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论文_王艳彦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论文_王艳彦

张家口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 河北 075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规模不断地继续扩大,建筑生产保持着高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建筑安全水平却依然十分的低下,每年都会发生很多的建筑安全事故,造成了大量的建筑工人伤亡,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就是由于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和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落后,安全措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针对建筑项目建立起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建筑安全管标准化理的概念

建筑安全管理标准化就是在建筑施工生间和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科学地组织现场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地管理现场的人、机、物、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作业环境和秩序,通过各种管理标准的实施与不断改进,使施工现场的各个安全影响因素处于受控状态,实现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达到最终确保施工安全的目的。

安全管理标准化主要是学习和吸收国外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和国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采用系统化的思想来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和各种规章和规范系统化,建立一个全员共同参与,责权分明的新管理模式。从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实现对建筑施工现场切实有效地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就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以适应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新需求。

二、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意义

建立和实施建筑安全管理标准化,是建筑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构建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保证。

1、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安全管理标准化就是把人的尊严和生命权利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作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最终归宿。首先是人的平等的生存权利,也就是平等的获得安全的权利,在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无论是对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建设都体现了一个最终目标:创造所有人的劳动过程中免遭间外人身伤害和职业病危害的安全环境。

2、建筑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现了现代管理的理念

建筑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要求现场所有的管理制度统一有效,信息交流准确快捷,管理的程序前后上下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业人员认证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人员的作业效率。体现了现代管理学中系统、高效、封闭、创新的管理理念。

3、安全管理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实施,将建筑施工现场的人、物、环境进行规范管理,使得现场的作业环境整洁有序,设备设施安全有效,作业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为工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提高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4、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人、机、环境三个子系统共同构建了这个大系统。而各个子系统又包含很多因素,既有人的因素,又有物的因素,还有工作环境的因素,以及管理方面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环环相扣、如果其中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和全身,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所以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准进行组织管理,才能确保建筑施工现场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安全标准化是促进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有效措施

安全管理标准化是以国家和建筑部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依据建立超来的,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的每一处环节都要求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把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到施工现场的每一项工作中,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自觉性,促进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1、织机构标准化管理

项目经理应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全面负责,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技术保证体系负责人等必须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并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在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制定各级安全人员职责,以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应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组织及协调等工作,并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则。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安全技术负有直接责任,参加安全生产监察,从技术上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

2、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

2.1管理制度标准化:为了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现场施工管理细则。

2.2 现场管理标准化:现场入口处应设置平面布置图,明确划分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等,在主要通道设置不同安全警示牌,有触电危险场所标识应使用绝缘材料制作。

2.3临时设施管理标准化。临时宿舍建设必须满足消防及环保要求,室内用品及设施应摆放整齐,食堂、洗浴间等设施应满足要求,现场应配备药箱、绷带等急救器材。现场各种机械、材料应按照施工平面图布置,不同类别应分区堆放,存放材料场地应平整,现场材料应结合材料特点采取保护措施。

3、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

在开始施工之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书,编制临时用电祖师设计,针对施工现场用电区域进行维护。项目建设中使用的悬挑平台、脚手架及防护网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布设,此外,建筑外侧应结合规范挂上安全网进行封闭,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通道口、电梯井口及楼梯口等位置,应结合具体情况设置防护棚、防护门及防护栏杆等,必要时还要加装安全网,并设置标识起到提醒的作用。必须拆除或改变安全防护设施时,经过施工负责人同意以后,应提前将替代安全措施做好,在作业完成以后立即将安全防护措施恢复。

4、安全信息标准化管理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信息在各层面上进行交流,因此,安全信息管理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基础作用。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系统性,从工程开始就应该制定出全面的原始记录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安全信息分析方法,逐级建立安全资料岗位责任制。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对着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同步收集与整理,一直保存在工程竣工完成。工程安全工作负责人主要负责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应安排专人负责。

5、评价机制标准化管理

评价机制主要包括项目安全管理的综合考核、机构运行有效性考核、安全检查及监督的考核等方面内容。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应由建筑企业来完成,定期向企业上交安全管理方案,企业组织安全专家展开审查,并对项目现场检查项目展开安全管理,结合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出表扬或者批评。

结语:建筑行业是我国社会基础产业之一,其发展情况既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又直接制约影响到社会大众的人身安全及生活质量。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构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方式,成为建筑业后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建立完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时,建筑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建筑施工及管理人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方法,多方联动,共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占英等,我国现阶段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1106.

[2]李壮威.浅析建筑安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J].数字化用户,2013(33):26.

论文作者:王艳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论文_王艳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