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重庆 409912)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我国高校的教育也逐渐向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使高校人才能够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因此,高校的教育应不断创新改革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目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习课程的改革中还存在教学内容狭窄、实习教学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实践教学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工程管理专业实习课程综合改革的有效措施,来促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工程管理;实习课程
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还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是在工程过程中开展其管理工作,其操作性和应用型非常强,其实习课程与工程的实践联系紧密,能够有效培养人才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但是,传统的工程管理实习课程过于理论化,隔断了与工程实践的联系,不利于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实习课程改革中不仅要对其教学内容、方式进行改革,还要对其课程结构、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实现工程教学与产业、企业的有效融合,为社会市场经济提供更多应用型人才。
一、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习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狭窄滞后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其内容包括工程、管理、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是工程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其他是辅助内容。但是,在目前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内容主要偏重于工程方面,对其他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学生接触的知识面狭窄。另外,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应该随着社会工程建设的发展而变化,但是,许多学校的教学内容多年不变,导致学生不清楚近几年来工程建设方面出现的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等,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并快速开展工作。
2、实践教学缺乏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其教学需要在实践中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由于学校、教师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忽视其实践教学。好多的学校的工程管理实践课程安排的非常少,教师的实践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学校也没有充分安排学生的实习和实验环节,虽然,一些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也有适当安排实践课程,但是其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没有实际的效果。这种教学与实际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不能够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
3、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许多高校由于经费紧张、培训机会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很少受到工程实践方面的锻炼与培训。导致教师的实践教学理论比较落后,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还有的学校聘请的教师都是一些年轻的刚毕业的学生,他们缺少实践经验与教学经验,另外,由于学校的办学经费有限,很少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培训,很少组织校内教师走出校门进行深造,因此导致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低下。
二、产教融合背景工程管理专业实习课程综合改革策略研究
1、加强实践教师的培养,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
改革实践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够切实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首先学校要更新教学理念,以开放的姿态引进校外高水平的工程管理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者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整体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其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并不定期邀请企业的高管及专业人才到学校参与教学,优化校内的师资结构。再次,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及时得到有效的创新,加强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现代化教师水平,引导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实验法、讨论法、模拟法等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丰富实习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就是将教学与实际的生产、产业进行融合教学,这就需要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习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实习教学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前了解工作岗位职责等,提升职业素养。实习教学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每个实习阶段的内容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大纲来制定,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提升。认知实习主要是带领学生参观、感受,对工程管理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工程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这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来实现,实践教学基地应包括教育功能、培训功能、服务功能等,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习课程提供有效的保障。
生产实习就是在学生学习了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后可以到生产现场进行体验,参与真正的生产过程,熟悉工作流程,并对其进行学习与管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技能。生产实习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参与到工作实践中,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熟悉生产的流程,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对生产的过程和工艺有了真正的了解,才能够投身于实际的工作中。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的课程后参加的企业岗位实习,这个阶段就是一个入岗前的一个实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等,学习相关的管理技能,为以后的正式上岗做好准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都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建立的企业实习基地来实现,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可以选择在企业进行就业,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3、构建核心课程教学,优化实习课程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来构建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优化实习课程体系。在课程的教学中,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来完善课程内容,对核心课程制定优质的教学内容、规划、设计等,切实加强学生的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课程主要在实践教学中完成,这就需要教师与企业对核心课程的教材进行联合制定,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等方面来具体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过程等,将学生的理论与专业实际有效连接。
在优化实习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结构,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在实践教学中夯实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务实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完成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协调工程与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理论性、管理性课程,增加一些实践环节。同时,还要注重课外实践的教学,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工程建设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习课程是培养现代化应用人才的重要环节,进行实习课程综合改革有助于实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传统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加强实践教师的培养,丰富实习教学的内容,构建核心课程教学,优化实习课程体系等来促进工程管理专业实习课程的综合改革,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振华,易萍华.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东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0):5-7.
[2]赵艳,于顺达.深化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领域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机制[J].建材与装饰,2018(17):140-141.
作者简介:张健,博士,重庆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周燕,硕士,重庆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张健 周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工程管理论文; 专业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企业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