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特山珍——石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珍论文,石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石耳又名石壁花、石衣皮,是中国特有的低等岩生植物。多生于山地岩石上,长在悬崖绝壁阴湿处的石缝间,自然界野生种子实体单生一般6~7a才能长成。石耳在中国历史上早已被发现,分布于中国南方一些大山的石崖上,如浙江的天台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均有分布。
石耳在植物学中属石耳科石耳属地皮类,是一种食药兼用菌。植物体呈叶状扁平,形状与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些,呈不规则圆形,通常腹面呈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细刺。背面呈灰白色或灰绿色,有黑色茸毛。整个植物体胶质半透明,干燥后高度收缩成革质,易脆折,正中央有一脐状突出物———蒂,着生在基质上与岩石紧紧相附,藉此以吸收它生长所需的养分。
石耳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及植物果胶质等,营养价值极高,既是美味可口的佳肴,又是营养滋补佳品,历史上早已被作为一种稀有名贵山珍。明朝李时珍谓石耳“状如地耳,山僧采曝馈远,洗去沙土,作菇,胜于木耳,佳品也”。清朝《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石耳“作羹饷食,最为珍品”。石耳做菜品种很多,如:石耳炒肉片、石耳煨猪肉、石耳炖母鸡、石耳煲红枣等,特别是石耳炖母鸡是安徽黄山一带民间常用的吃法,富有地方特色,鸡肉酥烂,石耳柔嫩,汤味鲜浓,回味悠长。
石耳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传统医学认为石耳性甘平、无毒,有清热、解毒、健胃、驱虫养颜、止血、利尿、消胀等功效。明《本草纲目》记载石耳能“明目益精”。清《本草纲目拾遗》称石耳“久食色美,益精悦神”。民间常用石耳治喉痛、肠炎、痢疾、鼻出血、吐血、毒蛇咬伤等症。至今石耳还以野生状态沉睡在大山悬崖幽谷中,尚未进行人工培植与研究,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
联系电话:010-51503567
标签:植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