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生活的享受。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城市的发展逐渐趋于系统化,大量的高层建筑占用了土地资源。原本高质量的生存环境逐渐被破坏,污染环境的举动屡屡发生,这对人的健康状况和城市化进程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规划城市中应采取现代生态城市规划的新构想。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
引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往往会对环境与生态造成很大压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果不能和生态环境发展同步将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最后受到威胁的不仅是自然生态,更是人类的生存。现代都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如何才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现代化的生态城市,并对人们当前的城市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已经成为了所有人都极为关注的问题。为了能够充分的满足现代城市人们的实际需要,对城市进行现代化的生态规划已经成为了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一、生态学原则的应用
社会的发展使得生态破坏严重,为实现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必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虽然实行城市化建设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工生态系统,但人类始终生存与自然环境之中,不仅能源资源离不开自然界,就连人类社会造成的污染也需要大自然的净化力量来进行改善。可见,人类是无法脱离自然而独立生存的。人类对自然环境存在着非常大的依赖性,这也就注定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的最终结果将是自食恶果。因此,需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化城市。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应用生态学原则,多方位、全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方案,完成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美好构想。
1.1 整体性原则
实现现代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结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则进行考虑。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其中包含着很多独立部分,如:建筑、水源、植物等。合理的对每一个部分进行规划设计,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整体支配、决定着部分的同时又能够协调各部分进行统一发展。各部分虽然独立,但既能为整体提供支撑,又能轻易的影响整体的发展。因此,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彼此控制又彼此支撑的。充分考虑到原因,对于生态城市系统的整体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人们有整体观念,立足于整体,同时又要注意独立部分的作用,做到统筹兼顾。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结合,做到在整体发展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同时,保证经济、环境与人文等独立部分的发展。更好的通过城市规划,完成生态系统的建设。
1.2增强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随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们在追求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节能减排、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我们既不可能严重的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又不能过度开发各种资源。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安排资源的使用率,提高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的能力,成为了多数人的研究目标。根据对目前资源数据的分析,结合现代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总结了几点关于节能减排的方法。首先,在选材方面,以环保为主要选择目标,不计较成本的投入,使用对身体和环境有益的建筑材料;其次,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督促市民对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方便相关人员对有用垃圾进行处理并实现循环再利用,而对于污染环境的垃圾或者废弃材料则定期进行集中销毁,如塑料等白色垃圾等;最后,注意城市结构的布局,避免过多占用土地资源或绿化地带,保障小区内的通风、采光等基本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保护环境促进城市的稳定发展
保护城市环境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树立了城市的文明形象。“保护自然环境”是人们经常提到的口号,但却很少有人做到。因为人们所追求的越来越多,导致绿地被占用,尾气大量排放,河流被污染等现象的发生。人口的增加也是自然生态面临着巨大压力。虽然在短期城市规模得以扩大,推动城市化发展。但时间长了则会出现城市发展不稳定,缺少持续性的不良现象。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性,决定了人工生态系统需要自然生态系统的配合,为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保障。如:城市绿化可以净化大气污染,为人们提供新鲜的氧气,美化环境,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存环境。所以,时刻关注影响环境的各种因素,总结根源治理污染的放法,可以制定合理的城市生态化发展方案。加大力度保护自然环境,可以推动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的稳定发展。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问题
想要更好的实现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就要结合实际,进行整体分析。设计出完整的方案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问题。以求能更好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
2.1 生态要素的调查
生态要素的调查是确保生态城市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据。因为一个城市是否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城市内生态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生态要素主要包括动物、植物、河流、阳光、大气、水分等天然物质要素,以及一些建筑等人工物质要素。对以上这些要素的调查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的了解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分析其发展潜力。同时为城市化建设的策划提供有力的依据。
2.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规划目标
根据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采用系统工程中的德尔斐专家咨询法和多目标决策法,在参考和吸收传统指标的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系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手,充分发挥人对复杂系统的辩识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综合、简洁、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另外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的总目标、近远期目标和年限,应同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目标和相应的年限一致,以利用同步、协调、可比、互为应用。
2.3 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单元,研究其特点、结构、环境污染、环境负荷以及承载力等问题,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对策。区划的方法可采用数值聚类法等。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用地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综合分析,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应综合研究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按照城市的规模、性质、产业结构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议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结束语:合理的城市建设,将会使城市化的面积和范围不断的扩大,有效的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更是成为了一个地区的重要发展标志。准确的把握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城市化发展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坚持可持续发展,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键。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谭佼.浅析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1(09).
[2]王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0(04).
[3]罗保明.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05).
论文作者:谢莫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论文; 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