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与推广论文

浅析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与推广论文

浅析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与推广

黄 能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 博物馆文化中,灯笼、红墙等文化元素的构成和固化是离不开博物馆单位对此的推广行为。近年来,我国博物馆通过外在的艺术形式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机结合,打动了不少观众的内心,最终为观众们奉献一个极具艺术震撼力的精品展览。文化元素作为博物馆最富有内涵的形象代表,不仅是博物馆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成分,亦是对博物馆推广、应用与现代化结合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本文以浅析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与推广为主要论点,通过分析近年来以故宫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元素创新应用,思考如何使文化元素在博物馆推广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 文化元素;创新应用;博物馆

引言

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与推广相对来说较为单薄,其中关于博物馆文化元素中仅限于艺术形象、文化浸染与文化推广等三个方面的研究,我国目前单薄的理论形势不仅桎梏了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还对宣传我国文化精神建设的发展步伐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基于当前形势,本文致力于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与推广,从博物馆文化元素中设计理论、推广方向与创新应用三个角度出发,浅析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与推广。

一、以风骨为主,博物馆文化元素中设计理论的基本概述

(一)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博物馆文化元素中设计理论的初衷是建立在积极推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从“十二五”起,我国文化建设便活跃在社会各界视野中。自2015 年以来,我国博物馆展览活动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中国电影博物馆曾多次举办以“红色革命”为主题的博物展览。在该主题展览中,博物馆一方结合音乐、海报等珍贵展览品,以视觉色彩为主,以听觉感官为辅,全方位凸显“红色革命”这一主题,并在展览过程中不动声色地向观众传达中国风、中华风骨等文化元素与革命精神。自中国电影博物馆“红色革命”展览设计主题开设以来,我国国内众多博物馆展示设计理论逐渐偏重色彩、感官、光影与讲堂等多种形式结合的综合性展览,以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为渠道,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二)发挥公众教育职责

博物馆起初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赢利的永久性机构,其目的是为了向大众展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痕迹与历史,从而发挥发挥公众教育职责。因而,收集管理、调查研究和普及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功能。在国内博物馆与群众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国家或民族自身所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而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自身应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完善的文献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公众教育的引导职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献出一份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历史观的角度来看,“艺术即社会意识的具体体现,而其亦是历史的遗留”。因而,论述博物馆展示设计理论必须从艺术、教育与历史的多重角度出发,以历史发展脉络为联系,以教育社会公众为职责,以传递艺术保留社会意识为目的,从而奠定整个博物馆展示设计理论的基础。

通常,Fick第二扩散定律被用来描述扩散的质量传递[12]。公式(5) 是由Fick第二定律推导出的数学方程,并将其简化为公式(6)。在目前的研究中,通过绘制MR与干燥时间的导数曲线可得到Deff,其斜率用公式(7) 表示[13]。

二、以历史为先,博物馆文化元素中推广方向的具体行为

(一)统筹历史新认知

统筹历史新认知是对我国博物馆文化元素中推广方向的一大方向,不仅是对历史素材的传承方式了新的思路,还对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一次的展览活动中,博物馆都应当以认真严谨的治学精神,以传承历史文化为先,对展品与内容进行精心的分类与展览。因此,博物馆文化元素不仅仅意味着其馆藏之丰富,更应该凸显出文学素养与专业性,还应当对观众潜默移化的教育过程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以历史为先的推广行为,是作为我国博物馆进行文化宣传活动的首要目的,不仅向社会群众展现了我国历史渊源中极具风骨的一面,还将以往的历史素材、艺术积累一并向社会阶层上广大群众进行积极的宣传。同时,博物馆对统筹历史新认知其本质上是对观众进行二次教育的过程[1]

首先,从故宫博物馆浏览网站的标志设计开始分析博物馆文化元素中创新应用。官方网站作为互联网时代最为流行且必须的单位标志,它以便捷、简单的方式让群众对故宫博物馆建立起了一个显著且易识别的初步印象。而“宫”字型标记作为故宫博物馆视觉要素中最为显著的记号,它以文字符号作为最直观的语言,同时具有丰富的表达含义。“宫”字型标记始于故宫博物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网上博物馆、全景浏览等新型推广渠道乘势在我国国内掀起追寻传统文化的热潮。故宫作为我国代表性建筑的博物院,亦随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早期的故宫博物院视觉要素脱胎于清代皇室的私藏,与南京博物馆相对应,即大多数馆藏为我国明清两代皇室器物的形式,但相近的风格使得两者在起初呈现一致性。在近几年的故宫博物院中,可以发现其网站的视觉基本要素常常以红砖色、明黄色与花纹为主要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故宫品牌合作、故宫研究院学术交流会等各类宣传展览活动,加之结合故宫文化底蕴,由此发展出了现代化博物馆的雏形[4]

