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的“留白”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论文,策略论文,游戏中论文,留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次,看到一幅齐白石的画:那是一只牛的背影——狭长的立轴上,画了一个淡墨的圈,中央甩条尾巴,下面是两条外撇的墨线,还有从上方垂下的一根孤零零的柳枝……既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树木,没有远山。如果说抽象,这要比毕加索画的牛抽象;如果讲“留白”,这当是中国画里最好的范例。 说到“留白”,人们首先会想到书法和国画,其实,不仅作品要留白,生活、教育中也处处都需要留白。这使我想起最近在区域里看到的现象,引发了我很多思考。透过这些表象,我发现根本的问题也在“留白”——缺少留白的区域游戏是浅层次的、是缺乏自主和自由的、也是乏味的。“留白”不等同于“空白”,区域中的“留白”应是教师有意而为的。 那么区域游戏中该如何留白呢?我以为结合我所看到的现象再做些加加减减,“留白”便能自然诞出。 一、游戏材料期待留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提供是幼儿学习、游戏的重要依托,孩子是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获得发展的,区域游戏则是孩子通过材料来学习和获得发展的典型。材料投放的形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质量。 某班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里的孩子特别多,但能给他们游戏的材料却只有一种,孩子们玩了一会儿后部分已完成任务的孩子便无事可做了,因而冠冕堂皇地开起了“小差”。 老师的解释是:这些区中要完成一个任务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投放的材料多了一是怕孩子分散注意力,二是认为材料多投放了是多余的,孩子玩不了。 [剖析与建议]增加材料的种类,让材料“留白”。 上述现象中,美工区、益智区和阅读区里都只投放了一种材料,孩子和材料的互动频率很低,不仅不能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求,也大大降低了区域活动的效果,久而久之,会降低孩子在区域中学习和游戏的兴趣。 一般而言,各个区域一次投放2~3两种材料。当孩子进入一个区,他应该有选择的余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游戏。孩子专注游戏时,第一次没被选到的材料处于等待状态,它既不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是多余的。因为孩子的首选任务完成后,他就能对其他材料进行二次选择,甚至三次选择,这样就不会出现操作速度快的孩子“吃不饱”,这就是“留白”。材料的留白是一种等待,它赋予孩子更多的选择和实践! 二、游戏设置呼唤留白 区域活动个数的设置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的选择空间和有效性,当区域的个数较多、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个别化学习需求时,孩子的选择空间和学习机会可能增加数倍,反之则束缚着孩子的游戏手脚,影响游戏的质量。 有的班级是根据人数或一个星期的在园天数来设置区域的,5天就设5个区域,区域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区域里的人数也是固定的,一般5~6名幼儿,甚至更多。每天进区游戏都要在“区域活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孩子一天只能选择玩一个区域,一个星期才能玩一轮。 [剖析与建议]增加区域的个数,让设置留白。 我个人认为按人数设区和按天数设区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清楚地了解幼儿一周内的游戏情况:老师设计的“区域活动记录表”或选区卡上记录着孩子每天游戏的痕迹,幼儿玩了什么区、没玩什么区老师都了如指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进行干预。 2.有效调控幼儿的偏区现象,促使幼儿平衡发展:大多孩子的兴趣会偏向某一点,如男孩子都喜欢去建构和棋区,女孩子都喜欢去角色区和美工区等,如果老师不去建议或采用一定的策略干预,那些孩子会一直在这几个区里玩而失去发展其他方面的机会,偏区现象会越来越明显,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固定的区域就能较好地避免这种偏区现象。 存在的不足是: 1.教师控制痕迹明显,孩子没有足够的选区空间:每件事物的存在都会有它的两面性,设区的问题也不例外。固定的区域个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有缺陷的——它真实地反应了教师在选择空间上对幼儿游戏的高控制,剥夺了孩子二次选区的权利。 2.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孩子的特长发展:孩子一天只能选一个区,也就是说对他喜爱的区域一个星期只能玩一次,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等待是漫长的,等待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孩子兴趣的丧失,这样的代价是巨大的,对孩子的特长发展是很不利的。 综合上述的利与弊,我认为可以这样改进: 1.保留“区域活动记录表”或“选区卡”,让孩子的行动继续留下痕迹,给老师观察和教育行为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2.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2~3个幼儿感兴趣的区域,不仅扩大了幼儿的选择范围,而且缓解了每个区域中因人数较多带来的压力。 3.改变区域游戏规则,允许幼儿窜区。当幼儿在某个区域中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他就可以自由窜区,到自己喜欢的区域去一展身手。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又促使他提高做事的效率,增加区域活动的魅力。