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市政工程作为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保证城市正常运行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市政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设标准越来越高,导致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通病问题,为更好增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对市政工程施工通病分析与应对对策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通病;应对对策
1、市政工程技术通病分析
1.1测量数据误差问题
对于市政工程而言,测量技术的使用较为重要,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当前,一些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虽然已经使用了先进技术开展工程测量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期间,由于测量的内容很多,例如:水准高程测量内容、水平角度与距离测量内容、坐标与红线范围测量内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市政管道工程施工测量、市政桥涵工程施工测量内容等,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处理期间,经常会出现数据信息方面的准确性问题,不能保证自身工作效果,无法全面提升数据管理水平,严重影响其长远进步。在测量数据出现误差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例如:工程施工企业在路基放样测量的过程中,没有保证中线测量位置的准确性,不能提升线桩测量工作效果,导致管路坡度等数据受到影响,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管控,在工程实际使用期间,甚至会威胁其质量。同时,一些施工企业没有树立正确观念,不能意识到测量工作重要性,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
1.2常见施工质量问题
1)管道漏水。管道漏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因此管道施工时应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地基承载力不好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所用管材要保证质量合格,安装前要检查每节管道外观,有破损问题的管道不能使用;严格把控好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
2)水泥稳定层松散、脱落。水泥稳定层松散、脱落主要原因是混合料拌合不均匀、含水量欠佳,铺筑时破坏了颗粒级配,导致填筑层松散压不实。因此混合料应该随拌随用,防止混合料产生级配离析现象,加强拌合站的材料控制,如发现有粗细离析、花白料等现象时,应重新拌合直至达到标准。并且运输过程中应使用篷布覆盖,确保混合料始终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
3)沥青路面接槎不平、接缝明显。沥青路面接槎不平、接缝明显主要原因是接槎部位虚铺厚度不一致,形成高差,两幅边缘油层较虚,压路机未贴边碾压,亏油部位又未及时找补,造成边缘部位不平、松散、掉渣或留下轮迹。因故在摊铺沥青路面时,接槎部位应保证摊铺虚实厚度一致,碾压后若发现不平或有涨油、亏油现象,应立即找补,冷接槎要刨立槎并烫平后再压实;与构筑物边缘接槎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实机专门进行夯实。
4)检查井周边不平、破损。路面上的各类检查井经常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或井周路面下沉或检查井盖低于路面。除了施工放样不仔细外,主要原因是检查井周边回填土及路面压实不足,交通开放后,井周路面逐渐下沉。另外,也经常因为井壁及管道接口渗水,使路基软化或淘空导致下沉。因此施工测量放样时应特别注意控制检查井标高,计算好预留路面的铺筑厚度;施工时特别加强检查井周边碾压,确保检查井周围各结构层的密实度;另外,管道与检查井接口处施工时,要确保不渗水。
5)缺乏质量管理体系。在市政工程施工期间,其具备一定的复杂性特点,一些施工企业未能根据实际需求,对复杂的施工内容进行分析,难以协调各个项目的管理内容,未能建设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为了对造价与成本进行管理,忽视质量控制工作,使用一些质量较低的原材料开展相关工作,导致工程建设质量降低,无法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市政工程施工企业没有针对工程建设质量要求与安全要求等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督,未能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难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处理。首先,在实际监督期间,不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没能根据相关标准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甚至没有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其次,在实际监督管理工作中,相关监管单位没有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忽视监理师的需求,难以根据技术规范等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1.4缺乏先进的机械设备
施工企业在使用先进技术的过程中,没有引进配套的机械设备,不能保证设备的使用效果。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施工企业未能根据实际需求,对其规格与质量进行分析,例如:在采购测量设备与起重机械设备的时候,没能根据技术要求,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导致施工企业未能按照工程建设特点选择机械设备。
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应对
2.1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人员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有利保障。市政工程建设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施工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施工技术,还要了解相关的地质水文知识,施工环节的重难点尤其需要高素质的施工人才来攻克。因此,施工单位要根据市政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可以通过提高福利待遇的措施引进高水平人才;也可以对现有的施工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施工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这样从前期测量环节到施工结束,整个工程才会顺利地进行,既可以在工期之内完工,又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2.2优化测量管理问题
优化测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确保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能够顺利实施的中重要保障,所以在施工团队的后续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测量人员应明确现阶段施工测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并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结合,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对测量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重点问题以及常见问题进行把握。与此同时,对于施工技术还应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引进新技术、淘汰已经不适应建设需求的旧技术,不断优化测量技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与可靠性得到提升,使得后续的工作能够在此基础上顺利开展。
2.3严格选择施工材料
施工方在进行施工材料选择时,不仅需要对材料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还需要注重施工材料选购人员的专业素养。通常情况下优先选择能够明确材料使用标准、具有丰富的材料采购经验以及职业道德良好的人员负责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在进行采购工作时对材料的性能、出厂质量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此外,在确定材料选购之后为了确保材料的整体质量,还需要施工材料进行必要的抽查检验,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送往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有质量方面的问题需要立即停止使用,避免其流入施工场地。
2.4明确工程施工需要
1)施工方首先需要明确自身施工所应用的施工技术中涉及到的详细的专业设备种类以及数量,然后对相关设备进行针对性的维修或者购买。
2)在实际的选购时还需要对当前施工设备进行全面的考虑,确保其具有合理性。其中,设备价格、质量以及性能是选购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部分。
2.5加强施工质量意识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以质量意识为建筑施工的前提,健全有关规章制度,首先加强管理人员的建筑质量意识,在日常建筑施工中加强管理,深化质量意识的实现,由管理人员将质量意识传达给每一位施工人员,培养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建筑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遇到问题要及时处理,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掌握,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最终达到提高整体工程质量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分析,当前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因素非常多,导致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施工通病,制约了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分析市政工程实际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增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如宝.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3).
[2]胡素彬.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中常见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6(05)
论文作者:张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测量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市政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对其论文; 施工企业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论文;