(二)开办教育新舞台

博物馆文化元素中,交流会议是作为我国博物馆在其他渠道开拓的公众教育新舞台,不仅是一次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是向社会各阶层群众展示中华文化的意蕴。在博物馆文化元素推广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贯彻双多边机制理念,从而对观众在情感渲染与知识教育等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博物馆作为具有艺术、历史与教育三重职责的公共教育机构,在近代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就探讨其与社会意识之间联系。以博物馆为主的公众教育新舞台作为当今文化建设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应考虑到历史保留与后人教育,博物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其历史理念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教育意义。在一些情况下,博物馆亦会被作为主办规格较高的学术交流活动,这一举措使博物馆中文化元素的推广形成愈发重要[2]

三、以故宫为例,博物馆文化元素中创新应用的有效措施

(一)互联网开启的印象宣传渠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军事基础训练的展开自然离不开训练场地器材保障,院校训练场地器材使用频率高,更容易发生松动、破损情况,进而诱发训练伤害事故。首先,在组织训练前,组织者要亲自对场地器材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其次,要保证场地器材的质量,质量合格方能进入校园使用;再次,教学保障部门要定期对场地器材进行检查与维护,并对损坏之处进行更换;最后,要教育学员像爱惜自己的物品一样爱惜训练场地设施,加强对器设施的规范化管理。

博物馆文化元素中创新应用一大特征是具有标志性的符号。以我国故宫博物馆为例,故宫博物馆兴建于2005 年07 月,其标志性记号为“宫”字型徽章。具相关文献报道,“宫”字型取材于的一点取材于“海水江牙”和玉璧的图形元素,意含吉祥如意、源远流长。海水托玉璧,取其珍如拱璧之意,象征故宫博物院拥有并妥善保管一百多万件珍贵文物。“宫”字的两个“口”,正好符合紫禁城“前朝后寝”的建筑理念[3]

将工程前后海域潮流特征流场分布绘于图4,分析可知:工程海域的潮流周期为12 h,为典型的半日潮。工程海域潮流运动受风向以及近岸辐射状沙洲地形综合影响,其中,南、中、北三个水道的潮流分布呈椭圆状,潮流流向受南北两侧沙洲引导,与深槽方向趋近,且流向受潮汐影响,呈往复流特征。潮流传递呈典型驻波状态。

(二)经济反哺的文化推广渠道

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不仅能够凸显该博物馆的风格与底蕴,甚至可以形成与受众互相影响的反哺式的艺术浸染。在中国历史中,许多思想家认同宗祠(古代博物馆)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一种自然力量,这种观点是我国“礼乐”理念的具体体现,其设计均以恢弘肃穆为主,甚至需要避讳,但相比而言现代化博物馆应用基本要素更加自由,更加注重开放式的公众教育。因此,相应的文化元素往往是博物馆推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即是对基本要素在各种媒体、各种渠道中的应用[5]

故宫博物院作为划分我国近代与现代博物馆的一个关键点,自2005 年7 月开馆以来,藏品共有1862690 件,经历明清两代数百年的收藏,从而初步保留了封建社会下皇室生活的历史资料与痕迹。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信息通讯的高速化,故宫博物院开始重视以文化元素为主的创新应用渠道。在互联网时代中,故宫博物院开始改变传统的刻板印象,转而向当下年轻人宣传以“故宫之美”为主体的展览推广活动。近十余年以来,故宫博物院丰富的馆藏再加上新颖的理念,使博物馆这一刻板印象不再与年轻人群体成为对立。随着故宫博物院开始推广网上全景虚拟浏览,故宫博物院文化元素推广的新应用再一次被运用至巅峰[6]

四、结束语

本文从博物馆文化元素中设计理论、推广方向与创新应用三个角度出发,来阐述博物馆推广新方向与新渠道。对于博物馆文化元素的新运用其目的是为了宣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骨,同时也是对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文化传统的弘扬。将博物馆文化元素与新时代应用渠道结合起来,可以促进我国文化交流与发展,最终为加快我国精神文化建设工程的步伐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立彬,易璐平.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产品设计与品牌塑造中的运用——以“上海滩”品牌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18(4):21-24.

[2]朱红.弘扬传统·丰富生活·创新文化——网络环境下博物馆功能的延伸与拓展[J].上海文化,2014(6):84-89.

[3]唐弋凌.论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与艺术价值的创新应用[J].艺术评论,2017(8):171-174.

[4]韩玥.浅析博物馆品牌传播[J].中华文化论坛,2016(8):118-124.

[5]虢美妮.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感知价值与消费意向研究[J].包装工程,2018(16):235-239.

[6]曹兵武.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一个博物馆的例子[J].中原文物,2001(1):74-75.

【中图分类号】 G260

【文献标识码】 A

课题项目: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博物馆资源在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创新应用与推广”(课题编号:2019R402043)。

作者简介: 黄能(1994-),女,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自主品牌实验、服装设计。

标签:;  ;  ;  ;  

浅析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与推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