有位老师在设置区域个数时和游戏规则时就有她独到的做法: 某小班有22个宝宝,老师在宝宝们完全掌握区域规则之后设置了8个区,角色区和主题区各半。刚开始宝宝都喜欢到娃娃家、医院、理发店等角色区中玩,因为这些区里孩子可把平时看到的但不能实现的愿望尽情地表达出来,所以对孩子比较有吸引力,而其他区域则无人问津。一段时间后老师感到很矛盾,那些没人去的区域要不要撤掉?经过思考她决定还是留着,因为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兴趣容易转移,所以要让这些空间等着宝宝们兴趣转移时“光临”。果然没过多久,一些常去角色区的宝宝走出了角色区,以角色的身份去画画(美工区)、去图书馆看书(阅读区)、去帮宝宝换衣服(生活区)……平时空无一人的“等待”区域慢慢地开始热闹了起来…… 应该说这位老师是智慧的,她在空间上留了足够的“白”,所以宝宝们的游戏范围才会不断扩大,游戏情节才会不断丰富,游戏的魅力才能长存。“设置”的留白是一种智慧,它赋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和时空。 三、还他自主就是留白 自主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区域活动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是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有利场所。但很多老师却没能用好这个资源,常常自作主张、包办代替:为了增加各个区域的互动、孩子之间的交往,某老师打算增设一个“理发店”和“医院”,于是她开始收集和制作游戏所需的理发玩具、理发用具、医院玩具等材料,并加班加点地创设两个区的环境,大功告成后她向孩子们介绍理发店和医院里的材料、告诉孩子们怎么玩、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理发店”和“医院”便隆重开张了,孩子们按老师的思维和设定的情节开始游戏了。刚开始他们感到新鲜,想进去的孩子挺多,角色区里也很热闹,可几次游戏后老师发现进区的人越老越少,最后是门可罗雀,角色游戏几乎深入不下去了。 [剖析与建议]减少教师的设计,让自主留白。 上述案例中区域的产生都是按老师的意愿设定的,设定的区域孩子喜不喜欢、能不能激起孩子的游戏愿望和原有经验的表达,老师没有做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思考。因此,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智慧火花的闪现、没有激动情绪的流露、没有灿烂的表情绽放。尽管老师的筹备过程很辛苦,但孩子们似乎并没有领她的情,因为这都是老师的游戏,而不是孩子们的,不符合他们的需求和经验,说到底是老师没有给孩子们一定的自主空间。 老师们常常会走进这样的误区:在设置区域或开展活动时,总是喜欢自己辛苦地思考、准备,而忽视征询为之服务的主人——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这样的自作主张往往会使游戏或某个活动走入困境,成为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因此,建议老师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站位——从幕前转向幕后。让孩子成为活动、游戏的设计者和主人,老师只是支持者,支持他们的设计和想法,支持他们所需的游戏材料和环境,以角色的身份适当引导和点拨他们游戏的发展,这样孩子才会有足够的自主空间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去专注地游戏和发展。 聪明的老师经常会问孩子:“今天你要玩什么游戏呢?你们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把孩子的建议进行梳理、归纳、提炼,她才付诸行动,这才是孩子想要的东西,孩子也会倍加珍惜。以下例子便可见一斑: 今天我们又要来玩游戏了,告诉老师你们想玩什么游戏?想到了,老师就支持你玩。 幼儿1:我要去图书馆做叔叔。 幼儿2:我要做幼儿园的老师。 幼儿3:我要开一个肯德基店。 ……根据孩子向往的角色,活动室里已经为他们设置了这样几个区域:幼儿园、肯德基、图书馆、水果店、娃娃家。 “想去哪个游戏区的小朋友请你把材料都摆出来,老师给你准备好了,但没有汉堡包呀?”这时其中一个孩子指着柜子上的塑料积木说:“那可以做汉堡包。”于是老师就把那一篮子积木给了孩子们。 此时,老师开始交代角色的要求:“区域开始了,你去玩的时候,要与这个区的同伴商量好,你想担任什么角色,商量好了再进去玩好吗?”于是孩子们分成了几个地方,有的端着椅子去门外的走廊(那是分给她们的地盘)去做“老师与小朋友”的游戏了;有的在商量谁做营业员…… 而老师此刻在一个角落看着娃娃家的孩子,今天来娃娃家的孩子有八个,她们会怎样分配呢?只见一个小女孩说:“我来做妈妈吧,你做爸爸,其余的都是我的孩子。”其余的孩子都同意她的意见,于是又开始商量谁做哥哥,谁做妹妹等等,整个商量过程自然、真实,不一会儿就见她们进入了娃娃家开始游戏了。 在“肯德基”的孩子早就开始游戏了,营业员与顾客的对话非常的流利:“我要一个汉堡包!”“好的,给你汉堡包。”…… 区域结束时,当大家收完游戏材料,回忆刚才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告诉老师这样一句话:今天太过瘾了。而老师接着追问:为什么呢?孩子们说:太好玩了呀!老师继续追问:好玩在哪里呢? 幼儿1:今天我们吃到了好多汉堡包。 幼儿2:我卖水果赚了很多的钱。 幼儿3:我做老师了。 幼儿4:我和××小朋友在一起很开心 师:那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好的呢? 幼儿1:幼儿园里没有门,下次要装一个门。 幼儿2:肯德基里没有说“欢迎光临”的人。 幼儿3:对,肯德基里还没有端盘子的人,擦桌子的人也没有。 那今天谁擦的呀? 幼儿:就是营业员一个人。 师:该怎办呢? 幼儿:下次要请一些人做端盘子的人和开门的…… 孩子是游戏高手,他们知道什么样的游戏“过瘾”,什么样的游戏“不好玩”,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他们得到了满足,老师也捕捉到了下次游戏的兴趣点,如“幼儿园”里增加一扇“门”,“肯德基”里增加迎宾人员、服务员等等,而不是老师一味地去设计。“自主”的留白是一种技巧,它让孩子学会了思考和表达。 总之,留白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境界。它赋予了区域游戏新的生命和灵性,也增加了孩子对区域游戏的期待和兴趣!区域博弈中的“留白”策略_区域活动论文
区域博弈中的“留白”策略_区域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