺利维修。

4结语

随着电力网络建设的拓展,智能网络模式已经成为电网的主要建设形式,在智能电网环境下,配网的调控则需要进一步升级,即利用调控一体化配合网络的智能化,从而提升整个电网的调度统一,并做到在可靠的基础上优化整个网络控制,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左鹏,周泽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探讨[J].低碳世界,2018(31):13-14.

[2]于海智能电网模式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分析[J].科技风,2018(11):140.

论文作者:杨 然,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论文_杨 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